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近退休,坚守扶贫》——记大新县龙门乡上育村一位驻村干部的扶贫故事。”

 小香饼 2023-07-22 发布于广西

“临近退休,坚守扶贫”

本期电台节目,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故事是来自广西大新县龙门乡上育村驻村干部冯世杰的驻村故事《临近退休,坚守扶贫》,一起走进普通人的故事,感受平凡生活的温暖和情怀吧。

2020年6月20日,当很多人在家中享受周末的轻松与凉爽时,来自广西大新县龙门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也就是龙门乡上育村的驻村干部冯世杰,今年已经59岁的他,正在走村串户。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明年,冯世杰即将退休,像他这个年纪很多人周末都在享受天伦之乐,而他却说:“我是知青出生,村民就是我的亲人,到村里驻村帮扶这些年,看着他们日子越来越好,越过越红火,我帮扶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心里别提多高兴。我就想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年头,站好最后一班岗。”

冯世杰于1984年入党,1989年以村干部身份考入乡政府工作。

时光荏苒。一转眼,他整整在农村工作有31年了。2018年3月,由于本单位安排驻村的干部身体欠佳,冯世杰毅然主动提出要替换同事去驻村。在他看来:到哪里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况且,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历,让他对于群众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驻村后,冯世杰遵守驻村管理制度,吃住在村。平时,他积极深入村屯,走访农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驻村后的几个月,他就走完了上育村的7个自然屯,了解每个屯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及产业结构,农户住房、参加医保、养老保险、小孩上学等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制定了以“甘蔗为主,发展优质稻、养猪、养牛为辅的扶贫增收计划。”

“扶贫要先扶志。”这是冯世杰在扶贫工作路上一直坚持的理念。他也常常把这种理念化为行动。

2019年,上育村的端屯有一个贫困生,由于父亲病逝,贫困生想要南下打工为家庭分担困难,面临失学。冯世杰亲自上门家访,耐心教诲学生:“在人的一生中,打工机会有无数次,而中学时代的读书机会,人生仅有一次,一旦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是改变贫困生活现状的重要方式。”

在冯世杰的耐心开导下,那位贫困生最后答应上学了。冯世杰亲自开车把学生送到县城的学校。离别时,冯世杰还从自己微博的工资中拿给学生100块钱。学生知道:冯世杰只是一名普通的干部,工资不高,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自身还长期被胃病困扰,前段时间冯世杰就为此住院了一段时间,花了不少医药费。因此,学生不敢收下冯世杰的好意。但冯世杰说:“100块钱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我是想让你每当用到这100块钱的时候,能让你记住,伯伯是很希望你能坚持把学业完成。”就这样,那位贫困生被冯世杰的质朴小行动感化了。最后,坚持完成了学业。

上育村陇歪屯有个贫困户,因为家中有个残疾小孩,贫困户爱人又因此离家不回。导致那位贫困户曾经有一段时间情绪很低落,冯世杰对那位贫困户说:“你是家中的顶梁柱,全家的希望就看你了。你要振作起来。按当前村里情况来看,你在家扩大种植甘蔗,是脱贫的最好方式。因为你要在家照顾孩子和家中年迈的母亲,你是不可能外出务工了。然后,正好村里很多人都外出务工,有很多农闲地,你可以利用农闲地扩大种植甘蔗,增加收入。”

在冯世杰的引导下,现在的那位贫困户不仅利用屯里农闲地扩大种植甘蔗,还担任起屯里的护林员。2019年度,那个贫困户已成功脱贫,目前他的家庭经济收入稳定。

今年是冯世杰驻村的第2个年头,他早已和贫困户打成一片。但凡贫困户家里有什么困难,在接到贫困户的电话后,冯世杰都会放弃晚上休息时间赶往贫困户家中。虽然对贫困户的情况已了然于胸,但他每次走访都必带纸笔,把贫困户反映的情况和看到的变化逐一记录下来。翻开冯世杰的驻村日记,总能看到他记录的驻村点滴:

“再次走进上育村,我没有满怀的激动心情,因为我已经在龙门这片土地工作了31载,没有新鲜感,没有激动心情,但当我住进村里不足10平米的房间时,我知道,上育村是一个贫困村,这里的群众需要我们驻村干部去引领带动。每当推开贫困户的大门时,总能看到这么一束光亮从灰蒙蒙、漏雨的瓦砾上,直射进潮湿、阴暗的房内,星月和阳光都偷窥着屋里的秘密;风雨更是肆无忌惮的侵略。或许,那些衰老的土壤,已习惯了破败墙垣的存在,锈迹斑斑的传承,延续着一代又一代,这些贫困户或许已经习惯于温饱之外。可是,xujinping说过,只要还有一个人没能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员干部就不能安然若素。作为老党员的我,面对贫困户,又怎能安然若素?在红心向党的路上,我要和一同驻村的干部们倾心帮扶贫困户,从'两不愁、三保障’做起,针对其在产业、就业、政府奖补、医疗保障中所享受到的各项脱贫致富政策,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生活向好发展。”

“我是知青出生,村民就是我的亲人。我生在农村,相比干农活,驻村工作再累也不算什么。既然组织需要我,那我就尽自己能力站好最好一班岗吧。2020年,我们上育村能顺利打赢收官之战,这是我驻村最大的愿望。”

临近退休的冯世杰,不仅为了做好驻村工作,与时俱进,学会了电脑操作,还能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一直心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艰苦的驻村日子,他还是那么乐观。但愿,脸上带着微笑的他能把这份初心传递给更多的后辈们。

朋友们,听着我讲述关于临近退休干部冯世杰的驻村故事,你是否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驻村干部的真实生活场景:“他们白天奔走在扶贫一线,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面对静谧的山村,整理思绪,然后蓄势待发呢?”

相信,贫困因为有这些驻村干部的付出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用文字留住感动,用声音传递温暖。呗侬拾光,温暖重现。我是小五。如果你也在听,我会一直在这等你。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有这么一位驻村干部”

“我是知青出生,村民就是我的亲人,到村里驻村帮扶这些年,看着他们日子越来越好,越过越红火,我帮扶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心里别提多高兴。我就想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年头,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广西大新县龙门乡上育村驻村干部冯世杰对于驻村日记的感悟,今年已经59岁的他,在乡镇工作已经31年,但对于农村工作依然热情不减。一起看看他在上育村工作的一些场景吧。

上图为冯世杰在办公室场景,虽然今年已经59岁,却学会了用电脑办公。

有贫困生面临辍学时,冯世杰就和他们的驻村工作队员及乡领导动员学生返校,实现“扶贫先扶智”的目标。

深入农户家,了解情况,体察民情。

利用自己在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经验,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科学种植。

年纪再大,处处为年轻一辈作出榜样。

就像他驻村工作衫上面写的一样:有困难找我。他处处为群众着想。这就是他的群众情怀。

相信在有像冯世杰这样的干部带动和引领下,龙门乡上育村一定能在2020年打赢脱贫收官之战。

如今,稻田长势好,道路更平直。相信,大新县龙门乡上育村的脱贫梦一定能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