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夏雨季施工及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2023-07-23 | 阅:  转:  |  分享 
  
夏雨季施工及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教育培训类别夏雨季施工及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教育主讲部门安全部主讲人教育日期 参加人
数受教育单位(班组)全体班组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夏雨季安全教育:夏季高温、炎热、多雷雨,是触电、雷击、坍塌等事故的高发期。闷热的气候
容易造成中暑,高温使得职工夜间休息不好,往往容易使作业人员产生乏力、精力不集中等情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夏季经常受到台风、暴雨等影
响,容易发生大型施工机械、设施、设备倒塌以及施工区域,特别是基坑等的坍塌;多雨潮湿的环境,容易引发触电事故。因此,应当对职工加强夏
季施工安全教育。夏季施工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用电知识1、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1.1、建筑施工现场的电工、电焊工属于特种作业工
种,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其他人员不得从事电气设备及电气线路的安装、维修和
拆除。?1.2、建筑施工现场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即具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五
线制系统。?1.3、建筑施工现场必须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设置。?1.4、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即每台用电设备必须有自己专用的开关箱,专用开关箱内必须设置独立的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1.5、严禁在高压线下方搭设临建、堆放材料
和进行施工作业;在高压线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至少6m的水平距离,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必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1.6、在仓库、办公室内
严禁使用电饭煲、电水壶、电炉、电热杯等较大功率电器。如需使用,应由项目部安排专业电工在指定地点,安装可使用较高功率电器的电气线路和
控制器。严禁使用不符合安全的电炉、电热棒等。?1.7、搬运较长的金属物体,如钢管等材料时,应注意不要碰触到电线。?1.8、在临近输
电线路的建筑物上作业时,不能随便往下扔金属类杂物;更不能触摸、拉动电线或电线接触钢丝和电杆的拉线。?1.9、移动金属梯子和操作平台
时,要观察高处输电线路与移动物体的距离,确认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再进行作业。?1.10、在地面或楼面上运送材料时,不要踏在电线上;停
放手推车、堆放钢模板、跳板、钢筋时不要压在电线上。?1.11、在移动有电源线的机械设备,如电焊机、水泵、小型木工机械等,必须先切断
电源,不能带电搬动。1.12、当发现电线坠地或设备漏电时,切不可随意跑动和触摸金属物体,并保持10m以上距离。2、触电的类型?2.
1、二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二根带电的导体(相线),电线上的电流就会通过人体,从一根导线流到另一根导线,形成回路,使人触电。?2.2
、单相触电:如果人站在大地上,接触到一根带电导线(相线)时,由于大地也能导电,而且与电力系统(发电机、变压器)的中性点相连接,人就
等于接触了另一根导线(中性线);或者接触一根相线、一根零线,造成触电。?2.3、“跨步电压”触电: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而使导线接地时
,由于导线与大地构成回路;电流经导线流入大地,会在导线周围地面形成电场。如果双脚分开站立,会产生电位差,此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当人
体触及跨步电压时,电流就会流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3、触电事故的种类?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主要分为电击和电伤两大类,也可分为低压触电
和高压触电事故,前者划分按伤害类型,后者划分按触电发生部位电压的高低。?3.1、电击和电伤?电击:电击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大多数触
电死亡事故都是电击造成的。当人直接接触了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使肌肉发生麻木、抽动,如不能立刻脱离电源,将使人体神经中枢受到伤害,
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3.2、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人体外部表面,
且在人体表面留下伤痕。其中电弧烧伤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可使人致残或致命。此外还有灼伤、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等伤害。?⑴?灼伤?灼伤
是指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的伤害。一般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例如错误地拉开带负荷隔离开关,开关断开瞬间产生电弧,电弧就会烧伤皮肤;又如
电焊工焊工件时,如果人与焊接部位离太近又不戴手套,则会被电弧烧伤。由于烧伤时,电弧的温度很高(电弧中心温度高达3000℃以上),而
