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串门还是做客,情商高的人“三不带”,尤其是第二种

 古韵新风 2023-07-22 发布于北京


《论语》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便对人际往来十分重视,对主客之道也颇有讲究。

走亲访友,是最常见的一种人情往来,通过登门拜访、聊天谈心来拉近双方的关系。

既然是去别人家中做客,就要遵循为客的礼仪,用妥帖的言行举止给主方给下好的印象。

所以真正高情商的人,无论去谁家做客,都会有所顾忌,绝对不会带这3样东西。
图片
01


不带不拘小节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忌讳之事便是毫无分寸感与边界感。

父母与孩子,夫妻之间,都需要彼此尊重,保持分寸感,做客到别人家中更要如此。

有些客人到了别人家中,觉得自己和对方关系不错,便肆无忌惮地做出不拘小节的行为。

即使主人表示“像在自己家一样”,也应该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不要轻率失礼。

在知乎上,就有一位网友分享了亲戚来自家串门的尴尬经历:

他本人有些洁癖,平时都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可却因为表哥的到来破坏了这一切。

他的表哥携家带口来了4个人,除了本人和妻子,还有两个喜欢玩闹的孩子。

这一家人不仅进门没有换鞋,两个孩子甚至还穿着鞋在沙发上又踩又跳,毫无家教可言。

表哥表嫂二人也“不遑多让”,进了卧室便翻看自己的书籍、笔记和相册,完全不懂尊重他人的隐私。

古语有云:“出门见山是礼,入门见客是谦。”

既然要拜访朋友,就应该保持基本的尊重和礼仪,走亲访友,要带上礼物,也要带好修养。

图片
02


不带负面情绪


坏情绪就像感冒病毒一样,我们需要在坏情绪到来时,捂住伤口,独自疗伤,不让它传播扩散。 

尤其是我们去做客,主人一家热情相待,我们也要以积极的情绪回馈给对方。

在做客时,面对面的交谈的形式更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
若是自己满怀积极的情绪,在交往时总是喜笑颜开,彼此的相处也会变得其乐融融。 

若是自己弥漫消极的情绪,在谈吐时总是愁云密布,双方的谈话则会变得黯然神伤。
不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别人,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修养。

就像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原本是一个十分苦命的女人。

她经历丧夫丧子,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

一开始人们还十分同情她,但听得太多以后,也都开始厌烦和疏远她。

《平凡的观察》中说:“抱怨是最严重的迫害。”

没有人想当别人情绪的垃圾桶,即便是最好的亲友。

去别人家中做客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别让宝贵的情感交流,变成一次过分的宣泄。

图片
03


不带攀比之心

作家郑辛遥曾说:“生活的苦与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

有些人在聊天时不自觉地攀比或炫耀,甚至在别人家中做客时也会这样。

无论是工作收入、子女学习成绩,还是衣物、家居陈设,都成为了衡量优劣的标准。

如果自己稍微优胜一筹,就会洋洋得意;而如果自己差距太大,就会产生嫉妒和不满。

在电视剧《小舍得》中,南俪和田雨岚这俩姐妹面和心不和,处处都要攀比一番。

上学的时候比学习,工作以后比收入,成家后还要比老公、比孩子。

在去父母家中做客时,南俪说女儿欢欢得了唱歌比赛的第一,田雨岚便夸儿子子悠学习拔尖。

为了压对方一头,田雨岚明知欢欢成绩一般,还故意询问她的成绩。

欢欢现场演唱了一首歌,赢得了众人的掌声,田雨岚便让子悠背诵圆周率。

一场家庭聚会,就在两人互相的攀比中,最终不欢而散。

无意义的攀比,不仅容易弄丢自己的幸福感,更容易产生嫉恨的邪念。

其实,幸福在你的心里,不在别人的眼里,你能珍惜所拥有的,你就是最幸福的。
图片
孔子曾言:“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

懂礼仪有素质的人,与人交往时不会只想着自己,而是会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善意。

去别人家中做客时,更不会给主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收起不拘小节的行为,也收回令人厌烦的负面情绪,更不要太过争强好胜。

出言有尺,行为有度,谨言慎行,这样才能在你往我来中,收获到最真挚可贵的感情。

请您点个【赞】和【在看】,与君共勉!


*文章来源:励志语录。作者:简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