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与您讲述高血压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祖国中医药学对高血压的治疗有悠久历史。中医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高血压患者治疗,能够实现标本兼治的目的,能够更加平稳地降低血压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头晕、眩晕等不适症状。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中医学将高血压病纳入“眩晕”和“头痛”的范畴中,认为诱发该疾病的因素与七情内伤、疲劳过度及饮食失节等有关,进而使得机体阴阳失衡、肝肾阴虚,患者表现出心烦意乱、脾气暴躁、胸闷头痛和失眠等一系列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还会造成机体阴虚亢阳及阴阳两虚,使得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并出现遗精、盗汗和身体乏力等症状表现。由于现代人们日常饮食不节,使得脾失健运,出现大便郁结、舌苔厚腻及小便不利等情况,进而使得气机失调,肾脏受损且无法正常运化水液。随着肝阴不足、经脉遇阻以及气血阴阳失调情况的加重,患者便出现头痛和头晕等一系列症状。总结起来,高血压的发生与以下四个原因有关。

气虚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容易出现气血两亏。由于机体气血不足,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受到阻碍,长此以往便诱发高血压。人体血液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如果机体气血不足则动力不足,血液循环会逐步减缓;随着血液黏稠的不断加重,沉积在血管内壁上,导致管腔狭窄及流动压力升高,长此以往便诱发高血压。

气滞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不断升高。长时间处于精神烦躁、焦虑的状态,对机体气机运行产生干扰。若出现气机运行受阻,则进一步使血流速度减缓,血液受到瘀阻便诱发高血压。

体质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些人处于气温较低的环境中抑或是心理焦虑状态,由于血管收缩,会造成血压快速升高。还有些人身体肥胖、体重超标、血脂异常,更容易出现血液沉积的情况,长此以往便造成血压升高。

阴虚

阴虚状态下容易诱发血瘀,由于机体阴液不足影响阴阳平衡,阴虚则阳亢,阳亢则血热。在此状态下血液黏度不断升高,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

血脉瘀阻型

中医认为,血脉瘀阻型高血压患者,表现为心慌、心悸、口唇发绀、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该类患者在治疗中需要遵循疏通经络及化瘀活血的基本治则,常用中药如血府逐瘀丸治疗,帮助改善患者气血阴阳失调及心肾不交等异常。

肝阳上亢型

患者主要表现特点为舌红、烦躁、头晕及神志紧张。在治疗中需要遵循平肝潜阳的基本治则,常用中药如天麻钩藤饮治疗。该药包含生地黄、天麻及钩藤等诸多中药材,能对肝阴不足进行有效调节,帮助控制血压水平。

阴阳二虚型

患者往往会出现失眠、少尿、浮肿以及头晕等症状表现。对此类患者中医遵循滋阴助阳的基本治则,常用中药如右归丸、左归丸等进行治疗。

肝肾阴虚型

患者会出现心烦、头晕、耳鸣及肢体酸软等一系列症状。在治疗中需要积极调节肝肾阴虚,常用如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此药包含白芍、泽泻及菊花等多种中药材,能够有效调节机体肝肾阴虚,发挥降压作用。

痰湿中阻型

患者多表现为腹胀、腹满、舌苔厚腻以及胸闷等症状。在治疗中遵循化痰祛风以及健脾化湿的基本治则,常用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治疗。此药物包含生白术、石菖蒲及茯苓等中药,能够帮助调节患者的痰湿体质。

还有些患者在初期接受治疗时属于某种证型,经过一段时期的药物治疗后可能转变为其他证型。所以中医认为在高血压患者的辨证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表现,并详细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实现平稳降压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副作用相对更小,更适宜于患者长期服用。除了可以通过口服中药外,还可进行中医推拿、针灸及中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文/李明生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