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动汽车夏季充电速度明显减慢,难道动力电池也怕高温吗?

 茂林之家 2023-07-22 发布于湖南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最怕低温,到了冬天总会出现不同幅度的续航里程的缩减;充电的时间也会一定程度的延长,标定从20%~80%只需要半小时的车辆,实际都会延长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所以到了夏天总要好过一些了吧,可是有些司机反映夏天充电的速度也变慢了。

这是动力电池老化导致的结果吗?

不卖关子,先给出正确答案:

高温也会影响充电效率和放电效率,动力电池不止怕低温。

锂离子电池对应最理想的温度区间多为25℃(±5℃),温度低于零度就无法有效充电了,但是温度过高也会存在影响;至于装备锂电池的车辆之所以能在低温环境中正常充电,主要原因是BMS(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包的温度进行了调整。说白了就是用防冻冷却液加热了动力电池组,或者通过其他技术实现加温。反之,在高温环境中也会通过冷却系统进行降温,温度极限一般都在50℃左右;不过在达到45℃上下的时候,充电电流是必然会出现下降的。

充电的电流强弱直接决定了充电速度的快慢,车辆一般只实现充电功率,也就是多少千瓦,比如300kW或者3kW,悬殊可以非常大。

而且不同类型和配方的动力电池所适应的最佳温度也是有悬殊的,比如三元锂电池对低温的适应性要优于磷酸铁锂电池;可是三元锂电池也有很多种,三元指的是正极材料采用三元聚合物,类型多种多样。所以也有特殊一些的动力电池,其最低耐受温度可以低至零下50奢华湿度,最高温可以超过80℃!不过这些动力电池的制造成本也很高,一般只用于军事领域或航空航天领域。

充电的过程会产生热能,充电功率越高产生的热能越多!

每种动力电池都有热失控阈值,在接近极限之前就需要降温,否则动力电池组真的有可能燃爆;所以BMS单元会实时侦测电池组的温度变化,夏季充电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噪音,原因正是温控系统在不断调整冷却强度,声音来自电子扇。动力电池组降温的方式和燃油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几乎相同,通过电子扇(风扇)给冷凝器持续降温,防冻冷却液在电池组里吸热之后到冷凝器里被吸热,从而实现冷却液的降温;电池组温度越高则冷却强度也要更高,但如果达到了冷却系统的极限仍旧无法有效降温的话,那唯一的方式就是降低充电功率来降温了。

充电建议:

在夏季气温达到40℃左右的情况下,车辆不建议在露天停车场、暴晒的状态下给车辆充电;虽然有温控系统的冷却,不至于造成动力电池燃爆,可是高气温再加上充电产生的热能,充电的速度也会变慢。如果不是不充不行的话,充电时间建议在日落前后。

一定要充电也建议选择有遮阳棚的充电桩,或者地下车库的充电位。

因为气温虽然只是40℃左右,但是地表温度会高很多;烈日下的地表温度超过60℃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而如果动力电池的内部温度接近这个标准,或者超过45℃,电解液里的锂盐是容易出现热分解的,结果会造成电池化学反应失衡,也会缓慢的破坏电极材料的结构。

所以电动汽车充电也是需要注意避免高温,车辆停放尽量选择阴凉的位置,高温环境中充电尽量用慢充。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