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曦/郑哲/朱伟铨团队合作揭示了磷脂小分子LPA通过其受体2在心脏缺血损伤修复及再生中的保护作用

 新用户4064dVjo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研究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是威胁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沉重负担,是最危险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之一,主要由心肌梗死 (MI) 引发,可对心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哺乳动物心脏的自我修复能力有限,不足以实现功能重建。因此,探索改善心脏修复的潜在策略是当下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LPA是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小分子,可通过其广泛表达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LPA1-6发挥细胞增殖、迁移和分泌等功能,进而参与机体发育,以及疾病发生和发展。然而LPA受体2(LPA2)在心脏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尚无研究报道。

研究目的

本研究关注在LPA2在心梗后病理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机制,通过构建LPA2基因全身和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使用新生和成年小鼠心梗、下肢缺血损伤模型,并结合原代细胞体外实验,明确LPA-LPA2信号对心脏缺血损伤修复的影响;此外,借助腺病毒过表达和激动剂介导的药物活化,初步探讨了LPA2作为临床干预治疗靶点的转化应用价值。

研究方法

基因工程鼠

本研究用到了2种基因工程鼠,分别是LPA2基因全身和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前期我们为研究LPA2作用,做了全身敲除小鼠来验证其功能,表型可能会更明显,构建费用较少;但随着研究深入,我们判断LPA2可能主要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为证实此假设,再次构建内皮细胞特异敲除小鼠。目前,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可以做到细胞类型、时间等方面特异性敲除的在体研究,达到更加精准的研究目的。

动物模型

本研究构建了2种小鼠模型,分别为(新生和成年)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和小鼠下肢缺血损伤模型。

1)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新生和成年小鼠模型的具体方法可参考https://pubmed.ncbi.nlm./24434799/和https://pubmed.ncbi.nlm./26330161/。操作要点为:新生乳鼠的麻醉,结扎(新生乳鼠冠脉可见)和术后加热垫苏醒;成年鼠的麻醉选择和剂量,以及呼吸(如开关胸时胸肌的分层叠加以避免气胸)和结扎位置(成年小鼠冠脉较难看到,可参考心大静脉和心耳位置做结扎)。

2)小鼠下肢缺血损伤模型:结扎左股动脉(从股动脉分叉远端到隐动脉),具体方法可参考https://pubmed.ncbi.nlm./28154007/ 。操作要点为:小鼠股动脉、静脉和并行神经分离的显微操作,以及结扎位置的一致性。

原代细胞体外实验

本研究共涉及4种小鼠原代细胞,对应的目的分别如下:

干预手段

2种,分别是腺病毒过表达LPA2和LPA2特异性激动剂。

研究结果

1. 关注来源:心肌梗死后小鼠血清溶血磷脂酸 LPA和心脏Lpar2表达水平上调

首先,我们利用心梗模型发现梗死小鼠的血清中LPA以及心脏中的LPA2表达增加(图1A-D)。其次,通过分离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缺氧刺激以及LPA处理后发现LPA2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增加(图1E, F)。并且心梗后,LPA2也是主要在内皮细胞表达增加(图1G)。此外,我们在病人的血管中也检测到了LPA2的表达(图1H)。以上结果表明心梗后,LPA-LPA2信号被激活。

图1

2. 敲除作用探索:LPA2 敲除恶化心梗后小鼠存活、心脏功能、重塑和心脏再生

随后,利用LPA2敲除小鼠,我们比较了成年对照鼠和敲除LPA2小鼠的存活率(图2A,B)、心功能(图2C,D)、纤维化(图2E)以及心脏再生(图2F)等情况。此外,我们利用超声(图2G,I)、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图2H)以及免疫荧光染色(图2J)等检测对比了新生对照鼠和敲除LPA2小鼠。结果显示敲除了LPA2的成年及新生小鼠的存活率、心功能、心脏重塑情况以及血管再生情况都有所恶化。

图2

3.可能机制:LPA2 是血管生成所必需

利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我们进一步验证LPA2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结果显示,LPA2敲除后,下肢缺血后的血流恢复受损(图3A,B),腓肠肌间血管密度有所减少(图3C,D)。此外,体外实验中,LPA2缺失的内皮细胞的成管能力(图3E,F)以及迁移能力(图3G,H)都有所下降。以上结果表明,敲除LPA2可损害血管新生作用(图3)。

