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最忌过度诉苦。 尤其是自己的家事和私事,对外人说得越多,越容易消耗彼此的关系。 一方面,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动辄就把朋友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时间久了谁都会远离。 另一方面,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你和对方“掏心窝子”说了自己的家事,他可能扭头就当成谈资告诉了别人,如此一来,恩怨是非就多了。 记得三毛就说过: “朋友之间再亲密,分寸不可丢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因此,不论和某个人关系多亲密,下面这几件“家事”,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 父母不睦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每个家庭细看之下,都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和谐,总会有争吵、不睦的时候。 正如网上说的那样: “一家人整天面对柴米油盐,总会有疲惫的时候,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也在所难免。” 作为这个家里的子女,看到父母偶有不和的时候,委婉劝解也好,耐心安慰也罢,哪怕“置之不理”不想管,也比到处和别人控诉强。 若经常将父母争吵的事情告诉别人,除了会折损父母的颜面之外,剩下就只能招来对方的议论和耻笑,再无其他。 所以,守口如瓶很重要,知道什么该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说,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也是考验你的智慧。 与其指摘埋怨,倒不如置之一笑,父母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处理,不插手、不计较,心底无怨天地宽。 千万别因为自己的“一时口快”,给父母带来困扰,也把自己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子女不孝 看过一句话,十分赞同: “世间的悲喜并不相通,“感同身受”也只是表面。”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晦气与无奈,谁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听别人的抱怨。 如果将自己变成“祥林嫂”,你的哭诉和牢骚只会被人反复咀嚼,成为碎渣的那一刻,就只剩厌烦和唾弃了。 所以不要到处游说自己的不幸,哪怕子女再不孝,也最好不要向身边人抱怨。 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抱有同情的心态,还是只有看笑话的心态,说得越多,反而越容易暴露自己的不幸。 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和外人诉说,而是和子女多沟通,多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及时解决矛盾。 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也许并不是子女不孝,只是观念有了代沟,才产生了分歧,只要多一点理解,父慈子孝并不难。 手足不和 兄弟姐妹,本是这个世上除了父母之外最亲的人。 只是感情再深,也终究会有分开的一天,有了自己的家庭,也就有了不一样的生活。 而生活境遇不同,观点和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嫌隙产生,争吵不和的事情时有发生。 但手足之间再吵再打,也只是“内部矛盾”而已,一旦你对外人说了,情况就不同了。 不管你们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被外人知道了,再“添油加醋”地传播一下,只会沦为一家人的笑料,让人难堪。 尤其若再被有心人利用,从中挑拨离间,兄弟手足之间的矛盾只会更大,更加无法缓解。 因此,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争吵归争吵,打闹归打闹,一定要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千万不要传出去让人笑话。 永远别忘了,自己家里的事,一定别找外人来插足! 夫妻矛盾 提及婚姻,有经验的人都知道—— 相爱容易相处难,夫妻之间出现摩擦在所难免。 就如温格·朱莉说: “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和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所以,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用心经营,学会如何让婚姻走得更长远,才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而不是一有矛盾,就到处诉苦,把另一半说的一无是处,这么做除了会伤害伴侣的真心,还会增加彼此的隔阂。 况且,婚姻里的是是非非,身处其中的你尚找不到问题所在,旁人又怎么会知道呢? 和另一半的问题,亦是回到家里自己解决就好,摊开给别人看,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得不到任何帮助。 只有相互体谅,彼此理解,日子才能越过越美。 记住:夫妻二人,有了尊重和包容,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风雨同舟,才是正道! 有句话说得好: “说话别拿过来就说,先掂量掂量着”。 凡事三思而后言,特别是自己的私事,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既保护了自己,也尊重了他人。 少言,则少祸。 因此,张嘴说话前,务必深思熟虑,宁可无言,也别话多。 学会守口如瓶,换回家宅安宁。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