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同一份情报,国共两党领袖采取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

 九湾十八坂 2023-07-23 发布于北京

文/秦 正

面对同一份情报,国共两党领袖采取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

阎宝航


党的隐蔽工作纪律,是严酷斗争中所遭受的挫折、失败倒逼出来的,是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的产物。血的代价换来了一整套严苛缜密、行之有效的隐蔽斗争纪律,为消除隐患、占据主动、抢夺胜机,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1941年6月的一个夜晚,山城重庆一处豪华所在正举办盛大宴会,国民党要员云集,达官显贵毕至。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之际,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谈笑风生,周旋于显爵名媛之间。他,就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传奇人物阎宝航。

阎宝航是周恩来亲自选定、培养起来的情报干才。1937年周恩来亲自介绍阎宝航入党,阎宝航成为与他单线联系的“特别党员”。1941年初联共(布)请求中共帮助搜集国际情报,周恩来遂授命阎宝航组建情报小组,通过国民党上层搜集有关苏联的国际情报。

走进宴会厅那一刻,阎宝航敏锐地察觉到一股异样气氛。他发现孙中山的长子、国民党立法院院长孙科和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特别兴奋,频频举杯,相互敬酒,还说什么预祝德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踏平高加索,会师莫斯科”。

阎宝航从于右任口中得知,德国定于6月20日前后那一周进攻苏联。他当即找到孙科核实,孙科明确告诉他,此消息是德方透露给国民党驻德武官桂永清的,桂永清报告给蒋介石,蒋介石亲口告诉了他和于右任。

阎宝航当即离开宴会,急于将这一惊天情报报告组织。情报纪律不允许他直接前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面报周恩来,他遂派专职交通员李政文秘密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马上急电延安,毛泽东阅后要求即刻通报苏方。

接到中共通报后,斯大林于6月21日向各大军区下达了即刻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次日,即6月22日凌晨,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中共提供的情报为斯大林争取到了宝贵的24小时战备时间。

战争的爆发印证了中方情报的及时、准确。斯大林在战争第二天,即6月23日,专门致电中共感谢:“感谢你们提供了德国进攻的准确情报,使苏联提早进入战备状态。”时任中央社会部秘书、后曾任国家安全部部长的罗青长将斯大林的感谢电专呈毛泽东。毛泽东看后划着一根火柴,亲手销毁了电报。

孙科和于右任既不负责军事,更不分管情报,根本不在如此绝密、如此重大情报的知情范围内,蒋介石却随口告诉了这两个无关之人。而他们两个又把这份绝密情报当作宴会上助兴的谈资,信口开河,毫不避讳。

毛泽东本可以将电报退回社会部或机要部门,由工作人员去销毁,但身为最高领导人的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严格遵守电报管理的有关规定,亲自销毁了电报,为的是保护电报内容,保护情报来源,保护机要密码。

面对同一份情报,国共两党领袖采取的大相径庭的处理方式,体现出的是对待纪律截然相反的态度。

1924年6月,蒋介石曾在黄埔军校发表关于军纪的讲话,讲了军纪的根源、军纪的定义、军纪的性质、军纪的要素、军纪的效力、军纪的教育。这篇讲话洋洋洒洒,内容不可谓不全面,认识不可谓不深刻,要求不可谓不严苛。

蒋介石这篇讲话发表24年后,毛泽东于1948年11月在给东北野战军负责人和各中央局、各前委负责人发出的一封电报中也对全党全军提出了纪律要求。他的话简洁、明了,一共10个字:“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蒋介石讲到纪律,甚是苦口婆心,可讲完就忘到了脑后,自己带头违反。毛泽东一字千钧,率先垂范,带头严守纪律。两者之间的差别,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共隐蔽斗争乃至全局博弈的走势,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


责编:王喻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