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官和锦旗

 红发橙子 2023-07-23 发布于天津

上期内容:国家法官学院培训点滴

前几天刷微博,看到一位律师发了一张照片,展示她收到的当事人送的锦旗,当时自己还大惊小怪了一回,因为我这是第一次知道律师也会收到锦旗,在我印象中送锦旗是一种相对传统的表达感谢的方式了,当下应该只存在于体制内,没想到当事人也会用这种方式向律师表达感谢。

就着这件事,聊一聊法官收到的锦旗。

与时俱进的样式

这些年,法官收到的锦旗也确实与时俱进了。

一开始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就是卷着拿过来,见到法官后展开交给法官,说一些感谢的话。

再后来基本都有透明的塑料袋包着,显得更正式一点。

前几天同事收到一面锦旗,用专门的盒子盛放,让孤陋寡闻的我看着觉得特别新鲜,还跑去拍了视频,同事说你怎么比收到锦旗的法官还激动呢。

再后来,有的当事人不仅送锦旗,有的还会送一束花。

还有一回我收到一面锦旗,杆子居然是可以拆装的,我猜大概这面锦旗是网上订购的,杆子可以拆装便于减少体积,方便运输。

当然,对于法官来说,收到锦旗是一种荣誉,可以在年底总结里写一笔,但也就如此了,所以法官们对于当事人送锦旗并没有特别的感觉。不过有一回关于锦旗还有一段小插曲,话说院里考评法官工作的办法每年都会调整,有一年在征求意见时提出按照法官收到锦旗的数量给加分,一线的法官们都觉得这个办法不是很好。因为什么事情一旦掺杂利益的因素,都会被异化。后来院里大概也明白了这一点,把这一条给取消了。

含金量最高的锦旗

法院有一阵提出过一个口号,叫“胜败皆服”,说实话,这个工作要求有点高。诉讼嘛,总是有输有赢,你让败诉一方也服气确实很困难,甚至像我审理离婚纠纷的时候,判决离婚后别说胜败皆服,经常原、被告一起上诉,真是让我情何以堪。

当初在立案庭的时候,庭里有一个诉前调解室,调解室有两位老同志,一位是本院的老法官,一位是司法局派来的老调解员。很多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由这两位老同志先行进行调解。两位老同志经验丰富,互相配合的也好,不少纠纷在他们手里就得到了化解。很多当事人在纠纷解决后表示要给他们送锦旗,两位老同志特别有意思,说送锦旗可以,必须双方一起送,这表示你们不仅矛盾解决,还重归于好了,不然就别送。就是这样的要求下,他们的办公室还是挂满了锦旗,确实厉害。

这是我见过的含金量最高的锦旗了。

没送出去的锦旗

案子审结之后,有的当事人会主动提出送锦旗,法官一般都会说不用送了。有的是客气,更多的时候是真心觉得没必要。

我第一次遇到法官劝说当事人不要送锦旗,是在立案庭协助处理信访的时候,有一位老信访户,隔三岔五就来信访,他来了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只是催着帮他解决问题,他也知道一时半刻解决不了,所以每回来只是问问进展,然后和信访的同事聊个把小时再走,时间长了,彼此都非常熟悉。后来我发现,因为长期互相打交道,不少老信访户信访法官会非常熟悉,可以互相开玩笑,甚至彼此起绰号。比如这位信访户,有时候醉醺醺的过来,接待的同事还会就他酗酒的毛病劝说乃至呵斥几句,有一回他来找我们,完全没提信访的事,而是很高兴的一下子拉开上衣的拉链,露出怀里的小宠物狗,兴奋的和我们分享养宠物的心得。当然,这都发生在多年以前,那时候进入信访待室还不需要安检。


后来他的问题得到了部分的解决,他也就不来了,他说要给信访的同事送一面锦旗,同事坚持说不用送,你生活也不宽裕,做锦旗的钱留着干点啥不好,别送啊,送了也不收,给你扔出去。这样的话反复说了好几遍,他挺感动的,走的时候有点依依不舍的。后来我去了别的部门,再也没见过他,过了几年听说他因病去世了,虽然我没怎么直接和他打过交道,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有点感叹。

对了,顺便说一句,很多锦旗都有错别字,错的最多的是把“庭”写成了“厅”,虽然“厅”确实比“庭”听着级别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