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条例解读|《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十问十答

 奥莉芙小异 2023-07-22 发布于江西

为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建设数字经济强市,《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已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条例》)

01
《条例》编制背景是什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全力打造全省创新引领区,统筹解决数字经济领域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规范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南昌市积极推进《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2022年11月,江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批准《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条例》能够促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融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提升我市数字化治理水平。

图片

02
为什么要制定《条例》?

数字经济是发展的新引擎,要让引擎实现最大功率,离不开制度环境的“软件”保障。制定《条例》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条例》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规范化、法治化,是我市通过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数字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条例》以问题为导向,在建立健全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数字化治理、培育数据资源和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条例》主要内容是什么?

《条例》共计8章69条,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资源和数据安全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做了规定。

《条例》明确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市人民政府应当重点统筹规划通信网络、算力、新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了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产业基础优势,统筹规范数字产业发展方向,推动核心数字产业发展;明确了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工业、建筑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明确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从财政、金融、技术创新、人才等方面完善激活数字经济活力的各项保障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

图片

04
《条例》在管理机制上作了哪些规定?


一是确定领导协调机制和部门职能。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对数字经济涉及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

二是突出政府规划布局职能。推动各县(区)差异化发展数字经济,优化功能布局,明确了“一核三基地”产业发展定位,同时对于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或者计划、对外交流合作、行业治理作了规定。

05
《条例》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为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出以下规定:

一是明确范围。既包括通信网络、算力、新技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要求编制市政、交通、电力、公共安全等相关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应当考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是坚持协同推进。明确基础设施的建设部门和建设原则,统筹建设本区域数据中心、云计算、边缘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在资源开放共建共享方面提供便利,并提出建立健全跨行业基础设施协同推进机制。

图片

06
《条例》在推动我市数字产业化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根据我市数字产业发展实际,结合《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 全力打造全省创新引领区行动方案》,在数字产业化方面作出以下规定:

一是紧盯主攻赛道。分别对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电子元器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物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数字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定。

二是体现我市特色。提出支持VR产业发展,发挥世界VR产业大会、世界VR产业博览会等品牌优势;支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应用,打造世界级VR中心。

三是保持适度前瞻性。考虑到数字产业更新迭代速度快,要求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数字产业培育力度,及时跟进未来发展趋势,精准定位数字产业发展方向,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图片


07
《条例》在推动具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一是明确方向。主要是对工业、建筑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

二是明确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模式。在工业方面,分别对我市汽车、航空装备、现代针纺、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优势制造业智能化,以及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进行了规定;在服务业方面,分别针对数字商贸、智慧物流、智慧文旅、智慧健康养老、数字金融、专业性服务等服务业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进行规定,其中,为突出地方特色,对“海昏侯”“滕王阁”等特色主题旅游、中医药科创城数字化发展进行了强调。

08
《条例》在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条例》在治理数字化方面作了如下规定:

一是强化数字治理综合能力。要求市、县(区)人民政府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并对数字社区、数字乡村建设进行了明确,打通数字化治理“最后一公里”。

二是构建政务服务新体系。推行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数字化应用,服务工业园区数字化建设。三是建立数字时代城市治理新模式。建设一体化执法监管平台,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消除数字鸿沟。

图片


09
要最大程度发挥数据资源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必须兼顾数据价值和安全,《条例》在这方面作了哪些规定?

《条例》在数据资源和数据安全方面作了如下规定:

一是注重数据质量。要求对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让数据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保障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数据质量和安全责任主体,进行数据处理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三是挖掘数据价值。推动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着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共享利用,促进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共享开放、有效流动。


10

为保障《条例》有效施行,有何具体措施?

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对人、财、物各方面要素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障措施方面作了如下规定:

一是突出政府引导。规定市人民政府在政务服务、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知识产权、土地供应、电力接引以及设施保护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明确相关政府部门在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方面的相应举措,以有为政府服务有效市场。

二是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出在落户、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模式,提出支持以挂职兼职、技术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探索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评价机制。

三是建立试错容错机制等制度。提出有关单位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出现失误,但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以及相关决策程序要求的,不作负面评价,依法免除相关责任;提出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最大程度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