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您对孩子暑期研学旅行有什么建议?|每周一问

 我的书海601 2023-07-22 发布于广西

“每周一问”第270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图片 


近来,为丰富孩子的暑假生活,许多家长纷纷都为孩子报名了研学旅行。但如今市面上的研学旅行项目良莠不齐,有的不仅花费动辄上万,实际的效果也只是游而不学、走马观花。老师,您对孩子们暑期的研学旅行有什么建议?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许多老师都分享了对孩子暑期研学旅行的建议,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对孩子暑期研学旅行有什么建议?

图片

@江苏省常州市香梅小学 刘萌:悠悠夏日长 暑期研学忙

制定详细计划,勿“跟风”。研学旅行必须具有明确的研学目标、制定详细的研学计划,通过活动浸润孩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年龄特点选取不同的研学主题、研学方式、研学地点等,而不是盲目地被宣传所吸引,应当深入了解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和体验。

重视过程体验,当“留痕”。在研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孩子的过程性表现,也需兼顾他们的最终收获。可以通过拍照、记笔记、手账、写感悟等方式,将研学旅行中的收获存入成长记录袋,“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提升核心素养,让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孩子的难忘经历。

难忘研学旅行,重“延伸”。一次研学旅行的停止并不是结束,将研学过程中学到的劳动技能、文化风俗、自然实际体验延伸到课内,可以和家人分享收获,和同学交流感受,在假期结束后带入到新学期的课堂上,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延伸到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成就这场短暂的研学之旅。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新西关小学 李宏英:暑期研学“三定三忌”保实效

定好路线忌盲目游学。结合孩子年龄特点,提前和孩子一起规划路线。一是游家乡胜景,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家乡,感受家乡变化,培养孩子爱乡情怀。二是红色旅游,接受历史教育,到革命圣地打卡,了解历史、走进历史,继承革命遗志,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三是走进科技馆,体验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感受科技力量,培养科学兴趣。


定好任务单忌只游不记。结合孩子学段要求,出发前和孩子一起制定项目学习表,让孩子在游中学、行中思。例如家乡名人故事、非遗技术等,革命志士的事迹、特殊的历史事件等,科技名称、带来变化、给人思考等。


定好实践项目忌只游不学。游学看到终觉浅,研学实效必实践。抓住重点,让孩子深度参与,做到知行合一。例如:让孩子当一次家乡代言人,介绍家乡美景;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或者做一张画报,记录游学感受;让学生完成一次科技小制作,把在游学中所见所闻学以致用。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找寻文化之美,尽享夏日之趣

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暑期研学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行走中领略人文景观的魅力。苏州承载了吴文化精粹,带上孩子去苏州的街巷走走、古镇逛逛,还有那些精巧的园林转转,感受“小桥流水人家”,体悟“天人合一”。

剧场里感受舞台艺术的魔力。让孩子走进大剧院,在没有滤镜的现场,看一场话剧,聆听一场音乐剧,或者领略一次戏剧大师的表演,总有几句戳中人心的台词和旋律。

手作中体验传统艺术的神奇。从木版刻画到刺绣,从香囊到花边,带孩子走近非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重拾苏式生活的趣味与韵味,收获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认真考查 安全第一

多考查,多比对。可以多咨询一些机构,比如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咨询合作过的机构,这样比较靠谱。也可以关注一些公益的研学活动,我就给女儿报名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指导中心组织的多个公益研学活动,十分有意义。

可独立,可亲子。孩子年龄较小的话可以选择一些短途的亲子项目或者一天的独立游,比如附近的天文馆、科技馆、海关体验等等。孩子大一点的话可以选择3—5天的独立游,独立游的话尽量避开玩水项目。

抓细节,重安全。安全不放假,孩子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要看组织机构的一些细节工作有没有到位,比如有没有统一的服装(方便辨认),一个带队老师管理几个孩子(一定要具体到几个孩子)。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巡检镇峡口中学 朱开喜:科学规划,适当放手,在真正的生活中研学旅行

