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路边一战士吃炒花生,降边嘉措闻香央求,能不能给我一小

 陈正兴 2023-07-23 发布于湖北
1950年,路边一战士吃炒花生,降边嘉措闻香央求,能不能给我一小把?战士抬头看他。降边又说,一两颗也行。战士说,来,摊开手,把花生全给了他。从此,12岁的降边用一辈子追随两个“英雄”。

降边嘉措是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出生在四川巴塘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有时候甚至吃不上饭,他的父母就让他去当学徒,靠做工来换些吃食。

他那时候才七岁,并不能干很重的力气活,很多时候都是干一些简单的杂活。但是这种杂活需要和一些汉族人进行沟通,协调分工合作。

那时候的他只会说藏语,导致和汉人伙计交流很困难,工作有时候很难进行。为了更好的工作来换取食物,他必须要会汉语。

后来,在他与汉人伙伴的相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汉语的魅力。加之他有意的刻苦学习,渐渐的,他的汉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汉人交流也越来越熟练。这也为他日后从事汉语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1949年降边的家乡巴塘和平解放,国家派遣了部队驻军西藏,保卫西藏各部的和平。在经过巴塘的时候,降边见识到了部队子弟兵的英勇伟大,心生仰慕之情。

一天,两位子弟兵,在路边吃炒花生米。降边闻到之后感觉很香。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士兵询问“可不可以给他几颗?”

降边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不合礼仪,他本来以为会遭到士兵的拒绝。没想到两位士兵却是极其爽快的答应了,而且把自己手里的全部花生米都给他了。

这让降边感到非常的感动,他也从对士兵的仰慕之情转化成了敬畏之感。他很想也成为这子弟兵中的一员。

于是他和家里人商量说自己想要去当子弟兵。在经得家里人的同意之后,他走上了自己的当兵之路。

在部队里,由于很多子弟兵都是汉族人,只会说汉语,这就导致他们与周边的藏民沟通不畅,有时候工作很难展开。

而降边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不仅会说藏语还懂汉语,就在其中起了一个很好的沟通作用,他也成了部队的特殊人才。

降边在部队里不仅做好本职的工作,而且还发挥翻译作用,他不断学习汉语翻译。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他钻研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品等。

他将这些著作都翻译成了藏文,让更多的藏族人了解到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藏族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

1980年社会科学院面向社会招聘研究员。此时的降边嘉措已经42岁了。身边的领导干部和亲朋好友曾推荐降边嘉措去参加这场招聘。但是降边嘉措还有很多顾虑。

他虽然也翻译了一些著作,有一些代表作品,但是毕竟知名度不是太高。加上他自己担心年龄太大,怕自己年轻人有很大差距。所以一直在犹豫。

内心的渴望和朋友的鼓励,让他决定试一试。在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问他知道关于格萨尔的一些事情吗?

降边当时心里窃喜,主考官问的正是他极其熟悉的,于是他侃侃而谈,说了自己对格萨尔的理解,还谈及藏族的一些风俗。

《格萨尔》是藏族人集体创作的英雄史诗。它包含着藏族人民极大的智慧,里面也蕴含着极大的精神力量。

降边选取了里面“赛马称王”的故事,对其进行剖析,让主考官见识到了他不凡的智慧和能力。当时便拍案决定聘请他为研究员。

其中的任务量之大之重是难以想象的。格萨尔是几千年来藏族人民的智慧结晶。篇幅极其长,内容极其多。

格萨尔有100万行诗,多达2000多万字,它的字数是西方《荷马史诗》的50倍。

在整理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降边从没有放弃。他花费了30多年,整理了40卷本、51册、1600万字的藏文版格萨尔。

然后他又花费了人生中重要的十年将其翻译成中文版。后来,格萨尔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降边的努力下,格萨尔的影响逐渐扩大,成了享誉世界的东方史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