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点撤并AB面:大行加速瘦身,中小行逆势扩张

 东奔西跑5099 2023-07-22 发布于浙江
伴随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逐渐线上化、移动化,曾经分布在大街小巷的银行网点,正在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2018至今,银行网点数量持续减少。
虽然银行网点“瘦身”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不同银行的网点布局方式却出现了明显分化:大型银行聚焦网点撤并,不断“缩编”;区域性中小银行依托区位优势,持续扩张势力版图。

图片

国有大行网点加速“瘦身”
今年上半年,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网点加入了撤并大潮。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显示,截至7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1378家金融机构出现在“退出列表”中,机构范围覆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以及农村信用联社等。
在今年的“退出列表”中,工、农、中、建、交、邮储6家国有大型银行的身影随处可见。
具体来看,1月3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沙河市沙河城镇营业所成为今年首家停业的银行网点;仅7月10日当天,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地区就有三家支行收到了终止营业的批复。
在业内专家看来,物理网点数量众多,是我国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一大突出特点。然而,由于成本昂贵、管理困难、风险集中,物理网点对于银行来说其实是一种“沉没成本”。
2022年,银行网点延续了缩编的趋势,其中,国有大行网点数量缩减更加明显。
截至2022年末,六家国有大型银行营业网点的总数为10.55万个,网点数量较2021年减少约470个。此外,各家大行的自助银行、智能设备以及自动柜员机的数量也在大幅削减。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网点不再是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唯一渠道。”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银行网点数量减少,不仅不会影响客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反而有助于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则认为,物理网点虽然在不断减少,但是银行的服务更“随身”了,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代替了传统网点,结合智能客服和数字化运营,成为实时在线,随时服务的线上网点。

图片

中小银行网点逆势扩张
在银行网点大规模撤并的同时,也有新的网点陆续批复开业。
从机构设立情况来看,金融许可证信息查询系统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864家银行分支机构新设成立。其中,包括长沙银行、成都银行以及安徽长丰农商行等多家中小银行网点持续扩容。
物理网点对于国有大行属于“沉没成本”,但对于资源、技术均不占优势的中小银行来说,却仍然是其触达、维系客户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有不少城商行、农商行逆势宣布了网点扩张计划。
数据显示,宁波银行的网点数量从2020年年末的422个,上升至2021年年末的463个。截至2022年6月末,宁波银行在全国多地已拥有466个营业网点。
在2021年的半年报中,南京银行曾公开表示,计划在2023年末营业网点总量达300个,较2020年末新增100个。
数据显示,2022年末,南京银行营业网点达242个。截至5月11日,该行营业网点总数已经增至257个。
“南京银行在江苏省内所有地级市的营业网点要实现东南西北中全覆盖,把物理网点渗透到所有的区域,让服务更走近市民,更走进中小企业。”在2023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南京银行董事长胡升荣表示。
在业内专家看来,不同银行网点变化的趋势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其具体情况存在差异,但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经济发展。
娄飞鹏受访时表示,大型银行网点数量较多、布局全面,根据发展需要调整优化网点布局,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中小型银行网点数量相对较少,增加网点数量有助于扩大网点布局,与线上渠道配合,更好地服务客户。
“从物理网点的调整过程来看,不同区域因为数字化程度、居民习惯等差别而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县域层面,银行网点依然具有较强的需求和更好的接受度。”于百程表示。

图片

优化网点布局:走向专业化、特色化
“作为银行服务客户的一个重要渠道,银行网点仍然会继续存在。”在娄飞鹏看来,未来,银行网点总量可能会继续减少,但布局结构会更加优化,网点类型和功能也将更加多元化。
国有大型银行在缩减网点的同时,不断进行网点的优化和整合,其新设网点正明显向县域、村镇不断下沉。
工商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谈及,该行正积极推进网点布局优化调整。2022年,工行下沉县域乡镇网点65个,新增覆盖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空白县域,网点县域覆盖率稳步提升至86.2%。
农业银行表示,该行在物理网点渠道建设方面保持网点总量稳定,向城市新区、城乡和城郊结合部、重点乡镇等区域迁建网点,不断提升县域渠道覆盖面。
去年,建设银行实施营业网点迁址227个,新设营业网点22个,其中,县域机构网点新设14个。据悉,该行持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在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的80个设立营业网点134个。
与此同时,银行网点也不再局限于金融服务功能,一大批专业化、智能化、生态化、特色化的主题网点不断涌现,也颠覆了人们对于物理网点的传统认知。
近年来,绿色低碳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多家银行打造的“零碳网点”也陆续揭牌。今年6月28日,兴业银行湖州安吉绿色支行获批成立。7月12日,厦门建行政务中心支行成为厦门市首家“零碳金融网点”。
此外,包括工商银行5G网点、建设银行汽车网点、民生银行文创网点等在内的特色网点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银行向金融与非金融结合的场景生态服务功能转型升级。
“未来,银行网点要重新积聚人气,需要根据当地客群的需求重新定位,包括网点的选址、运营方式等。同时,也要注重将移动银行与物理网点相结合。”于百程表示,当下的共识是,银行网点需要根据出自身的差异性,重视场景的打造以及客户体验。
来源:金融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