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今日大暑

 墙头草说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阳光最强烈,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达到了顶点。在某一年的大暑节气,宋代诗人司马光写下了《六月十八日夜大暑》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耀流”,老柳丛中传出夏蝉的喧鸣;荒芜的庭院中有灿烂的阳光流动。大暑节气这天,夏蝉如沸。诗人循着蝉鸣声,一直望去,只见老柳枝繁叶茂,却不见夏蝉的影子。住在这少有人来的院落,诗人在这个夏天便与满院荒草为伴,只见骄阳似火,仿佛在随着草枝的摆动而流动。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人们正以盛夏的酷热为苦;万物却怎么显露出凋零衰败的征兆?大暑,正是一年之中最酷热的时节。人人都在酷热中煎熬,谁都没有注意到时光在悄悄流逝。但敏感如诗人,却注意到了物候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看那草木都在盛夏疯长,开花,结籽,初显衰败之象,从中,他感受到了盛极而衰的自然规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我在月光下用清冷的水洗濯头发;迎着徐徐夏风梳理满头白发。夏日的夜晚,暑热退去,夜凉如水,月光给夜色涂上了一抹银色。于是,在月光下,诗人用清凉的水洗濯头发,享受着难得清凉,在徐徐夏风中梳理一头白发,即使已经老去,但不妨碍他享受这淡泊如水的夏夜。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为什么那些半夜不睡的人;穿戴得整整齐齐去拜谒公侯?在尾联中,诗人由夏夜联想到了人事。在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淡泊从容,大多数仍是汲汲于功名的钻营客。于是,即使在如水的夏夜,这些人仍旧穿戴得整整齐齐,去拜谒公侯,他们在意的是功名利禄,并不为错失了夏夜的清凉而遗憾。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自然的馈赠已足够丰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淡泊超然的心境去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