确定一个主题。研学旅行开始之前,组织者要有一个明确主题,比如是突出人文性,还是突出自然性;人文性当中,是体现爱国、团结、爱心,还是社会责任、合作观念、忧患意识等;自然性中,是游览大好河山,感受繁华都市,还是在参观动植物园中增长见识等。研学旅行前有了明确主题,就好像写文章确立了中心。当然,主题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规划一条路线。在明确主题引领之下,组织者要提前规划路线。比如,选取一段长征路线体现爱国爱党主题,串起几个历史古城培养文化自信,参观几个宏伟工程激发科学兴趣,等等。路线规划后,可以发动学生提前做做功课,了解相关知识,提提活动建议,做做相关准备。

体验一段生活。在研学过程中,组织者只需要控制时间、保证安全、做好引导、行动一致就行了,不必大包大揽。比如,入住酒店可让学生自己办理,乘车买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开发智力、增长能力。

做好一个总结。活动结束时,组织者要就活动的情况做一个总结。看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实现了哪些目标等,都要总结提炼。组织者要总结,参与者要总结,公开场合要总结,也要发动学生私下里再总结。在总结反思中,让活动效果最大化。


@辽宁省大连高新区王府外国语学校 刘宝岩:带着兴趣和方向,看到多一点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作为学习内容一定是最佳选择。喜欢地理、文史的可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和感悟先人的足迹;对理科有兴趣的可以偏重实践类,动手动脑动嘴,让课堂的知识立体起来。

方向。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来说,能够提前了解一下以后可能的学习工作方向会更有意义。可以进行职业体验,帮助自己明确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看到多一点。人和人的差距是在细微中体现出来的,即使经历相同的事情,当我们多一个认识事物的角度、多一点思考的深度,长久积累起来就是云泥之别。具体建议可以提前做好攻略,预设探究的问题,多深入参与,找到当地与众不同的特色。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吴芯懿:以骋怀游目行暑假研学

有的放矢明去处。如果要学生研学旅行不虚此行,就一定要明确旅行目的地与希望学生得到的收获之间的关系,如参观古城楼让学生明晓古代城防建筑的原理,参观历史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等等。

按图索骥知所得。在研学旅行之前,家长和老师都要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使他们能够有规划有目的地展开研学旅行,不让旅行沦为一种游玩。

返观内视开新篇。在研学旅行之后,学生应该及时反思,有所感悟,整理巩固旅行过程中学会的新技能,从研学旅行中真正地开拓视野,得到升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研学路上,看世界,也找自己

研之有“数”。研学不等同于旅游。它是行走的课堂,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游玩。走出教室,链接书本知识,获取真实感受,加深理解。研学中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拓宽知识面。通过实践和观察提高自我能力,边走边学,边学边记录,丰富人生体验。


研之有“路”。根据主题差异、年龄段不同,研学课程安排也应有所区别。选择课程要结合兴趣和期望值,确定适合自己的,不能盲目跟风。是参观游览还是调查研究,是拓展训练还是手工制作,是讲座培训还是团队建设,不同的课程内容所采取的形式当然有所不同。

研之有“悟”。研学过程不能只观、只闻,还要保持主动参与的状态,积极融入集体,学会合作和人际交往。最好的研学教育就是从实践中学习,从反思中提升,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各种活动,品味不同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在丰富多彩的经历中沉淀,获得个体成长。


@四川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 陶涛:深度参与 加强融合 注重评价

深度参与。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提升研学活动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开发合适主题,避免简单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记录,让研学活动目标清晰、内容丰富,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积极思考,深度体验和参与。

加强融合。研学旅行活动要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加强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向自然环境、社会活动领域和生活领域延伸。同时,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或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注重评价。真正做好做实研学旅行,还要注重考核评价,包括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分析和反思研学旅行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的放矢,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有效监控研学过程中的主题、步骤、方法、实施,提升研学活动效果。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备好研学旅行第一课