图3

4. 早期死亡表型:LPA2缺陷破坏内皮稳态导致心梗后早期急性死亡

此外,我们还关注到LPA2缺失小鼠心梗后早期的急性死亡表型(图2B),所以进一步研究了LPA2在早期心梗中的作用(研究设计见图4A)。利用TTC染色评估心肌缺血面积(图4B)、超声评估心脏收缩功能(图4C)、ELISA测量血浆乳酸脱氢酶浓度(图4D)、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程度(图4E)、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图4F)、血管渗漏(图4G,H),并通过CCK8实验和AV/PI染料分别评估了内皮细胞的活性和凋亡水平(图4I,J),我们发现LPA2敲除会影响心梗早期小鼠的血管稳态。而血管稳态的改变可造成血管渗漏的增加,这可能是造成心梗后小鼠早期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图4

5.条件敲除验证:内皮 LPA2 通过缺血性损伤后的血管生成维持组织修复

以上结果提示LPA2主要在内皮细胞中发挥作用,我们构建了LPA2特异性内皮细胞敲除小鼠去研究其功能(图5A)。结果发现,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LPA2小鼠在心梗后的存活率大大下降(图5B)、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图5C)。此外,该敲除鼠的心功能(图5D)、心脏重塑以及血管新生(图5E,F)也出现恶化。在下肢缺血损伤模型中,LPA2特异性内皮细胞敲除小鼠的血流恢复也受到明显抑制(图5G)。此外,心梗后第三天,LPA2特异性内皮细胞敲除小鼠的心肌组织中免疫细胞(局势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高于对照小鼠(图5H,I)。以上结果提示,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LPA2可通过减少血管新生从而加剧心梗后心脏损伤和心功能的恶化。

图5

6.体外机制探索:LPA2在LPA诱导的内皮细胞增殖和成管中起关键作用

为了进行体外细胞机制研究,我们分别分离了LPA2敲除鼠和对照鼠的血管内皮细胞。结果发现,LPA可通过LPA2活化Raf1-ERK以及PI3K-Akt信号来调节内皮细胞的增殖(图6A-F)。此外,LPA还可通过LPA2介导的PKD1-CD36-VEGFR2通路来调节内皮细胞的成管和迁移(图6G-H)。

图6

7.转化价值:LPA2功能的获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和恶性重塑

最后,为了探究LPA2是否可以作为心梗治疗的潜在靶点。我们通过腺病毒介导LPA2过表达(图7A-E)或者利用LPA2的特异性激动剂DBIBB(图7F-K),均可改善心梗后的心功能,而这一作用主要与促进血管新生以及维持血管稳态等作用有关。

图7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LPA2可通过改善血管稳态、促进血管新生、减轻血管渗漏等机制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脏重塑作用,从而提高心功能,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潜在治疗靶点(图8)。

图8

个人感想

本研究周期较长,最初因为要毕业,2020年初论文直接投稿至Circulation Research,后因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编辑考虑到可能来不及及时补实验回复,最终给了重投。经历了半年之久的“疫情长假”,博士毕业答辩和博后入站,课题方向与精力调整,以及条件敲除小鼠的构建及实验摸索和开展,2022年3月初终于完成所有意见要补及自认为必要的实验,再次送审后回复审稿人均无意见。文章并未尝试其他杂志,虽然当时心想存亡72小时很快,不行就换期刊,只要能毕业,但依然感谢老板的坚持。

课题的开展与完成,大多为一个人苦寂的修行,感谢那些奔波于实验室,单调而又充实的日夜。

惟将终夜长开眼,无关乎发量与身形。

作者寄语

个人能力有限,科研需要思维火花的碰撞,热忱期待交流讨论!

作者简介

裴建秋,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直博生,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于郑哲教授课题组开展博士后工作。喜好疾病动物模型学习和手术操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缺血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与重构。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多篇,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3篇,其中Q1区2篇,获批发明专利一项。

线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本研究涉及的科研知识相关视频,有兴趣可点击观看,希望能对大家的科研有所帮助~

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