且往往在电弧中夹杂着金属熔粒,侵入人体其后使皮肤发红、起泡或烧焦和组织败坏,严重时要进行切断肌体治疗,成为终身残废、甚至死亡。?⑵
烙印?烙印通常发生在人体产生电流热效应的物件有良好接触的情况下,使受伤皮肤硬化,在皮肤表面留下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痕迹,颜色呈灰色或
淡黄色。在工地上常见的有:手触摸或脚踏上刚焊过的焊件,造成烙伤。?⑶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是在电流作用下,使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渗
入皮肤表层。皮肤的伤害部分形成粗糙的坚硬表面,日久逐渐剥落。?此外,还有因电弧的辐射线而引起眼睛伤害(通常是在没有戴防护面罩而进行
电焊工作时发生)。?3.3、低压和高压触电事故?用电都是从电力网取得高压电,经降低电压后供给各种电气设备用电。高压配电线路最常见的
形式是架空线和电缆。电压越高,危险性就越大。发生在各种电气设备上的触电事故为低压触电事故,发生在高压配电线路上的触电事故为高压触电
事故。?4、触电事故的规律?建筑施工行业的触电事故有一定的规律,分析起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4.1、就季节而言,每年的第二、三季
度事故多,六至九月最集中。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天气潮湿、多雨,地面导电性增强,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触
电危险性较大。?4.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较多。因施工现场低压设备较多,又被多数人直接使用,操作设备的人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冒险蛮干。
?4.3、就设备而言,发生在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上的触电事故多。?4.4、就条件而言,在高温、潮湿、现场混乱或金属设备多的现场中
触电事故多。?4.5、就行为而言,违章操作和无知操作而触电事故多。?4.6、建制不齐全、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队触电事故多。因其技术力
量薄弱,人员素质差,设备简陋。?5、触电事故的原因分析?5.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电气设施安装或接线由非专业电工
操作,而是由自己安装。安装人又无基本的电气安全知识,装设不符合电气基本要求,造成意外的触电事故。发生这种触电事故的原因都是缺乏电气
安全知识,无自我保护意识。?5.2、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现场中,有人图方便,不用插头,在电箱乱拉括接电线。还有人在宿舍私自拉接电
线照明,在床上接音响设备、电风扇,有的甚至烧水、做饭等,极易造成触电事故。也有人凭经验用手去试探电器是否带电或不采取安全措施带电作
业,或带着侥幸心理在带电体(如高压线)周围,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违章作业,造成触电事故等。?5.3、不使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有的工地未使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或者未按要求连接专用保护零,无有效的安全保护系统。不按“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
、一漏、一箱”设置,造成工地用电使用混乱,易造成误操作。并且在触电时,使得安全保护系统未起可靠的安全保护效果。?5.4、电气设备安
装不合格?电气设备安装必须遵守安全技术规定,否则由于安装错误,当人身接触带电部分时,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如电线高度不符合安全要求,太
低,架空线乱拉、乱扯,有的还将电线栓在脚手架上,导线的接头只用老化的绝缘布包上,以及电气设备没有作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等,一旦漏电就
会发生严重触电事故。?5.5、电气设备缺乏正常检修和维护?由于电气设备长期使用,易出现电气绝缘老化,导线裸露,胶盖刀闸胶木破损,插
座盖子损坏等。如不及时检修,一旦漏电,将造成严重后果。?5.6、偶然因素?电力线被风刮断,导线接触地面引起跨步电压,当人走近该地区
时就会发生触电事故。??预防雷击知识防止雷击的措施1.1、在施工现场的建筑物上装设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接闪器,特别
是现在的施工用房多为金属活动板房,避雷装置的设置更为重要。1.2、电源引入的总配电箱处宜装设电压保护器。1.3、建筑物内的设备、管
道等主要物件,应就近接至防止雷击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1.4、现场施工机械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设置接地
,并不少于1处。1.5、建筑物内防雷电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1.6、避雷针宜采用圆钢和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
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直径12mm,钢管为直径20mm;针长1~2m,圆钢直径16mm,钢管为直径25mm。1.7、
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利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三角排列的顶线绝缘端子上装设保护间隙,册在雷击时顶线承受雷击,间隙击穿,对
地泄放雷电流,从而保护了下面三相五线供电系统可维持正常。避雷针与变压器的电器设备配电房的空中距离通常应大于5m;地面距离应大于3m
的要求。1.8、遇到雷暴时应立即切断施工用电,停止现场所有一切施工作业(不能开钻、不能吊装等),并组织作业人员躲避到安全地点。1.
