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有点甜

 湖湘地理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在湖南人的味觉里,

辣被放在当头,酸已渗入骨子里,

苦只稍作调剂,甜呢?

在湖南人的餐桌上,

何种甘甜之物可独占一席之地?

是糖油粑粑、紫苏姜糖、甜酒汤圆

这些甜味的小吃,

是龙须酥糖、冬瓜糖、牛皮糖

这样的农家的各式熬糖,

亦是黔阳冰糖橙、雪峰蜜桔如此甘甜的水果……

长沙特色小吃,糖油粑粑。▼

大自然的“甜”

茶花里的蜜糖,量大集中。

秋天茶花开时,满山的洁白,而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并不是产蜜的最佳时段,一定要等花意阑珊,将谢未谢之时,花蜜才是最多的。

吸管现取现用,扯一根蕨把芯抽出来就行了,把它插进花心,用力一吸,那滴硕大的蜜糖就乖乖地进了嘴里,一种满足感瞬间流遍全身。

茶花里的蜜糖,量大集中。图/网络▼

松针上的糖是种奇怪的糖。晚稻成熟前后,马尾松上总是挂着一些亮晶晶的东西,老远就可以闻到那种松汁和糖混杂的甜味。那糖是固体状的,白色湿润,一团团的凝结在松针上。

松针糖的吃法随心所欲,有的人小心地摘,一把一把搜集到一起,有的人干脆直接用嘴,连糖带松针一起塞到口里,吃完糖再把松针吐出来。和茶花里的糖比起来,这种糖更甜,更有嚼头。

松针。▼

有一种茅草的根,学名叫毛茛,也是来自大自然的甜味,雪白半透明,糖分很高,挖出来洗干净,可以直接扔到嘴里嚼。

还有芦秫这种甜高粱,在南方像吃甘蔗一样吃它的杆子,满嘴都是甜味。

湖南零星的柿子树,果实在成熟后被制成柿饼,放在米缸里贮存,一层白霜。是我们童年里最温暖的甜。

辰溪农家柿饼。

湖南的甜,大部分来自于大米

对于“甜”,众所周知是从各种各样的糖里得来的。

“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属性”——糖的甜味在五味里可说是味道的圆润之师,任何的味道和糖结合,都会变得厚实起来。

打糖人王积新开始费力地拉糖,深红色糖胶顺着手指间滑出,似水非水,最后被拉成白色。图/蒋丽梅▼

对湖南而言,由于不盛产蔗糖和甜菜,人们为了吃到甜食,转而开始寻找别的糖源。这里盛产的大米,因而成为最佳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湖南人的甜味享受,曾一度是由米糖带来的。无论是揪揪糖、切糖、糖坨,还是搅搅糖,都是由米发酵而来,它们堪称米的另一种造化。

辰溪县石碧乡岩地村,有百年做麦芽糖历史。图/卢七星▼

米糖,顾名思义,是由大米而来的糖。这是一种以糯米、麦芽发酵后蒸制锤炼而成,其性粘软,其味甘酸。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也叫饴糖、胶糖、饧糖,是由糯米、粳米、麦面、粟或玉米等经过蒸煮、发醇,加入麦芽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有软、硬二种,入药以软饴糖为主。

打白糖。▼

因其板结成块,卖出时要用铁制器具敲打成一小块一小块,所以,也叫“打白糖”,有的地方也称“米糖”。米糖口味纯正,甜而不腻,含在口里,不消用齿咀嚼,稍许便会渐渐融化开来,直至无渣无沫,满口只有米糖的清香。

米糖中最为纯粹的,当数姜糖

在石门县白云乡的打糖人看来,姜糖属于成本较高的糖类,因为出锅糖胶温度要达到150摄氏度,其糖分纯度达到98%,是所有米糖中纯度最高的。

姜糖。图/网络▼

这种糖现今在湘西各地已多见,尤其是在凤凰古城,姜糖店多是前店后坊,坊里,在糖稀中加入姜,慢慢地熬,四溢的香味撩人驻足;店外,只见姜糖师傅两脚开立,双手拉住一端上下甩动,动作娴熟,将一坨已经制熟的黏黏的姜糖拉长成圈,挂在门口的钩上,再拉住另一头,像拉面般扯出了1米多长的糖块,编个8字弯,再挂在钩上,再拉,又挂在钩上,如此反复拉扯,直拉得“糖团”像面团般地沿着拉的纵向有了晶亮的纵纹。

凤凰姜糖制作人。图/网络▼

阳光下,只见白影晃动,白色的糖团甩出一道道弧线,越拉越长,姜糖也越来越硬,最后师傅将一端挂到钩上,姜糖也就扯完了,再冷却,就成了又硬又脆的姜糖……

农家的各式熬糖,是乡下孩子们的奢侈甜品

石门农家熬糖,历史悠久。据当地文史专家唐明哲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石门土家山区出产熬糖、煮酒的原料。二是土家人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历来注意养生,注重制作自己喜欢的养生食品。农家熬糖主要有米糖、苞谷糖、红薯糖,及某些野生植物糖。

红薯是农村熬汤的常用原料。▼

有的人家还将米糖趁热之时精加工,拌以炒熟的干豆粉,像北方做拉面一样用手工拉细拉长,边拉边抛耍,直到米糖细得不绝如缕,变成筋筋条条一团乱麻之状,倒有点像新疆的特产龙须酥。吃时,可用手或筷子挑上一小团送到嘴里,微微咀嚼几下,即可消化殆尽。人们称其为“豆丝糖”。

