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创新秘籍”事关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

 发财辣辣辣辣辣 2023-07-22 发布于湖南
盛夏的湘江之畔,很燃很炽烈。
六月底,一场十年之约的互联网岳麓峰会,堪称现代版的“麓山论剑”,众多互联网武林英豪汇聚于湖南湘江新区,新理念交相辉映、新技术争奇斗艳。
图片
“将长沙打造成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在这场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重磅宣布。
号令一出,掷地有声,令人热血沸腾。
目标锚定!长沙的发展雄心,将自立自强,自主研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剑指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的湖南湘江新区,当仁不让、责无旁贷、应声出列。
岳麓峰会后,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三次密集调研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湘江实验室、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景嘉微等科研平台及重点企业,对新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寄予厚望。

图片


“新区要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中走在前、当主力,要将新区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答语铿锵。
此言非虚。
多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勤修外功、苦练内功,执科技创新之剑,勇闯高质量发展产业“江湖”,早已声名鹊起。
这里,聚集了43万余家经营主体、53家上市公司、近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独角兽企业。
这里,2022年的经济总量超4200亿元,稳居全国国家级新区第6位,以全省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8%的GDP。
驰骋于产业“江湖”,坐拥如此斐然的成绩,湖南湘江新区究竟有何科技创新的“武林绝学”?又有何“独门秘籍”可与众人分享呢?且听记者一一分解。
图片
秘籍一:攻“新”为上 苦练内功
天下武功,唯“新”不破。

在湖南湘江新区,研发创新的武功高强与企业自身苦修内功密不可分。
细细思量,一个区域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自然需要借助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积淀的大企业。
如果大企业,能以自身担当,勇于挑战所在领域的技术无人区,便能发挥出“头雁效应”。
“全球最大吨位2400吨全地面起重机、全球最长101米泵车、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多年来,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在中联重科科技研发人员持续攻关下,一大批“国之重器”亮出锋芒。
作为湖南智能制造的“扛鼎之作”,总投资达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仍然是中联重科研发创新的主战场。
图片

“搞科研既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胸怀家国。”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联智慧产业城共布局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汇聚300条智能产线,600多项产线专利技术。
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中联智慧产业城不仅平均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而且将实现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每30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因创新而生,一家家科技型企业以研发技术为风向标,实时洞察行业脉动,在麓山下、湘江滨拔节生长。
“圣湘生物作为一家体外诊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独一无二的研发产品是我们走向国际化的重要砝码。”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介绍,从一家没有任何研发创新产品的小企业到拥有众多蜚声海外产品的国际名企,圣湘生物就是凭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对自主创新的孜孜追求创造了多个奇迹。

图片


“公司在研发方面花了大功夫,已聚集国际领军人才10余名,长沙市高层次人才近40名,归国留学人员1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1000余名,”戴立忠告诉记者,每盒每剂,但求高精高质;一诊一断,当思人命关天,为了生产出“中国智造”的优秀基因检测产品,他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仅在2022年研发总投入就达到3.37亿元,同比增加79.81%。
“科技创新这条路,一定会有坎坷,但必须要坚持走。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立身之本。”这是湖南揽月机电总经理杜金榜博士多年以来边干科研边闯市场的真实写照。
“不能让我们的技术落后于人,身为科研人,我们等不了、慢不来,也停不下来。”杜金榜带着博士团队熬过了“没有资金、没有场地、都是质疑”的创业初期,在湖南湘江新区的帮助下,将热忱投入科研。
最终,杜金榜与团队一起自主研制了反作用飞轮及磁力矩器产品,实现了完整的卫星姿控系统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国产自主可控,成为了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如今,湖南揽月机电已累计交付使用了1000多台套飞轮和磁力矩产品,应用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领域。该企业更是连续五年实现100%年均复合增长,2023年度融资过亿,将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和产能提升。
图片
开疆拓土的科创研发之路,必定艰辛。
但令人欣慰的是,新区已有硕果盈枝。
“海牛Ⅱ号”在2000多米的深海打钻、成为取出海底岩芯的“绝世高手”,创下世界纪录;
国产C919大型客机已顺利完成全球商业载客飞行,其中大飞机机轮和刹车系统,来自博云新材的创新研发;

图片

银河麒麟深耕信息领域,成功研制国产麒麟操作系统;
天仪研究院已发射26颗卫星,卫星累计在轨无故障飞行时间超过15000天;
......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湖南湘江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国家级新区第二,直管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居全省榜首。
一大批湖南湘江新区企业,带着引以为傲的技术,逐步问鼎江湖。

