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从容读写不分家——读刘家云文集《守住生活的那份安宁》

 来开好运 2023-07-22 发布于湖北

《守住生活的那份安宁》(团结出版社出版)是作家刘家云的第4本文集,这对于一位业余作家确实难得。这本新作共分8辑共112篇,文章大多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细细品读,有的散发着淡雅的清香,有的如同带刺的玫瑰,有的是警世寓言。通过细致深入的阅读,可不断地净化我们的心灵。

刘家云是大冶市检察院的一名普通干警,从1985年写到现在,几十年如一日,写作成了他的常态。读书写作既是他的价值追求,也成了他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在业余作者中,能长期坚持写下去的人屈指可数。长期写杂文的他,其实,是一位杂家,不停地读书,让他的知识面不断扩充,他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勤奋写作,因此,当别人写文章到了瓶颈期写不下去的时候,他还在一个劲地写,从未停歇。

文集第八辑“读写不分家”中的第一篇《读着写着并乐着》中,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性一一因为读书,爱上了写作;因为写作,更钟情于读书。读和写成了他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有了这种爱好和需求,无论是被人认为枯燥的读书,还是寂寞孤独的写作,就无不变成一件件赏心乐事了。平时,他不仅坚持读有字书,还喜欢读无字书,“读”山水,“读”本地和外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他读“三国”读“西游”居然能写出4万余字的人物系列随笔。

文集的跋《因为工作误入“杂文”》,讲述了他什么时候开始写杂文的故事。对于每一个作者而言,什么样的工作性质或经历,有可能决定写什么样的内容和文体。刘家云近四十年的检察工作经历,让他与杂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悬崖边上的灯》到《闹钟调到临界点》再到《守住生活的那份安宁》,这样的三连跳是一脉相承的,处处闪耀着他作品的智慧光芒。

刘家云谙熟杂文创作的艺术手法,有很多作品信手拈来,把说理性和文学性有机统一。即时地评论现实,表达观点,在读者中受到好评。他的杂文(当然也包括时评、随笔)的主要特点:构思新颖,生动形象,切中时弊、短小精悍。

他早期更多的作品直击各种不正之风,言辞幽默锋利、形式灵活多样。现在,更多的是弘扬社会新风,书写时代正气,充满思辨与智慧。第一辑和第二辑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如《“半条被子”及其他》《学学“毛家规矩”》《人生如何做“比法”》等。

现在,他变换创作手法,通常以将动物、植物或物品等写成寓言的形式,隐喻官场的各种不良现象甚至腐败行为,读起来另有一种意味。其教育意义或抨击力度,不亚于唇枪舌剑、短兵相接。获鲁迅杂文奖银奖的《笼中鼠》就是这样一篇作品。它含而不发,引而不露,是软刀子,却能命中要害,其文学性、趣味性、故事性,隐喻性、可读性都是上乘之作。

第三辑中还有很多这类作品,如《猫何以畏鼠》《猴的自述》《伞的功能及其他》《鱼儿开会》等。这些作品写法灵活,选材自由,丰富了杂文写作的思想性。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有机结合,让理性和感情得到融合并重。既是对各种贪腐、邪恶等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又是对人民内部矛盾乃至社会时弊进行针砭、匡正的有力工具,同时也是对新时代、新风尚、新人新事热情赞扬的颂歌,让读者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息息相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杂文月刊》上发表的《“旁观者”外传》(书中尚未收录),既像寓言,又像微型小说,是多种文体的结合。在杂文创作中,可以说是创新的尝试,这种方式值得借鉴与效仿。

刘家云并不一味地板着脸写杂文。其实,他的散文和随笔充满了真情实感,彰显了人性的善良和温暖。文集从第四辑到第八辑,收录的是作者近几年创作的散文和随笔。他善于用情景交融、想象与联想等手法,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写,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充分表达真情实感,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这类作品有《幸福其实很简单》《守住生活的那份安宁》《在阳光照耀下》《一碗“陪嫁面”》《父爱如山》等。

他的散文创作,取材广泛,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的写景抒情,如《天堂寨的松》;有的回顾历史,如《最忆儿时小人书》;有的描写人物,如《母亲今年“五十岁”》;有的托物言志,如《怀念那根鞭子》。

现实生活中的刘家云是一位严肃认真的“学者”模样,这与他的职业有关,同时,也与他长期伏案写作有关。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散文和随笔有的可称得上是美文,如《银杏叶》,语言清新亮丽、质朴自然,生动活泼,情真意切。他十分注重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读他的散文,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情操的精神食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