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只想看一本经济学的书,那就应该是《一课经济学》

 一只特立的兔子 2023-07-22 发布于广东

《一课经济学》是我在某个财经公众号看到博主给读者的留言,读者提问有什么好书推荐入门者,博主回复《一课经济学》,于是我就在深圳图书馆借阅,居然真的有,于是两天后到货我就看了。

如果看过《理性乐观派》《看得见与看不见》再来看《一课经济学》就会觉得:这都是什么呀,天下文章一大抄。或许他们是同个学派的经济学支持者,所以观点都是差不多相同。

书中的第二章《破橱窗》就是《看得见与看不见》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的著名的观点,以为打破了橱窗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其实并不是,以为原本店主可以用修补橱窗的钱给自己增添衣服,带动裁缝家的经济,而最终只是变成原本可以没坏的橱窗。没有带动就业机会。

战祸之福,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如果打仗,就可以把房价降低,这完全是谬论。

那些认为战争造成的破坏能增加总体“需求”的人,还遗漏了一个基本事实,需求和供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战争也许会带来一些补偿性的因素,战后的社会需求形态绝不会和战前完全相同。最基本的原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肆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和灾难。个别特殊情况下或许有这样那样的补偿性利益,但从总体上看,战争的破坏对社会绝不是恩赐或福音。

第23章《通货膨胀的幻想》讲到关于政府的,我觉得写得很好,同样可以用于我们家庭生活,“当政府开始偿还其因公共建设工程累积的债务时。征收的税收必定大于财政支出,过重的税负不仅会削弱购买力,而且会打击或者毁掉生产积极性,从而减低国家的总财富和总收入。避开这种后果的唯一方法,是假设大权在握的政治人物,只在经济萧条或“通货紧缩”期间才花钱,并在经济欣欣向荣或者“通货膨胀”期间赶紧把钱还清。这只是极力倡导政府支出的人自欺欺人的妄想,大权在握的人,他们从来不这么做。”

这个可以用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当我们收入增加的时候,要记得把之前的债务偿还,而不是大肆挥霍吃喝玩乐。当我们收入降低的时候,要记得勒紧腰带过日子。

通货膨胀,是我目前生活接触最近的,以前觉得通货膨胀很远,现在真的觉得离我很近,例如今年的猪肉,猪肉的上涨大部分是人为的,从年初的15元到现在的35元。房价的上涨可以说是价值所在,但物价是很明显的变化。

第24章《抨击储蓄》关于存钱是有钱人的作风,最初我是从连岳那里的得知的,我的父母这代人没有储蓄的思维,有钱只想着做生意,多利用钱生钱,看起来是没错,实际操作很难。年轻的时候养成大手大脚的作风,老了就觉得钱不够用。加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更觉得钱不是钱,而却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年轻的时候多储蓄。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储蓄。

我记得十年前刚大学毕业那会,和一群小学同学聚会,有个男同学说一个人有钱是看他花多少钱出去,而不是存多少钱。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他说得很错,但就是找不出理由。甚至还被他带偏了。

目前来说,各种京东白条,微粒贷,花呗,借呗,信用卡,只要我们想要的,总有人帮我们马上得到。

但真的就是可以不用还吗?很久之前,我也是用信用卡,想着只要免息期,可以褥羊毛,可是我才是羊毛,我才是被别人褥羊毛。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是今年,我彻底关闭花呗,注销所有的信用卡,有钱就花,没钱不花,断绝一切人情消费,本来我的应酬就很少,如果我主动不找人,完全就没人找我,毕竟在我同学圈里,嫁人的我嫁的最差,自我感觉还很好,我真的觉得我嫁得很好,尽管在别人看来,我很差,住得很差,婆家也是很穷。所以她们更不会和我玩了。无所谓,不玩更好,省钱省时间。

我现在的爱好就是储蓄,不管是储蓄时间还是储蓄金钱。这是我最爱的。

储蓄时间我可以用来看书。

储蓄金钱可以让我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只有储蓄金钱我们才能资产升值,让钱生钱。

这一年我看的经济学是最多的,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渡。经济学很有趣,尽管经济学的公式很复杂,但理论还好。越来越清楚也越来越清晰。

我们离不开钱,我们最终都要谈钱,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才伤感情。

想过得好,还是懂一点经济学好一点。

女孩子一定要多读点经济学的书,少读情感分析。当你想要的能自己买的时候,你才是自己的女王。

还有关于社保,我们总想着以社会养老,但其实很难,这个明天说,要带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