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2023下半年,让时光更有意义

 启书有益 2023-07-23 发布于四川











启书有益,给你好看

原本预计71日撰写这篇文章发布,却不曾料想,接到任务,两天时间写了一本志书,洋洋洒洒十一万字。用力过猛,于是头痛剧烈,苦不堪言,至今未愈。后面外出学习一周。再由于手中有重要工作,公众号也是久未更新。

2023年中已过。一半回望,一半向往。

过去的半年,我们曾在忙碌中拼搏奋斗或是是圆满遗憾,但终究成为过往未来的半年,我们将在憧憬中欣然前行或是失望或是收获但必将面向未来。

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生活始终向前。因为有了时间的计量和记录,我们就能有效触摸到生命的长度。但是,时间对于我们的真实意义,却是取决于生命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时间有长短也有虚实我们赋予其属性,并不在时间本身,而在于我们用什么样的行为和心态,去充实时间怎样的内容。真正的高手,是利用好时间,实现善始实现善中实现善终。

上半年,俱往矣去则去矣;下半年,行将至来则必来。

下半年,无论如何,要踏实工作,厚积底气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父辈留下的丰富资产和高权阴翳,必须靠自己。我们需要生存,生存必须工作。如果不工作,就会贫苦,就会堕落,就会失去价值。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有工作意味着有金钱收入,可以换来生活所必须的食粮,换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资,让你有安身立命的底气有遭遇灾难时回旋的余地,更有家人的一份安全感。

北大的教授告诉我们,就业环境低迷,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轻言辞职,手中有一份好好的工作,就要善待他,就要好好干下去。

教授发现我们有所质疑,于是列举了一组数据,目前的大学生,还有多少多少巨大的比例并未就职。为什么网上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那么高呢?是因为尺度和标准的问题,有学校指导学生,在网上开个咸鱼账号,售卖自己的个人物品,也算就业。

他说到一个之前是老师的朋友,做了有生以来最为愚蠢的一件事情:在201912月辞职,自己开办音乐培训学校。学校刚开,就遇到新冠疫情。疫情之后,遇到培训机构整顿。那位朋友被折磨得穷困潦倒。

已是40岁的他,每天都过得很煎熬、焦虑,中年危机的重压徒然凸显。父母在老去,孩子在长大,有房贷,有车贷。何去何从?死是不敢死的,还有太多的责任没有完成。

前段时间,单位招人,身份是事业干部、一般职员。要求上面写的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际上,单位现有的同事中,已经有70%是全日制硕士,不少是知名大学的优秀毕业生。

去年,深圳某中学招考教师,需要语文老师一人,报考者中,有五人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他们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要想找工作,已经如此艰难。你有何必在圈子里,却又想着挣脱?有何德何能,可以超过他们的水平底气?

据说,你如何对待工作,工作必将如何回馈你。你消极懈怠,工作必是低效低能;而你积极努力,工作一定高效高产。

人这辈子,始终要有一份工作,踏实地去做好,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厚积越过越好的底气。如今经济极度低迷,大环境还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始终还在

既然手中还有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还有一份别人想而不得的工作,那就必须格外珍惜,认真对待,踏实干好

下半年,无论如何,要善待生活,遇见美好

世间个体数十亿,说是不同,却有相似。活着的目的,就是有价值地死去。如何变得有价值,那就必须让生活充实常在。毕竟,所有的悲欢,都是一种经历。

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生活有万般模样,过生活的人也有万种姿态。不同的姿态又喻出着各异的人生。

如何将生活诠释成你最想要的模样?最好的解法就是热爱善待。

明朝有位叫胡九韶的人,一辛苦耕作,一勤勉教书,尽管十分用功,但家境依然贫困,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在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会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哪看得懂这番操作,不免讥笑他:我们自己获得如同狗一般,一日三餐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哪里来死舅子清福?

