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溪 涧 集 诗 人 餐 饮 & 同 题 ![]() 晓晖 虎岩三少 ![]() 点评:马建勋 归樵 张庆辉 ![]() 癸卯 SHI REN CAN YIN ![]() ——图片提供:安全东 海日林泉,溪山眉雪,诗人之眼,自有一段真趣!何能得此,惟题画诗焉!今读此意兴,乐而忘忧,亦复咏之: 且向溪头坐,层林尽染春。 逃禅佳胜地,拟古一幽人。 ——雨季 ![]() 溪涧集 ![]() 此身合在清凉宫 风传壑响十万松 ![]() 题溪涧纳凉图 安全东 风传壑响十万松,此身合在清凉宫。 炎暑一日消弭遍,不待饮冰与摇扇。 有时溪涧暂沐洗,入骨深寒瀹肌理。 老来自以乐为乡,琐琐原是伧俗子。 归樵评:以典型的古风形式写来,故而更觉高古。此诗从韵脚的变化,可窥视诗人的情感从平缓悠长,到坚定明快,再到曲折温婉。再看内容,三四五六句几个细节对纳凉者的描绘,不禁让人想到竹林七贤,魏晋风骨。全诗笔意恣肆而又文情并茂,风清骨骏而又直率晓畅。 题安夫子山居图 丁欣 曳着流云带出峰,葱茏扑面又当胸。 风流管领真容易,一片青山是扈从。 归樵评:“拽”“带”“扑面”“管领”“扈从”一串连动词的意境勾勒,变静态的画面为动态,提升了画面中山居者风流潇洒的情怀。 安家沟 丁欣 雨洗群山万叠新,淡青浓翠绝流尘。 他年若得闲来往,做个安家沟里人。 归樵评:三四句未脱离画面,但也未停滞于画面,借画表达诗人对林泉的向往。 题安公山居图 崔杰 石壁流泉一鉴开,松云住此绝氛埃。 稚童闲说红尘事,恼得山人洗耳来。 归樵评:选择意向抓住画境,且十分用心, “石壁”“流泉”“松云”无一不纯净,无一不清绝,无一不合隐居之境。三四句借题发挥,妙化“洗耳”典,以达超脱尘俗之志。 题溪涧纳凉图 虎岩三少 逭暑清凉地,孤吟鹤发翁。 行随赤松子,坐冷翠筠风。 玉漱嶙峋里,神凝杳霭中。 磷缁久无解,莫敢问书童。 二 桃溪幽可寻,笼翠白云深。 瀑泻珠千叠,香吹凉满襟。 庶几青鸟意,解得紫芝心。 趺坐松风里,翛然待啸吟。 归樵评:两首题图为一组,可视作一个乐章。如果说前者是写“鹤发翁”对“磷缁”的长久困惑无解,那么后者则是寻到“桃溪”的快乐。两首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人物情感与景色的高度融合,以及体察人物风神之细致入微。第一首“冷”“凝”“嶙峋”“杳霭”“久无解”“莫敢”准确的刻画出“鹤发翁”对“磷缁”的长久困惑与无解。第二首“瀑泄”“香吹”“珠”“凉”“青鸟意”“紫芝心”“趺坐”“翛然”则刻画出“鹤发翁”因寻到“桃溪”而超脱潇洒的神态,以及欲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题图 夫余独风 远涧曾从一目寻,幽销暑气隐云深。 曳裾岂作王门客,振佩犹鸣曲水襟。 青鸟庶几能问路,白鸥敢负有孤心。 潜身高卧山松下,放却矜怀故自吟。 张庆辉评:得图意,无新意;首联甚好,有隐逸气;“能问路”对“有孤心”不甚工。 题安兄全东乡间别业照 廖国华 从容消受晚晴天,杰构新营云海边。 气爽南轩松迓客,风清北苑柳拖烟。 行搜大句拈花后,坐爱兰孙绕膝前。 阶下虽无车马驻,得邀董大亦醺然。 张庆辉评:“气爽”“风清”“松迓客”“柳拖烟”,意象丰富;“拈花后”有花老头谐趣,安公神态如在目前;“车马驻”显是从“漫劳车马驻江干”化来;“董大”出场,接一“醺”字,改高达夫《别董大》中“白日曛”之“曛”为“酒醺醺”之“醺”,有机趣。通首句不虚发,情趣俱在。 题安夫子山居图 纫芗 飞瀑千流养性灵,云松掩映万山青。 出尘涧水调丝管,一曲清音独自听。 张庆辉评:未脱超尘想,稳则稳矣,终在意料中。 题山居图 王中伟 穿岩流水自浪浪,十丈松阴堪掩藏。 尘市炎蒸病魂魄,此间吟啸独清凉。 张庆辉评:稳当,得趣,第三句切时切事,“病魂魄”微有言外意。 观安夫子山居图 心素 欲画流泉万古琴,松阴久坐但沉吟。 纵教摹得真形状,谁解弦中一片心。 张庆辉评:转结得体,别开一境,于俗套中稍得解脱。 山水独坐图 莽原 青山拥老松,野水坐闲翁。 有道千程近,无心万物空。 晓晖评:这首《山水独坐图》诗表现了一种清静超然的山水意境,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哲学内涵。 人生是一场修行,眼中有景,心中存道,离道就愈来愈近。 无心无我无为空性,摆脱尘世的执着和欲望,超越世俗,无欲无求的境界。 题安夫子山居图 绿了心湖 碧嶂清溪望不穷,白云流去翠岚中。 