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亚里士多德:记忆是灵魂的一部分

 藤原丹阳 2023-07-23 发布于江西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他对记忆及其他生命现象的观察富于自然哲学的色彩。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有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时间。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借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其次,亚里士多德在《论记忆》中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他提到,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第四,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记忆和想象(表象或意象)的关系:所有可以记忆的对象在本质上都是想象的对象,而那些必然包含想象的事物则是偶然地成为记忆的对象。当人们记忆不在场的事物时,所出现的只是影像而已,人们必须在灵魂中有这样的影像,再由感觉刺激形成图像,进而思想成一种画面,这便成为了记忆的最佳状态。最后,亚里士多德分析了记忆和回忆的关系。他认为回忆既不是记忆的恢复,也不是记忆的获得,回忆时当一个人记起先前的某一知识或感觉或作为记忆而存在的一种持续性的状态,这种过程就是上述某种对象的回忆。回忆的过程蕴含了记忆,并且记忆伴随着回忆。此外,回忆一定包含有某一我们起先所学习的东西之外的不同的原则。

通过《论记忆》,不难发现,亚里士多德对于记忆与时间、对象、想象和回忆的关系的分析是开创性的、也是比较透彻的。他在谈到记忆的本质时,将记忆归纳为一种感知能力,在今天科学研究的事实看来,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尽管记忆确实是一种能力,但是它并不是感觉器官所感受到的,只能表明记忆的产生是必须有刺激物的刺激才能唤醒的,也就是说,记忆离不开感知觉。然而,这种与感知觉相关的思想,以及记忆首先得有记忆对象的观点,仍是我们必须肯定和借鉴的。至于记忆和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性的划分是比较合理的,他认为记忆不在当下,其实说明的是记忆在当下只是受到了感知觉刺激,而后引发的回忆,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却没有明示出来,不免让人产生疑问——当下究竟对记忆起到了什么作用?作为记住未来要去做什么的记忆的能力,他称之为记忆术,并且认为只需要把某一对象当作相似物而多次思考,通过反复提醒就能保存有关事物的记忆。他甚至强调了不能孤立地记忆某物,这一观点恰恰验证了现在我们所讲的“意义记忆”的方法更有助于记住事物并进入长时记忆。记忆和回忆的区分,虽然是显而易见的,但真正要明晰二者的关系,即便在今天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深邃的思辨能力。亚里士多德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借鉴了柏拉图的学习观,并将之扩展,使对回忆的分析更为深入和透彻。总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