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了解组织机构的资质,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要了解孩子参加的活动有哪些具体的内容,尤其是研学的内容;再次就是要和孩子做些交流,在交流中不动声色地确定一些研学的目标。

对于组织机构来说,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所以除了常规的流程和安全等工作外,还要在研学的内容板块上做到真研学、有实效。

对于学生来说,参加研学旅行不是玩,而是要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让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在合作学习中、在动手动脑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拓展视野,锻炼意志。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沈思恒:行走的课堂需要多方保障

规范研学组织管理。要联合多部门,例如社区、文旅部门、团市委等组织,密切合作,根据研学育人目标,结合实际,挑选适合孩子暑期研学的基地和线路,让孩子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培养能力,应对各种挑战,提高自信心和勇气。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研学是孩子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过程,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研学安全保障方案,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度,对研学活动的机构也要进行审核考察。

明确研学旅行目标。研学是行走的课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参观,而是一次开阔眼界、品味人文的成长之旅,需要教师和孩子在行程前明确目的和意义,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和处理行程中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图片

每周幸运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刘萌、@朱开喜、@嵇怡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温馨提示:邮寄地址为学校的老师请留下学校所在街道、门牌号等具体信息,不要只留学校名称。)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邀请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的何倩老师给大家带来分享:

图片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何倩)

以游兼学 学游相济

《史记·春申君列传》中记录:“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其意是说,游学可以增长见识。古往今来,以游学作为认知方式的研学实践不胜枚举,我们唯有树立志气、拥有底气、锤炼勇气,以游兼学,才可能实现“游学博闻”的目的。

树立志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一山一水,感受江山如此多娇

暑期时间相对较长,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推荐适宜的研学项目。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对自然风光的感受更为强烈,可以让他们选择自然类的研学旅行,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在祖国的一山一水中陶冶情操,感受“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诗情画意。

2.一家一国,体悟千年文明魅力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自身的文化魅力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细细品味。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我们更建议参观一些人文景观,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感受革命光荣的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在研学中感受古人笔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局与大气。

拥有底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兴趣为先,深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暑期的研学活动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内驱力。譬如,酷爱历史的孩子可开展博物馆研学之旅,热爱科学的孩子可打卡各地科技天文馆,喜欢音乐的孩子可去音乐学府走一走,无论是小队形式,还是组团前往,研学唯有与兴趣联结,才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才能逐步走向深入。

2.学思相济,知行合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殆。暑期研学,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参与体验,锻炼了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努力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让自己在实践锻造中知行合一,不断强大内心,拥有底气。

锤炼勇气:素履以往,一苇以航

1.亲子陪伴,需量力而行

家是爱的港湾,心的栖居地。对于暑期研学之旅,家庭成员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水平等因素,综合选择适合孩子的研学项目,不要盲目跟风,以免适得其反。即使是组团出行,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做好前期的研学攻略,包括食宿的了解,这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是有温度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力量源泉,能给予孩子极大的勇气。

2.学校引领,成人成事成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对于暑期的研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引领,结合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开展或推进高质量的暑期研学活动,链接学生课内外知识,让学生走出舒适圈,拓展交际圈,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成人成事成学。

3.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学生的暑期研学旅行要结合地域特色,从家乡研学开始,家校社多维交融,为学生暑期研学提供助力和平台。学生要努力锤炼自身勇气,在暑期研学活动中不断悦纳自己,拥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勇毅与执着。

以游兼学,学游相济,这是暑期研学旅行应有的注解。愿我们在研学旅途中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旅有所感,行有所成,努力遇见更有志气、底气和勇气的自己!

图片

感谢何倩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每逢寒暑假,手机、平板电脑、遥控器等电子设备就成了家庭中孩子与家长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在一些“双职工”家庭、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隔辈抚养等现象,增大了孩子“手机成瘾”、荒废时间的风险。对于互联网时代孩子的成长来说,手机等移动设备是把“双刃剑”,如何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手机、高效分配劳逸时间、具备合格的网络媒介素养?老师你有哪些建议?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如何让孩子在合理可控范围内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