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老院见闻】孝顺与否,无关养老院,只是一种需求

 荆州日白社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家养老诚可贵,

奈何巢空几度催。

输出满门千里马,

功成名就召不回。

      ——2023.7.20《养老》养老院工作两年,迎来送往,见过太多。绝大多数被送进养老院的老人,并非儿女不孝,有的病残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多人协助,家属根本做不到;有的老人认知衰退经常玩失踪,家里的水电气也没有安全保障,需要在养老院封闭的环境里给予最大的自由;有的老人大小便失禁却当泥巴玩,肆意抓取涂抹,到处污秽不堪;有的老人只要瞌睡一醒,便精力旺盛,见人就骂,顺手就砸,疑神疑鬼,不辫亲疏。

       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升华,从最初的“一张床一口饭”,到近几年推动的“医养结合”模式,养老院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更加人性化的照料,在精神上也倡行力所能及的心理慰藉,让每位在住老人都享有足够的尊重,为失能老人守护最后的尊严。

       不予否认,养老院也属于“高消费”营业场所,同样是消费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老人没有把自己当做“上帝”,不愿意入住的原因还是“养儿防老”观念产生的被遗弃感;更多的老人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退休金不愿意连累儿女,殊不知回家养老对儿女的压力更大,毕竟工作的收入减去老人的托养费还略有盈余。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然成为“愚孝”。目睹一位体格魁梧的瘫痪老人,居家照料已经五年,最后一段时间才被家属送来养老院。老伴年过七旬,已经因昼夜照料老伴被劳累煎熬患了较为严重心脏疾病,唯一的女儿也放弃工作在家帮助老母亲一起照顾瘫痪的父亲,自称也是严重的亚健康。每天母女俩一起合力搀扶老父亲上厕所几次,洗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后来母女二人实在体力不支,大小便就只在床上接住,洗澡也成了擦拭一下,身上和房间的气味渐浓,长期缺少翻身按摩,褥疮触目惊心,亲友探视也只在门外屏住呼吸简单问候几句就匆匆告辞。初次入住,需要提供医院诊断证明,便于对症护理。医院查出老人颈部因摔倒卡住脖子产生淤血,如果不及时开刀清淤,可能形成大面积淤血压迫气管,严重可窒息有生命危险。但家属已经苦不堪言,拒绝住院治疗,后果真如医生所说。

       尽管入住养老院的费用远大于居家养老所需的开支,很多需要特殊照顾的老人家属并没有“遗弃”,每天就像回家一样,到养老院陪伴老人,忙于工作的家属也是隔三差五、甚至朝夕必至殷勤探看,人在他乡身不由己的家属,也是再三叮嘱养老院,老人需要什么就帮助买什么,“替儿女尽孝”原本就是养老院的服务宗旨,自当有求必应。

       经常有老人在养老院大门处吵闹拍打,要求出去,要求回家,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到,认为养老院是一所监狱,限制了老人的人身自由,一些本来就对养老院有陈旧观念的老人,更是以此为据,认为养老院就是魔窟。事实是,这些人都是失去认知能力的,也就是“失智老人”,除了心中执念的那个“家”的概念,已经没有了认知能力,看起来衣衫整齐,言语吐字清晰,实则不辨东南西北,无视人往车来,更不知趋利避害,出门等于失踪,不仅误己,也可能连累他人。若非万般无奈,哪个不希望家中有一个慈眉善眼的活菩萨?若非家属重托,养老院又何须每每苦劝一群根本无法相劝的“问题老年”?

       居家养老,有儿女膝下承欢,固然至孝,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近有路人甲告知,不久前在其农村老家相距不远,先后有两名老人非正常身故,一个独居家中摔倒不起,三天后邻居察觉异常通知家属前来才发现死去多时,还有一位老人不知道具体原因,就近投河溺亡,投河前唯恐亲人难寻,特意将衣服鞋子脱放岸边。据路人甲说,这样的老人情况其实在农村较为普遍,基本就是“顺其自然”,或因为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或因为儿女之间赡养矛盾等,只不过家丑不可外扬,公众也不愿意揭露这块伤疤,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自己怎么对待老人不说,却仍然理直气壮地举起道德的大棒对送住养老院的行为进行谴责,这个还是真需要一定的勇气。

       现阶段的养老观,恐怕已经不是送养老院孝不孝的问题了,而是愿不愿意花钱送老人住养老院的问题了,或者说有没有钱送住养老院了。退休金足够支付且有盈余的,家人自然更希望得到优质的服务的健康长寿,退休金欠缺那么一点,儿女倒贴一点也省心省力也算庆幸,没有退休金的老人,如果儿女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能够在家朝夕侍奉也是晚年之福,要是都不具备,就只能自求无疾而终,否则结局都在意料之中。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居家养老仍是首选。可以雇佣一名有资质的护理员上门服务,顺带做一下家务也未尝不可。但有的老人重度失能且体重难移,一名护理员根本无法照料,家人也不一定能即时协助完成体位转换等。为了保持瘫痪老人的床铺干洁,经常需要多人合力将患者移到并排的另一张床铺上进行全面更换,居家养来则很难做到。还有全天候的医护人员巡视,重点监护,察觉异常及时告知家属就医等。

       也有一个奇葩的案例,是儿子希望老子早点死才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父子俩一致认为养老院就是等死的地方,当父亲在某医院奄奄一息被下达病危通知后,儿子就竭力劝说父亲不要看病了,到养老院享几天福。父亲坚决不同意,要在医院。儿子为了劝说父亲同意离开医院,就把养老院描绘得跟天堂一样,最后父亲其实是拗不过,还是被儿子送进了养老院,并毫不犹豫地付了一个月的费用和2000元财产押金,再没来过,估计已经准备好后事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接到院方的死亡通知,却接到续费的电话。儿子心怀鬼胎地前来看父亲,发现父亲精神如常人,有说有笑,见儿子前来,要儿子去交费,自己就在养老院住下,不打算回去了。儿子见状深感失望,要求父亲跟他回去,但父亲又如当初拒绝离开医院一样,坚决不肯回去。儿子走时狠狠地丢下一句话:“你住吧,我不管你了”,不是气话,还真的说到做到,院方一直尝试与家属沟通,儿子只是不理,直到2000元押金折算成入住费用完后,父亲这才愤怒地通知儿子来将自己接回去了,从此再无消息,不知所终。

       曾经跟着一起去各个乡镇发传单做线下宣传,菜市场是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方放,买菜的卖菜的比肩接踵人头攒动,接过传单认真看且咨询的,基本都是家庭条件可以的,听说是养老院的连传单都不接的,一定是没有退休金的一类人员,甚至笑着说,哪个去住养老院,做不动了就自己往河里一爬!我们也陪着一笑,农村人经常下地干活,只要不是太累,健康也会一直延续,经常看到八九十的老人还在园子里栽种菜苗,摘菜去集市卖。如果人间没有疾病,又何须养老院的存在呢!

       若非情非得已,谁愿背上不孝之名。

       养老院不是强制机构,就像医院、超市、健身房、托儿所,是一种需求,是一种消费,是应运而生。从初期的政府收住孤寡老人,到鼓励民间开办托养服务,并逐步纳入规范标准化管理,以应对和满足更多的需求。当你还在纠结住进养老院是否与孝有关,甚至口诛笔伐时,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规划自己的将来能够住进什么样的养老院了。

虚设牌位  无需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