图片


秘籍二:频频出招 应势而为
共擎创新大旗,麓山有凤来仪。
新区的科研企业与高校科教资源,同心同向,聚集出众多响当当的国家级平台、专业园区。
图片
先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湖南湘江新区内突破650家。新区共实施科技创新与平台项目222个,完成投资772亿元,投资完成率高达129%。
您有所不知的是,长沙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20家,其中5家在新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其中有8家成长于新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1家大部分企业位于新区。
不仅如此,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在湖南湘江新区均有落子。
其中主体工程在新区的是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总部及三个节点实验室(潇湘实验室、衡山实验室、麓山实验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岳麓山实验室(大科城片区)、芙蓉实验室(湘江新区片区)有部分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皆在新区有布局。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在湖南湘江新区布局建设如此之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瞄准的是什么?
答案,自然是研发创新背后的万亿级产业发展蓝海。

图片


扎根新区的湘江实验室是湖南强化算力支撑的重大创新平台,也是湖南首个揭牌的省级实验室。
聚焦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湘江实验室首批已入驻19个院士专家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集成共享平台,成功应用于湖南大数据交易所;与国防科技大学研发并开源天璇自动并行智能计算框架,能支持大模型的自动并行训练。
先算一步,步步领先。
麓山脚下,一栋白色圆顶建筑里,正时刻不停地奔腾运行着超级算力。

图片


这里是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日前,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其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
这是湖南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将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撑。
在这里,“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以相当于每秒20亿亿次算力,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等众多领域持续提供算力保障。
“此次获批国家筹建平台后,我们将力争1年左右时间完成筹建任务,为智能计算的发展夯实算力底座,赋能人工智能发展。”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总工程师唐卓说。
有了这些强大的“内功心法”护助,新区研发创新的“招式”更加灵动,变化万千,成长能力更加突出。
“近三年来,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270件、技术合同交易额77.57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086件;充分发挥院士作为科研领域“关键少数”的领军作用,推动14位院士(团队)18个项目相继转化落地......”在岳麓山大科城,一座座连通高校、企业、园区的“鹊桥”正在悄然搭建。

图片


随着,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等一批好的科创平台纷纷落户大科城,为科研成果、优质人才、科创企业和产业联动发展夯实强劲基础。
此前,湖南师大教授、省参事室特邀研究员朱翔就在采访中分析道:“尤其是岳麓山大科城,拥有人才资源优势,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平台构筑上拥有很强的实力,正在高能级打造湖湘科技创新策源地。”
朱翔表示,再加上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等实验室,湖南湘江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不可小觑。

图片


秘籍三:群雄逐“麓” 共图大业
当然,湖南湘江新区在创新研发上“独步江湖”并非一蹴而就,离不开其多年来的政策引导和发展积淀。
在新区部门内部盛传,主政者桌上有一张形状如同树木成长的图纸。
这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图纸呢,这么神秘?
原来,这是一张企业培育计划图。
以树木的生长周期,按照种子期、苗木期、成长期、壮大期、成熟期五个成长阶段为“蓝本”,来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领军型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
见微知著,新区在打造创新生态上,可谓是用心良苦。
为了让企业能成长于此,并“枝繁叶茂”,湖南湘江新区正全力以赴、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

图片


新区出台了《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支持高质量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扶企政策。
其中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分别一次性支持100万元、50万元,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分别一次性支持60万元、20万元。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一次性支持2000万元、200万元。
创业支持、柔性补助、引才补贴……新区针对重点产业博士提供最高60万元生活补贴、10万元购房补贴、100万元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对顶尖人才领衔的项目更是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全日制创业博士,可同时享受就业和创业补贴,硕士可享受最高5万元的购房补贴。
“选择深耕新区,我最为看重的是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聚集的人才优势以及利好的政策红利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家专注于提升城市排水系统基础设施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刘树模一语道破清源华建选择落户新区的原委。
图片
不断完善的创新生态链,犹如引力超强的磁石,正不断吸引人才等创新要素集聚。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南湘江新区直管区人才总量达80万人,两院院士36人,入选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2400余人。
由创新驱动,湖南湘江新区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产业生态:引进人才、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研发投入、持续创新、做强做大……

图片


梧桐林逐渐茂密了,衍生出更多创新研发的增长极,也就会瞄准更“大”的主题,书写更“强”的文章,向往更“高”的刻度。
因此,湖南湘江新区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开放生态,矢志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格局和目标,应运而生。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绝非一朝一夕,而是久久为功。
眼下,湘江科学城已经吹响进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冲锋号,这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谋划。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数百万人汇聚的理想之地、研发之城。
打通任督二脉的湖南湘江新区,集聚群雄,气度不凡。
在热潮中,擘画新一轮创新研发蓝图,惟有继续奋斗,才是新区最“燃”的选择。

图片

来源:文/朱莉 李仲轩 周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