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从鲁山城却月城夏口城 看汉代至三国汉水入江口

 人文武汉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考察汉代至三国时期汉水主泓在汉阳鲁山(龟山)北麓入江,有三条重要佐证,就是武汉历史上著名的鲁山城、却月城与夏口城。

武昌汉阳门看汉阳

鲁山城或称鲁城,在汉阳鲁山,因上有三国时期东吴名臣鲁肃祠墓而得名,曾经为东吴江夏郡太守陆涣所驻守,此说为史学界所公认。但对于却月城,有学者认为先是东汉顺帝后、献帝建安前的江夏郡曲陵县治,建安时期改为江夏郡沙羡县驻地,由荆州牧刘表部将、时任江夏太守的黄祖驻守。至于却月城地理位置,目前武汉史志学界将其置于龟山或龟山西南坡,这与多数经典文献记载相左。

譬如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地说》曰,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山左有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后乃沙羡县治。”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79 荆湖北路汉阳军却月城条,搜罗援引多种重要史料称:“却月城,《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三里;又《水经注》:沔左有却月城;又《荆州记》曰:沔口北岸临水处有却月城。”民国初年《夏口县志》卷一《舆地志》却月城条记载与上书略同。

再如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131:“却月城与鲁城相对,以形如却月故。《荆州记》云:河口北岸临江水处有却月城。魏将黄祖所守,吴遣董袭之攻而擒之,其城遂废。鲁山,刘澄之《永初山川记》云,河口北岸临江水处有却月城。沔阳县东有鲁山,山上有胡公祠。”

可知却月城在汉水北面,大致位置杨守敬指为清末汉阳府夏口厅治所(据民国《夏口县志·建置志》,夏口厅治即以前汉阳同知治所,民国初年为夏口地方检察、审判厅借用。从当时地图看,其位置在汉口大董家巷中段以南,江汉关道署西首。《汉口丛谈》作者范锴、《续汉口丛谈》 作者王葆心均推断却月城在汉口。范锴写道:“余疑萧公、马骑、却月三城皆在今汉口左近,惜无从考耳。”见《汉口丛谈校释》,第 51 页;王葆心在引证了范锴上述判断后,又援引很多史料进行考订,认为“沔水经此(指汉口)入江,其流亦必环曲,此城在其左,正在今汉口,则此城缘汉口水与月湖水自成曲势,又与鲁山一线相对也,此确可信者也。” 《续汉口丛谈》,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 页。另据余家旐《新辑汉阳识略》卷1第35页《舆地略》:“父老相传,六渡桥外旧题有却月城三字。”),与汉阳鲁山城隔汉水相对,共同构成汉水航道锁钥,又与长江对岸的夏口城形成犄角之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为西取荆州,并报黄祖杀父之仇,曾先后多次派重兵攻打黄祖驻守的却月城。据《三国志·吴志·董袭传》: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碇,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正因为黄祖所守却月城与鲁山夹汉对峙,为汉水入江口要塞,方才导致这次战争“孙权夺沔口,攻屠其城。”的惨剧。

汉代三国时期汉水从汉阳龟山北麓入江,除了通过江北却月城、鲁山城的方位加以确定外,还可以从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江南所筑夏口城的对应方位得到佐证。

北宋地图

历史上夏口的地名在武汉三镇周转了一圈,先是指夏水入沔水(汉水)汇流在现今龟山北麓的入江口,继被孙权移作江南黄鹄山东北的军事城堡名字,称为夏口城。一千多年后,到清末民初时期,夏口又从江南返回到江北,被用作汉口地方建制名称,先后呼为夏口厅、夏口县。这里我们着重考察东吴孙权夏口城的得名。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称:“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二年( 应为魏黄初四年,吴黄武二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对岸则入沔津,故城以夏口为名,亦沙羡县治也。”

黄武二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东北筑城,因隔江面对夏口,故取名夏口城。蛇山东北就在今武昌司门口一带,隔江对岸就是汉水入江口。南朝刘宋孝建元年新设郢州,大臣何尚之奏曰:“夏口在荆江之中,正对沔口,通接雍梁,实为津要。”于是将郢州治所设在了夏口城。

清代汉阳学人杨律撰《夏口考》一文,称:

“汉口一水异名。嶓冢有二源,东流为汉,至大别入江为汉口,此本名也。西源为沔,迳葭萌关入汉,故又为沔口。华容县有夏水,首出于江,尾入于沔。夏水与沔水同至大别入江,故又为夏口,此夏口之所由名也。夏口、沔口,总是汉口。已上三说具载《禹贡》蔡注。

再考《一统志》:'吴主孙权在武昌府城西黄鹄山筑夏口城,因对汉口,故取对岸名夏口。’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亦谓夏口戍。故唐史皆称鄂州为夏口。李白《游郎官湖序》云:'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刘长卿诗《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皆谓鄂州。盖夏口本即汉口,自孙权取对岸名夏口,而汉口遂不复称夏口矣。如谓夏口非汉口,则所谓'黄鹄山正对’何说也?经史子集在在可据,人所以纷纷聚讼者,或不知夏水与汉沔同入江也。”

民国《夏口县志》卷一《山川》所附《夏水考》一文,亦称“汉水或称沔,或称夏,故其入江之口或曰汉口,或曰沔口,或曰夏口。迨孙权筑城于黄鹄山北,名曰夏口,则夏口之称移至江南矣。”弄清鲁山城、却月城与夏口城的方位及其与汉水的关系,就可以明确得出汉代到三国时期汉水从汉阳北麓入江的结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