分享

他用三个月时间写了一幅行书作品,获得书法兰亭奖,看看有多好

 书法古今 2023-07-22 发布于陕西

有些人认为,书法作品应当是一次写成的才是最好的,例如当年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就是在酒后一次写好的,后来王羲之认为这个不太理想,还想把当天所写的再写一次,但写了几遍,结果是一次不如一次,现在我们看到的摹本《兰亭集序》就是他当代所写的,而后来所写的全都被他毁掉了,也就没有再流传下来。

当代书法作品并不是所有创作者一次所写成的,大多数投稿作者,都要在确定书写内容、尺寸、样式后,还要进行一遍遍的打造,或者说,在确定好基本条件后,还要经过多次长时间的书写,才能最终定稿。换句话说,当代书法展览上的入展或获奖作品大都不是作者一次性写成的,而是经过一个长时间的打造而成,与王羲之当年的《兰亭集序》的创作方法是完全相反的。

上面看到的这幅行书作品,是兰亭奖上的获奖作品,作者在“获奖感言”中最后说到:“三幅作品历经数月、数十遍打磨,虽不能完全尽意,然当下所思,大率若此。既成墨迹,亦为心迹。”他的三幅作品,经过了数月(我想最少应当是三个月)、几十遍的打磨,才最终确定了投稿作品,可见,获得《兰亭奖》的作品是需要付出多么的艰辛和努力才可成功。

看到这样现象后,一些书法爱好者说,难怪当代没有书法家,看了那些获奖的作品,尤其是从这位作者的获奖感言中得知,现在的所谓书法家并不是用真情去创作作品,而是像机器一样地在搞重复劳动,这样做有意义吗?还有人认为,书法本来就是人的性情使然才能写出好作品,民国以前的那些书法家,人家伏案创作,都是一次写成的,这样的作品才会感人,而现在的作品正好就缺失了这些。还有人说,这些都是当代书法展览惹的祸,为了入展,让参赛的人不得不按照机械的模式去打造作品,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但是,对于这幅获奖作品来说,评委为什么会让它获奖?这可能是很多人所关心的。因此,我们就把评委当时给出的获奖理由让大家看看,也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评委给这位作者的获奖评语是这样说的:

博涉诸体,行草专精。

追踪唐宋,步武明清。

酣畅淋漓,点画功深。

万千气象,澎湃其心。

林景辉勤习书法兼好诗文,两相滋养颇有心得。其态度崇尚古典,力主中和,在古今人我间善取舍,其书技法娴熟而去甜俗,气势张扬能避狂怪,横锦列绣不忘素朴,持长枪大戟未离斯文矩度,前程可期。

这个评语写的还是很高级的,从他的文、书、学古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说他在诗文方面和书法方面都是有造诣的,尤其是书法上专精诸体,从唐宋到明清,都下过很多功夫,不仅在点画方面追求精专,还在书法作品中表现了万千气象,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如此下去,前程未来一定很光明。

尽管如此,不管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打造作品,但送给评委的只是这几幅,也就是说,评委眼中看到的就是这两幅,在获奖以前,评委也不知道他用了多长时间来打造作品,并且,书法征稿启事中并没有规定只能写一遍,面对这样的观点,一些书法爱好者却不安静了,他们说,当代书法哪里会有好作品?即使是所谓的获奖作品,让他在现场写一幅,再让评委给评选一下,看看还能获奖不?

其实,不论是一次写成的作品,还是经过多次打磨出来的书法作品,它示人的总是要拿出最好的。只不过,当代书法的创作与古人的创作是完全不同的,古人书法可能是一次写成的,但人家的根基很牢固,而当代书法创作,可以说只是为了入展或获奖,不然,又怎么能加入书协成为会员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