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时曾被洋人称作“马可·波罗路”的台基厂大街

 北京的骑士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台基厂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街道为南北走向,北起东长安街,向北与王府井大街连接;南至前门东大街,向南与祈年大街连接;中间与东西走向的东交民巷相交。

图片

台基厂大街旧貌,左侧远景为法国公使馆,右侧近景为比利时公使馆,右侧远景为圣米厄尔教堂的尖塔

图片

台基厂大街东侧圣米厄尔教堂及比利时公使馆旧貌

图片自西南向东北看比利时公使馆(旧貌)

“台基厂”地名始于明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紫禁城时,此地为加工宫殿基座石料的工厂,后为堆放薪柴、芦苇以及草料之处。明代台基厂大街南段称“红厂胡同”,北部称“台基厂”,俗称“台吉厂”。清代台基厂大街东北侧为裕亲王府及安郡王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及周边地区被辟为“使馆界”,台基厂大街为使馆界南北向主要街道,因其西北侧为意大利公使馆,在当时法国人绘制的东交民巷使馆界地图上台基厂大街被标作“马可·波罗路”。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北平市地图中,台基厂大街南段称“洪昌胡同”,北段称“台基厂”。1949年后,将两段合并,称作“台基厂大街”。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称“永革路”。之后恢复“台基厂大街”路名。

图片

图片

台基厂大街宽度适宜,车流量不大。街道两侧界面以连续的围墙实体界面为主要特征,围墙多利用清末各国公使馆的旧墙翻修而成,能够看出旧物痕迹。从围墙内露出来的西式建筑顶部打破了连续长墙形成的单调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台基厂大街与东交民巷交叉路口东北角的圣米厄尔教堂是最重要的街景节点和标志性建筑,遗憾的是在其东侧高层住宅楼的压迫下,教堂刺向天空的哥特式双尖塔已不是台基厂大街和东交民巷地区的制高点,其地标性被高楼拔地而起的周围环境所削弱。在冬季,缺少了郁郁葱葱的树叶遮掩,教堂立面得以在枯枝扶疏映衬中全景展现给路口与街道。

图片圣米厄尔教堂旧貌

图片

图片

图片

位于台基厂大街西北侧的北京市委办公楼则成为新的街道制高点,其建筑体量和尺度仍基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建筑又从街道后退了一定距离,立面也不乏细部,在绿树的掩映下,还不致对街道原有肌理造成明显的破坏。

图片

台基厂大街西侧自北向南依次为意大利公使馆旧址和法国公使馆旧址,现均为国家机关大院。靠近大街北口的原意大利公使馆大门及其南侧不远处一座留存的四合院门楼成为街景的亮点。

图片意大利公使馆大门旧貌

图片

图片原意大利公使馆大门留存至今,现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大门

图片

图片

靠近台基厂大街与东交民巷交叉路口西北侧经过翻新的原法国公使馆的三座官邸建筑,贴着围墙内侧沿南北方向一字排开,中间那座官邸的东立面上有一采用双坡顶的局部突出体块与围墙表面持平并合为一体,成为街道西侧界面的独特景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原法国公使馆官邸

台基厂大街东南侧为原比利时公使馆,现为紫金宾馆所在地。两座红色的原使馆官邸也从围墙内探出建筑的上半部,两座官邸均由两个双坡顶体块组合而成,两座建筑的屋顶又采取硬山与悬山的不同形式而相互区别。

图片原比利时公使馆主楼留存至今,现为紫金宾馆

图片

图片原比利时公使馆两座官邸留存至今,现为紫金宾馆

台基厂大街东侧界面被台基厂头条至三条的胡同口断开,在原国际俱乐部的三面围合的院落处敞开,其间是通透的铁艺围栏和大门,为街道东侧连续封闭的实墙界面带来变化。

图片

图片

图片国际俱乐部原有建筑留存至今并经过翻修

台基厂大街东侧界面北端为传统灰色清水砖墙,墙顶起脊并覆灰瓦,墙中间有几座新修的红色垂花门。东侧界面中段为原法国兵营围墙及露出围墙的营房建筑顶部,围墙内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的两座长条状营房已经过修复,基本维持原貌。法国兵营旧址现为北京市总工会所在地。

图片

图片法国兵营旧照

图片

图片

图片法国兵营围墙及两座营房留存至今,现为北京市总工会

圣米厄尔教堂西北侧沿街灰砖楼的底商及其北侧的餐饮楼等是台基厂大街唯一的略显喧闹的商业设施,和位于其间的东交民巷小学大门一起,构成一组带有生活气息的柔质街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日台基厂大街是一条树木茂盛、宁静整洁、尺度宜人的街道,是被若隐若现的近代西式建筑所装点而富于节奏感的街道,也是较少现代大尺度建筑介入而渗透出历史气息的街道。

www.dingdesign.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