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国清用少奇的介绍信调人,担心各野战军不配合,邓公:我来出面

 sgpwg 2023-07-23 发布于广东

说起新中国对外的第一战,很多人都会想到抗美援朝,这个观点对,也不对。

如果说第一次大举对外作战,那的确是抗美援朝,但真正出动人手对外的第一战,那还要属抗法援越,当时我国抽调了许多精锐帮助越南抗击法国人,陈赓、韦国清等高级将领都直接指挥过战斗。

这一战对我们来说规模不大,但背后同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韦国清接到命令组建军事顾问团时也发生过些许波折,少奇同志帮忙开具介绍信也不太好使。最后还是邓公出面解决了麻烦,顺利完成任务!

图片

1949年,法国侵越战争进入了最严峻的阶段,殖民当局在美国的支持下,将越共赶出各个大城市,并且持续以高压状态压缩越共的生存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十分焦虑,不过新中国的成立却让他看到了希望。胡志明认为,大家都是共产主义兄弟,也都曾遭遇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既然中国的革命能够成功,那有过同样处境的越南也可以!

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访华,一方面是希望能借鉴中国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是想从中国获取援助。

毛主席考虑到双方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和渊源,并且越南与我国接壤,其局势也关乎到中国的利益,拥有一个共产主义阵营的兄弟做邻居,总好过西方帝国主义在侧,因此中央决定大力帮助越南。

图片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下令,除仍在西北剿匪的一野外,其他三大野战军都抽调一个师的师、团、营等各级干部,组成援越军事顾问团,由韦国清担任团长。

中央本来是想让陈赓全权负责,就连胡志明都曾提出过这个请求,但陈赓身上的职责还有很多,加上身体又不太好,因此最终选中了韦国清。

韦国清军事经验丰富,又曾在军队教育系统中工作过,加上他年轻,出生在距离越南很近的广西,出国后能很快适应,因此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为了能将这项工作快速推进,少奇同志给韦国清开具了介绍信,便于他去跟各大野战军商谈。然而,韦国清拿到介绍信时却犯了难。

虽然他本身也是老革命,但无论资历、贡献还是威望,都跟几大野战军司令员相差甚远。兵权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点,还要以整个班子的形式往外拉人,这让韦国清实在不知该如何去跟几位首长开口。

图片

打个比方,四野司令员是林总,韦国清虽然也在红一方面军中任职过,有那么几分关系,但彼此地位相差甚远,怎么可能直接拿着介绍信就去向林总要兵呢?

他一个下级去向首长宣达命令,本来就是件尴尬的事。虽然林总肯定配合,可韦国清也担心首长会产生不好的看法啊。另外他怎么去找几位领导也是个麻烦事,那么多程序挺头疼。

不过中央已经下令,韦国清必须执行,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一野暂时不需出人,韦国清本身就在三野,所以他只要能搞定另外两大野战军就好。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把二野的工作做通,毕竟二野政委邓公领导过百色起义,韦国清正好也是这次起义走出来的人、曾负责过邓公的警卫工作,彼此渊源很深,很适合开这个口。

图片

当韦国清费了些力气找到邓公说明情况后,邓公大度表示:你这个担子很重啊,我给你个建议,顾问团成员可以从其他野战军里挑,但顾问团主要人员以及你的助手还是由第三野战军配备,这样你们更熟悉,更容易上手。

邓公还往深处说,对韦国清进行引导:你们顾问团代表着国家形象,出国了要特别注意,在国内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团里政委和团长都闹矛盾,这很不像话。你到了国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团结问题,否则对工作很不利。

韦国清听后连连点头,佩服老首长的深思熟虑,自己这个顾问团团长身边的人如果不熟悉,起初就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还得顾及其他兄弟部队的情绪,会极大耽误事。

至于人选问题,邓公马上也帮了忙:你们顾问团应该多个兵种都兼具,不要局限于几个野战军内。只要你觉得合适的人选,不要有顾虑,尽管提。至于其他协调问题你不用担心,我来出面,我的面子他们还是要给的。

图片

不久邓公请彭老总、粟裕、李先念等几位野战军及区域负责人一起开会,韦国清出示刘少奇的介绍信,并说明了需要选调干部的情况。

几位首长都认为任务重要,意义重大,因而积极响应。此后韦国清彻底没了心底负担,他不再顾忌是否平衡,开始根据能力来选人,各大军区、各大兵种都因事先打过招呼特别配合。

到8月12日,由329名解放军军官组成的军事顾问团便在团长韦国清的率领下,到达了当时越共的总部越南广渊。随即顾问团开始对越军进行系统性培训,让他们从理论到战术,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并且我国还允许越军士兵到广西等地训练,让他们迅速完成现代化、正规化。往后越南抗法的所有重要战役,像边界、红河、宁平、奠边府等都有中国顾问的参与甚至直接指挥。

图片

在后勤方面,中国也是给到了最大支持,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枪给枪。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中国人的无私帮助,越南能否赶走法国人、什么时候赶走法国人都会成未知数!

帮助越共那么多,军事顾问团在越南的地位也非常高,韦国清时常是胡志明的座上宾,其他顾问在越南的生活待遇也是当地较好的那一档。在整个胡志明主政的时代,两国关系都特别好,至于反目啊战争啊,那都是后话了。

1956年3月,顾问团在完成历史使命回到国内,而这一切的顺利开端,还有邓公的一份功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