9雷阵雨过后,应立即对脚手架、缆风绳、地锚、临时设施等进行检查。1.10、雷暴时,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雷电流流入地下产生的对地电压
以及二次放电都可能对人造成电击,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人身安全要求。1.11、雷暴时,应尽量离开地面隆起的地方,应尽量避开铁丝网、钢筋
笼、金属铁丝晾衣绳和独立竖立的建筑物,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临时小建筑物,还不能在树下停留或躲雨。1.12、雷暴时,在户内还应
注意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包括动力线)、电话线、电视电源线、电视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导体,以防止这些线路和导体对人体的
二次放电。1.13、雷暴时人体应离开距线路、导体、墙角、墙壁1m以内的场合,防止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伤害。1.14、雷暴时还应注意关闭
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1.15、雷暴时靠拉闸断电对雷击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护了设备,但是,还会对人体二次放电伤害。雷暴
变化无常,错综复杂无规律性,平常要加强员工雷击的知识学习,预防措施的落实,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万无一失。2、雷击后处理措施2.1、施
工现场一旦发生雷电袭击事件,及时采取措施并向主管领导报告情况。2.2、如果当个人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
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2.3、处理雷电击伤时,应注意有伤者无其他损伤。 如雷
击后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2.4、若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
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2.5、伤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伤者。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
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2.6、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病情都非常危
重,这时应一面进行抢救,一面紧急联系,就近送病人去医院进一步治疗;在转送病人去医院途中,抢救工作不能中断。2.7、若发现其心跳呼吸
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措施(少数已证实被电死者除外),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
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人死亡。一般抢救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直到使触电者恢复呼吸、心跳,或确诊已无生还希望时为止。现
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
: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2.8、抢
救过程中还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
或包扎即可。2.9、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其送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
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三、预
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安全知识?1、项目经理是防台风、暴雨第一责任人,应随时关注台风路径,同时组织好项目值班情况,并保持通讯畅通
,发生意外情况及时报告。2、对于较大并且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活动房、门楼到塌,外脚手架垮塌等)的台风应及时撤离工地住宿人员
,并安排好撤离地点及其住宿工作。3、检查工地工棚、宿舍、食堂等临时活动房屋是否加固牢固,若未进行加固或加固不牢时,应在台风到来前组
织加固完成,保证其在加固后不漏、 不塌、不倒,周施工现场排水:围不积水,并严防水冲入室内。4、项目部应配备如下应急物资:沙袋、雨衣
、扬锹、水泵、应急照明等应急物质齐全、有效。施工现场注意事项: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现场实际情况,规划和设计排水方案及设施,利用自
然地形确定排水方向,按规定坡度挖好排水沟。2)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其他应急设施,防止泥浆、污水、施工现场排水废水外流或堵塞下
水道和排水河沟。3)若施工现场临近高地,应在高地的边缘(现场上侧)挖好截水沟, 防止洪水冲入现场。4)指定专人负责,及时疏通排水
系统,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5)雨期指定专人负责维修路面,对路面不平或积水现场应及时修复、清除。施工用电:1)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
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落实临时用电的各项安全措施。2)各种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应选择较高的干燥处放置。3)总
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应有可靠的防雨措施,电焊机应加防护雨罩。4)雨期前应检查照明和动力线有无混线、漏电现象,电杆有无腐蚀、埋设
松动等,防止触电。5)雨期要检查现场电气设备的接零、接地保护措施是否牢靠,漏电保护装置是否灵敏,电线绝,缘接头是否良好。6)暴雨等
险情来临之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除照明、排水和抢险用电外,其他电源应全部切断。7)施工现场高出建筑物的塔吊、外用电梯、井字架、龙门架
以及较高金属脚手架等高架设施,如果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以外,应按规范设置防雷装置。大型设备:A、塔吊1)塔身螺栓
必须全部紧固,塔身附着装置应全面检查,确保无松动、塔吊无开焊、 无变形。2)塔机的避雷设施必须确保完好有效。B、施工电梯1)确保附
强装置无松动、无开焊、无变形。2)各标准节连接螺栓无松动。3)有附墙装置的施工用电梯,要采取措施强化附墙拉结装置。楼层:1)对于高
层建筑,应检查其临边防护是否到位、并固定牢固。2)楼层内一些易飞扬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3)靠近窗台、阳台边等容易发生坠落的地方的
零星模板、钢管等材料应将其放置在室内,防止其坠落造成伤害。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安全教育: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
象预报,规避高温施工,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
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
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4、落实防暑降温物品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
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正气水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
物品。5、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
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6、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
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报告。7、做好夏季防火工作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加强施工所在地气象资料的收集及时掌握气温、暴雨等天气预报信息,科学组织施工,有效控制和防范不利天气造成的质量隐患。受教育人员(签字)部门(项目)负责人记录人注:1.“教育培训类别”可根据培训内容,分别填写“年度安全培训;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培训;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教育培训;待岗、转岗、换岗安全培训;季节性施工安全培训;节假日前后安全培训;事故警示教育培训;应急知识培训;双重预防体系培训;职业卫生培训;扬尘防治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其他安全培训; 2. 教育培训内容较多或受教育人员较多时,可附页; 3. “记录人”一般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或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9393m...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