胡九韶淡然微笑,一脸满足地答道:我们虽没有大富大贵,但知足才会常足。看妻子满脸疑惑,他列举了三个证据。

首先,我很庆幸我们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其次,我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其三,我很庆幸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有这三个理由,不就是寻常生活最难得的清福吗?

妻子听完觉得很有道理默默给他点赞:读书人,可以把,解释得无懈可击。

人生实属不易,更需宽宥善待。善待生活心自足,自足者,常向内求,不假以外物时,也最能感受发自内心的幸福。

几个月前,有一个在外地重要企业工作的熟人,因为沉迷赌博无法自拔,微薄的工资无法满足他自己挖掘的窟窿,只好将手伸向自己的权利领域。最终,东窗事发,身陷囹圄。于是,名誉扫地,声名狼藉。平素里,桌子上、酒杯前那些所谓的生死兄弟,面对他留下的幼子和家人,无不避而远之。

这世上所有的恭维和谦让,都尊重的人品,尽管基本上假装。一旦失势,表面上的尊重自然就消除了。这位熟人,未必就懂得,害了自己的,正是自己对于生活的不够善待。

生活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可能常顺遂如意,但我们总有小欢喜。生活的美好从来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积极乐观的心念。无论这世界对你怎样,你都有自主权,抱着知足和感恩的心态善待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下半年,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一定要一如既往地努力、勇敢,保持希望。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

下半年,无论如何,要珍爱时光,不负此生。

今日早上,突然看见一个熟人的朋友圈,赫然写着“……已于2023722845分离世。我一阵愕然之后,泪流满面。

他身患癌症已经不少时日。去年,集体聚会时曾见面,接受化疗的他,面容焦黄,短发毛刺,愣是让我无法辨识。数月前,再次集体见面,他带来了发布的新书交我手中。行动相当飘忽,面容更加惨淡,但精神依然矍铄。

由于他在继续治疗,身上挂着引流袋。集体照相时间,他故意借口避开。饭后大家离别时,他还主动提出,自己车上有位置,可以送达。当然,坐他车的人是没有的。与其说是怕给他添麻烦,不如说是怕给自己添不自在。

他的书显然没有写完。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算得上是浩如烟海,一本书哪能彰显所有。我看他在朋友圈每次发布一篇文章,都会有个状态说明,最多表达的就是“时间不多了”。

我知道他某一天肯定会走,但也真心希望这一天能迟则迟。我看了他和我最后的聊天记录,我还在给他推荐治疗癌症的土单方,还鼓励他再写三十年,还劝他抓紧物色一个徒弟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无语哽咽……谁照料他那未成年的儿子,谁帮助他那没有固定工作的妻子,谁照看他那已经年迈的父母?没有答案。

数周前,一位好友的母亲病逝。在此前,我偶然听说,他的母亲已经瘫痪十余年。我当时十分感慨,这十余年的健在,代表着儿女的孝顺和照护。于是明白了他经常来去匆匆,拒绝在外应酬的理由。

我们到这个世上来一遭,从来就没有人能够活着离开。谁也不知道,明天的太阳能否继续在头顶升起。既然如此,为何不给时光多一些珍爱?

宋代,苏东坡曾与佛印禅师同游灵隐寺。在观音菩萨的像前,苏东坡问佛印:人人皆拜念观音菩萨,为何观音手上也挂着念珠?她又念谁?佛印不愧专业人士,笑答:念观音菩萨。求人不如求己。

每临事情,我们常习惯于求诸于外,借助外力支持,依赖于他人支撑走捷径。殊不知,最好的路在我们自己内心,不如反求于己,回到内心,发挥内力。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是苦练内功,强大自己。

人到中年,所追求的东西,自然会变化。功名利禄,自然不可或缺,但也不宜强求。最是不能辜负者,是可能随时消失的亲情,是可能随时迷落的友谊,当然也有可能随时离别的自己。

岁月山河,人生苦短,不要继续把自己苟且在过去。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你的所有行迹,都是对自己这一生具体价值的诠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