山居竟日无馀事,坐尽悠然一壑风。 晓晖评:通过山水风光的描绘,表现了隐逸超脱的生活态度。 “碧嶂清溪”、“白云流去”等山水元素描绘了山居的自然环境。这些景物形成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出山间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清溪、碧嶂和白云都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恒久流动,与尘世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者感受到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山居竟日无馀事”,表现出山居隐士的超脱与自在。隐居于山野之间,远离尘嚣纷扰,没有俗世的繁琐与纷争。这种无馀事的状态,让人联想到隐逸者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此诗浑然流畅,清丽圆和,深得唐人之诗法。 题山居图 归樵 客近松间清坐翁,躬身问道问穷通。 悬泉参入空山籁,汇作希音洗耳风。 晓晖评:问道穷通,大音希声。诗意险奇有宋人之味。 题安公山居图 一苇 松间岚气共凉生,激石山溪挂壁明。 坐到心如风过耳,一时天地尽无声。 晓晖评:无一字写隐逸,无一处写佛道,却深得隐逸之趣,佛道之机。深得诗家三昧,尤喜三四句。 题图 张庆辉 此中幽意合谈禅,看瀑听松宜古贤。 王化于今及边徼,敢从斯世想林泉。 晓晖评:以出世之景写入世之怀,发林泉庙堂进退之思,抑亦范文正公之喟叹?抑亦另有深意乎? 奉题溪涧纳凉图调寄无闷参梦窗四声 千山 云蓄清凉,山抱翠玉,捧出松山逸景。借梦笔涛风,砚痕烟影。隔断烈阳惊雨,枕巨壑、来寻无尘境。问短衣童子,青峦涧底,可闻钟磬。 倾听。暮山醒。并瀑翻凤池,鼓鸣龙径。望天际、飘飘岫岚无定。浅步溪苔软石,水纹秀、泠然添幽兴。琴弈懒、如是光阴,自得寸心常净。 马建勋评:吟者写景细腻,破题精准,一句“借梦笔涛风,砚痕烟影”,点明了题图之意,可谓慧心别具。然于松景写的不足,“涧底”如改为“松下”,则默化了“松下问童子”之典。 夫子山居图 风二中 溪山只孤坐,胸胆任开张。 万籁皆清寂,无风亦有凉。 马建勋评:孤坐、清寂皆与图不符,有瀑、有童子在侧。 题松风观瀑图 程造之 携童危坐看流深,阵阵松涛过碧岑。 一瀑无声珠带雪,已先层壑涤尘襟。 马建勋评:既有阵阵松涛过,应有声,如此带出下句“瀑无声”,此处转的欠佳。 题山中纳凉图 尘尘 逭暑空林绝世喧,新诗欲写笔轻援。 飞泉漱玉松风籁,婉妙于心不可言。 马建勋评:如改成“飞泉漱玉松风过,清籁于心不可言”,这样飞、漱、过都有了动感,清籁有了凉意,更符合图中意境。 题山居图 赵业芝 云崖壁立三千韧,流瀑携琴入涧泉。 万壑松风洗尘耳,青天不见且参禅。 马建勋评:第三句甚好,结句“青天不见”欠妥,毕竟画面色调明媚。三千韧,应为三千仞。 题溪涧纳凉图 伊亮 深涧鸣蛙鼓,层涛起树巅。 岚清无暑气,照晰绝尘涓。 拾级思仙契,餐英漱玉泉。 心凉闲处歇,松下可高眠。 马建勋评:语境尚可,鸣蛙、拾阶、餐英似与本图无关。 题图 羊万里 瀑落寒潭起白烟,老松养寿一千年。 何堪衰暮山中坐,背倚苍松对逝川。 虎岩三少评:但有千年树,难逢百岁人。画里画外,无不充满着人生寄叹。 也题山居图 张丽华 疏松赤壁对骄阳,溪涧都参白日光。 有个神仙画中坐,长衫一裹道清凉。 马建勋评:看不出清凉从何而来。 虎岩三少评:前面骄阳、白日光与后面的清凉稍显龃龉。 题松泉觅句图 花间晚照 诗笺初展酒盈壶,瀑响松鸣韵绕庐。 坐到东山明月上,可知捻断几茎鬚。 马建勋评:庐?似错韵了,诗意还可以。 虎岩三少评:全诗以诗人觅句苦吟为主题展开创作,章法意境皆不错,虽题目自拟,但于图而言还算切题。 题山居图 冰粟 松前趺坐一逋翁,流瀑无声伴远空。 何处逃尘问童子,缄言始觉是图中。 虎岩三少评:转结于诗而言别有寄意,但结句就题而论直接点破于图中则稍觉失趣。 题溪涧纳凉图 姜艳霞 云路逶迤入翠微,参差古木绿相围。 临溪坐断松风处,一任飞流湿羽衣。 虎岩三少评:松风坐断,一个断字用的鲜活大胆可盘活全诗,整诗自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 ![]() 诗人餐饮 SHI REN CAN Y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