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
2023-07-23 | 阅:  转:  |  分享 
  
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历史上有关王质观棋的传说有许多记载:东晋虞喜《志林》:“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方对棋。看之,局未终,视其所
执伐薪柯已烂朽,遽归乡里,已非矣。”南北朝任昉《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唐五代王松年《仙苑编珠》:“王质者,西安乡
里人也,性颇好棋。因入山探樵,见二仙人于石桥下棋,质乃以斧柯坐观棋,局终乃起,斧柯已烂。归家,数百载矣。今衢州烂柯山是也。”宋代浮
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王质,晋时东阳人也。入山伐木,至信安郡石室山,遇见石室中有数童子围棋歌笑。一云遇
赤松子与安期生弈棋。质置斧柯观之,童子以物如枣核与质,令含咽其汁,便不觉饥渴。童子云:汝来已久,可还。质取斧,柯烂已尽。质便归家,
计已数百年,亲旧零落,无复存者。复入山,得道,百余年人往往见之。后亦升天而去。浙东信安有烂柯山,即其地也。一名斧柯山,今属衢州西安
县。”还有一种传说,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王质伐木至石室中,并非观童子下棋,而是听四个童子弹琴唱歌,人迷忘返。结果斧子柄都烂
了。民国《衢州县志》称:《遗愁集》记载,晋代有个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上山砍柴走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个老人正坐在里面下围棋,就走上前
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西,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回头一看,发现砍柴用的斧柄已经烂了。王质赶紧下山
回家,谁知家中面目全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已不在人世。一打听,已历时两代,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王质采樵遇仙家对弈,因观棋而忘
我忘时,下山后已世异人非。故事的神奇性给围棋围棋增添了神奇色彩。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和流变,这也给王质观棋烂柯典故增添了
不少文学色彩。总之,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有关樵人进山、看仙人对奕,斧柄烂尽的情节,流传甚广。以烂柯山遗迹自称者,全国各地并不少
见。但衢州烂柯山,是唯一被我国道教的道书列为“洞天福地”和“青霞第八洞天”的。所谓“洞天福地”,即指道教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名山胜境。
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读名山记》一书中记载,全国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所以人们一致公认,衢州不仅是烂柯
山的发源地,而且是中国围棋的棋根之乡。“烂柯”之典故,也早已盛传棋界,久负胜名。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语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
录》:其意是说,山中仙境只是刚刚度了七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明初叶盛《水东日记》卷十也有:“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山中方七日,
世上已千年。”千百年来,让无数文人墨客生发出无限感慨:唐代孟郊《烂柯山石桥》仙界一日内,人间千岁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
归路,斧柄烂从风维余石桥在,犹自凌丹红。宋代朱熹《游烂柯山》局上闲争战,人间任是非。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宋代赵湘《游烂柯山》仙
人与王质,相会偶多时。落日千年事,空山一局棋。树高明月在,风动白云移。未得酬身计,闲来学采芝。宋代释怀古《烂柯山二首》其一仙家轻岁
月,浮世重光阴。白发有先后,青山无古今。局终柯已烂,尘散海忧海。若觅长生路,烟霞无处寻。其二王质烂柯事,传闻不在疑。百年容易客,一
局等间棋。此著有谁见,无言祇自知。石桥南畔路,依旧日斜晖。宋代赵师圣《烂柯山》姑蔑城南问烂柯,篮与踏翠晚来过。岩前云拥杉松老,席上
棋敲日月多。四序秋光浮澹荡,半空钟韵绕嵯峨。仙人去后余残局,风雨山深长薛萝。宋代郑起《烂柯山》春风万古洞门开,尘世兴亡是几回。棋局
至今无处觅,樵人于此遇仙来。飞梁横跨丹虹影,绝顶平铺白玉堆。天下纷纷无好着,斜阳下岭共徘徊。宋代钱顗《游烂柯山》春郊杂迷拥红旌,共
访仙踪啸傲行。云径直从深峰入,石梁宛在半空横。岩边瑶圃新开出,洞里芝田旧种成。羽客一枰无复见,青山留得烂柯名。宋代顾逢《王质观棋》弈边忘日月,况复遇神仙。石上无多著,人间几百年。指枰如料敌,落子欲争先。想尔腰柯烂,回头亦骇然。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