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解汉字 第一百零一课 廋

 知愠课堂 2023-07-22 发布于广东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用语言传递力量,从声音感受美好,知愠课堂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这一节我们学习“廋”字。

廋sōu形声,从广,叟声。广(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本义:隈(wēi)曲处。本质意义:隐藏。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藏匿、隐藏、隐语等。又指廋人,养马之官。


“廋”从广,叟声。广( yǎn),就山崖作成的房子。《玉篇》:“廋,隐匿也。”

“廀”是“廋”的异体字。叜(sǒu)同“叟”。《説文·又部》:“叜,老也。从又,从灾。”廀,从广( yǎn),从叜。广,半开放建筑,多指牛棚、马厩。叜,同“叟”,老人。合起来表示在牛棚马厩的老人,即养马人。

“廋”字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的文献中。在很长期一段时间里“廋”与“隐”同义。廋,古通搜,有藏匿、求索之意。西汉扬雄《方言》:“廋,隐也。”

廋,亦称廋辞(词)、廋语。《国语·晋语五》载:“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

公元前592年,秦国使者在晋国朝中讲廋辞,朝中大夫们无人作答,晋国范武子的儿子范文子猜中了三条。文中虽未详细描写秦客廋辞的内容及晋国大夫与之斗智的精彩场面,但这段记录说明当时的外交场合经常使用廋辞交流。

语言的根本功能是交流信息,语言、文字是让沟通变得更加便捷明晰的工具。但在古今中外所有的人类社会里都出现了“廋辞隐语”这种“隐匿”真实意义的语言形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自发、自觉地形成各种各样的规则,并由规则延伸出许多禁忌。各种规则、禁忌在无形中限制了人们日常交流。例如:对死亡的忌讳使人们尽量避免直接讨论“死”,对男女亲昵行为的羞涩使人们愧于谈论“性”,对长辈的尊重使人们在交流中不直呼尊长姓名文明越发展,社会中的各种规则就越多。每个规则都会产生一定数量“不能明言”的语言禁忌。为了方便交流人们发明了“廋辞隐语”这种用巧妙的语言技巧规避禁忌的交流方法,用来谈论那些“不能明言”事情。

早期的“廋辞隐语”多源于民间。

如,根据朱光潜等学者考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关于黄帝时先民的狩猎民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夫”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现存最早使用廋辞隐语的文献。

采集自民间的《诗经》中有大量“廋辞隐语”。例如《关雎》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男女求偶。《桃夭》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暗喻新娘美丽。《硕鼠》用“硕鼠”隐喻“盘剥之人”等等。从《诗经》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民群众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廋辞隐语”表达某些可能触犯禁忌的话题。

社会发展向前,人类活动增多,社会规则也逐步丰富。规避规则的“廋辞隐语”也随之扩展,但凡有规则的地方,就有“廋辞隐语”。

例如,夏朝出现了最早的政治隐语。《尚书.汤誓》:“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夏桀不断重征劳役和赋税,百姓都怠工不出力,痛恨得咬牙切齿,要和他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思是说:我们已决心和太阳共亡。这句话将君主比作了太阳,一语双关,诅咒了夏桀的死亡。

社会政治文化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日渐繁杂。统治阶层之间的交流禁忌也随之增多。越来越多庙堂之上的交流也需要通过廋辞隐语来实现。

例如: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初见成汤时就用隐晦的政治隐语获得信任。据历料记载,伊尹第一次拜访成汤时,肩上扛着烹饪的大鼎,他以烹饪食物为喻向成汤陈述了自己的治国之道。后世效仿伊尹用隐语进谏的做法屡见不鲜。

在军队中,“隐语”被更广泛地用于传达机密情报。

《武经总要后集》卷四中记载,“军政急难,不可使众知,因假物另隐语谕之”。军队运用隐语最早记录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叔展曰:“有麦曲乎?”曰:“无。”“有山鞠穷乎?”曰:“无。”“河鱼服疾,奈何?”曰:“目于眢井而拯之。”“若为茅绖,哭,井则已。”这段对话的内容是申叔展教被困于泥水之中的还无社如何逃脱,因怕别人知道,故使用了隐语。杜预注解这段对话的时候解释:“军中不敢正言,故谬语”。

其后,随社会发展和语言丰富“廋辞隐语”向两个方向分化:一部分大众化、娱乐化,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谜语、歇后语等;一部分专业化、实用化,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内部交流的黑话、暗语、行话等特定用语。

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民间语言文化现象,汉语的廋辞隐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凝聚了群众的智慧,既具有鲜活自然的生活气息,又有粗犷蓬勃的生命力,深受广大民众喜爱。优秀的文艺创作者都乐于在作品中使用富有表现力的廋辞隐语以更真实、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从《诗经》、《尚书》到明清小说,历朝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有它们的身影。

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谈到隐语的功用“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大的可以振兴政治,并且有助于自身的显达;其次也可纠正某些错误,让迷惑的人明白过来)。廋辞隐语这种通过“隐匿”的方式实现交流的语言艺术,诞生于矛盾之中,萌芽于人民群众对规则的藐视和对自由的向往,蕴含了群众的集体智慧,体现了汉语无与伦比的灵活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对历代社会生产生活,还是对华夏文化传承与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影响。经过数千年不断发展积累,早巳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颗瑰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