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赛克心理所资格认证培训遍布全网-吃相有点难看

 渡心人 2023-07-23 发布于陕西

心理咨询证书取消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在以前很多心理培训机构就是依靠咨询师资格证培训,赚的盆满钵满的。

2001年4年劳动部将的心理咨询师纳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开始心理咨询师国家资格认证,每年的5月和11月会有两次考试,2018年心理咨询师被人社部从职业资格中取消,短短的17年,培养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将近140万,这个数据相当高的,要明白中国精神科大夫,从50年代现在一直培养和考试,也不过才几万人,也就是心理咨询师数量是精神科大夫的几十倍。140万咨询师中从事咨询的不超十分之一。

培训机构因为培训赚钱,完全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去培训,监管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怎么重视这个考试认证,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对国人来说也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有了认识,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那时候部分心理咨询师并不会危机干预,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将震后的灾民的伤疤不断的揭露,让他们痛苦不已。

随后云南大学马加爵的疯狂杀害舍友,让高校开始重视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回到主题,心理咨询师一直培训这么火爆,本身是市场需求,也就是很多人还停留在心理咨询师是一份非常简单的职业,说说话就可以赚钱。看看机构的宣传语:报考门槛低—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均可,咨询收入高,轻松过万—一般在300-1000元/小时,考证过关率高—一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考过,帮助到自己更加认识自己——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可以帮到自己认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通过我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快手、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考试,我发现很多都是采用线上授课,一般学费都在3800元,实际上感觉这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你想一想采用线上课程明显成本比线下更低,主要就是支付讲师、销售以及中科院授权证书的费用,这个证书已经在全网大面积撒网,寻找那些想要报考人。

当然我在想为什么国人钟情于考取的心理咨询师呢?

除了收入高、门槛低、简单、解决自己心理问题之外,可能还有以下原因。

一、国内文化更加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 ,可是很多人不是觉得心理咨询没有什么,就是不开心,也许过几天就好了,不就是抑郁了,或许自己看看书、旅游或者自己去学习心理咨询师,那么就可以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举个例子: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研发、生产、销售在一起的,就是信任自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不是专注核心技术,总之掌握在自己手中,好像更加靠谱,这也是一种某种程度的焦虑,或许只掌握那些最核心的就足够了。

二、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咨询师”,关于心理,每个人都可以发言,甚至有一些自己总结的小窍门,觉得心理还是比较简答,自己也懂呀。

三、销售人员的不良引导和劝说

四、权威机构,中科院本身就是非常高大尚的学术机构,有中科院的背书,就像某些广告在央视不断的打广告一样。本身这证书就是中科院发的,最为中国权威的学术机构,发的证书当然在很多人潜意识层面认为是正确的。

五、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虽然网上可以查询咨询师证书取消,的确有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可是这个证书本身就不算国家认证,只是中科院认证,很多正式心理机构包括正规心理咨询机构,不会把此证书纳入真实有效,更重要的是这个证书从事心理咨询师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就相当于医生没有医师资格证的道理一样。

六、多条路,本身心理咨询师在中国起步比较晚,加之机构的不良引导,造成很多认为,考过了证书,就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师,也是多条选择。

七、市场需求,这个是最根本,之所有培训是很多想要考证 ,这个培训考证,可以满意国人的证书情节,有了证书就是合格的,就是被认可的。

需要告诉大家最简单的就是你的连续发问,问几个敏感问题,销售就会有些慌,本身他们明白自己的是假的,所以对于质疑者,就会有些不耐烦。

考证本身是门生意,并且这是一门骗人的生意,作为权威机构吃香的确有些难看。心理行业需要被整顿,尤其培训行业,的确权健的味道。由于认知和信息的差异,总会有人上当和受骗,这是肯定的,只是希望大家多一些常识或者基本的判断,可是这部分内容往往是缺失,也就是缺乏质疑和判断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可能喜欢:

心理学考证如火如荼—考证是一门生意!

扒皮:心理服务专业技术人员是国家认可的心理咨询师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