其它几种糖,如苞谷糖、红薯糖等,只是熬制原料不同,其方法大同小异,吃法也与米糖差不多,口味还是有所区别,但都不失农家原生状态的风味与营养。

浏阳米糖制作。图/卢七星▼

从前过春节,石门农家最喜欢用米糖加热熔化后与炒米儿调和在一起,再加上少量的生姜、芝麻、花生、橘子皮等物,乘其未定形时用手捏成拳头大一个个的糖团。人们称之糖坨。讲究人家则将热糖装入一个木制的模子中压制成形,然后用快刀切成一片片的糖块,其厚薄有如半块麻将,俗称“切糖”。有的还趁糖块尚未完全冷却时从中扭一下,改变其平板单一的造形,叫作“揪揪糖”。

芝麻焦切糖。▼

“揪揪糖”、“切糖”一般要与“炒米儿”混放在密封的坛子里,想吃时随取随拿,只要注意密封好,一年半载也不会变质,依然如刚出锅一般松酥脆嘣,昔日算是乡下孩子的奢侈品了。

拐杖糖,让甜蜜有了童话色彩。▼

如果没有米糖,也可用苞谷糖、红薯糖来代替,照样可以制成糖坨与切糖、揪揪糖之类,味也极佳。此外,有的人还将炒苞谷与糖混合,制成糖坨、糖块,自是具有家熬糖与苞谷的口味与优点,同样为农家大人小孩所喜爱。

靖州雕花蜜饯,最文艺的甜

2009年,靖州雕花蜜饯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靖州雕花蜜饯是用未成熟的柚子切片做原料,或用冬瓜、西红柿等切片雕刻成各种图案,多以吉祥图案如龙、凤、鸡等为题,再以糖腌后晒干,用来泡作茶水饮用。

雕花蜜饯在当地被称作“果饯茶”,和湖南多数出现于冬季的传统糖品相比,雕花蜜饯是在初夏时制作,所用的糖以蔗糖为主。

雕花柚子。图/网络▼

做罐状的青色雕花蜜饯,得经过选料、构思、雕刻、掏空、煮熟、腌酿、烘晒、包装八道工序,大部分与“保青”相关。

选料就是选青,带黄的柚子不能要。构思,就是思考个性青色图案。雕刻,则是留住青色,落实构思。最关键的是煮熟。她们说,煮的容器必须是铜的,铁的、铝的、陶瓷的绝对不行,煮出来的柚子不是黄的就是灰的,保不住青色;下锅前必须将水烧开;一般煮个十来分钟,变成了青色就捞上来,沥干水。

腌酿,就是加糖,一斤柚子一斤白糖,糖可以防腐,也可以“养青”。烘晒,一般在50-60摄氏度的温度中晒或烤,温度过高皮色变黄,过低蜜饯不干。这一工序也可说是“护青”。

当地人在做柚子雕花蜜饯。图/网络▼

通常,人们制作雕花蜜饯时,晴天以阳光烘晒,雨天用火炉烘烤,糖水全部被烘干后,雕花蜜饯便完成了。晾晒的时候尤其要选择大晴天,这样水分才能充分蒸发,否则制作出来的雕花蜜饯带有霉味,不易保存。制作成功的雕花蜜饯通常可以保存3年时间。

酒劲轻淡的甜酒,也能让人陶然而醉

“六月六,新米拍甜酒”。甜酒是用糯米酿的酒,味甜,酒劲轻淡,亦能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甜酒汁还可作上等饮料搬上筵席。

湖南盛产大米,用大米制糖是湖南人的专长。图/网络

甜酒的制作特别讲究:拍甜酒要选优质糯米作原料,浸泡淘洗去掉杂质,用木甑蒸熟,倒入筲箕于清水中搅拌“醒膏”,然后起水凉干,将甜酒曲子粉按一定配比均匀撒在原料上,装入缸钵。

甜酒。▼

冬天气温低,须用干净棉絮和布将缸钵严严包住置入柜中;夏天气温高则反之,只要盖上一层薄布,待上一个“对时”(即24小时),扑鼻的香味就四溢开来。这时,把适量的凉开水倒入缸钵,促使甜酒化汁。

甜酒汤圆。图/网络▼

甜酒吃起来花样繁多。甜酒掺糯米圆子一同煮,称之为“甜酒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老少皆宜。煮沸的甜酒冲鸡蛋,叫“甜酒鸡蛋汤”,是中老年人的营养佳品。以少量的甜酒作老窖和大米一起磨碎,蒸成圆圆的米粑粑,人们又称之为“发粑粑”。发粑粑色白如雪,松软如糕,香甜可口,回味悠长。如果制作馒头、包子之类加入少量甜酒,吃起来则甜醇更佳。

关于幸福的所有想象

总与甜蜜息息相关

点击下图,购买蜂舞人间椴树蜜

甜蜜一夏

     你记忆中最深刻的甜,留言与我们分享!      

+

与自然时序同呼吸

  
    文字|邹伯科 秦羽墨
      摄影卢七星 蒋丽梅
               微信编辑|唐兵兵 杨怡 杨媛(实习生) 

往∣期∣回∣顾

小镇岁时记 | 立夏,你在网红长沙人从众,我在北山采青梅
沙县小吃有240种,你对沙县小吃根本不了解!
“五一”千万不要去湖南的这些地方……

加入我们,一起深游湖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