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世黄金,乱世白糖

 山下白鱼 2023-07-23 发布于广东

白糖,一种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调味品,在任何商店或超市都能轻易买到。

因为太容易获取了,它的重要性经常被忽略。

在和平年代,如果有人拿一斤糖想换取一克黄金,别人只会把他定义为神经病。

但实际上,白糖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战时储备物资,在战乱时期,一斤黄金都不一定能换得到一斤白糖。

如果从保命角度去衡量,战时黄金的硬通货属性甚至远弱于白糖。

糖类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人体所需能量的50%~70%来自于糖,摄入糖分是维持新陈代谢必要条件。

可以说,如果没有糖类,人类根本没有办法生存,在生命与财富面前,应该所有人都懂得怎么抉择。

俄乌战争爆发后,白糖期货一路走高,这一年多以来,连个像样的回调都没有。

这个世界越乱,真正能保命的物资价格就越坚挺。

盛世黄金,乱世白糖

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殖民者就曾利用台湾殖民地进行白糖储备工作。

1927年,日寇在台湾新建45个新式制糖工厂,制糖能力3.95万吨/年;

1934年,通过整理合并糖业公司、扩建工厂等方式,进一步将制糖能力提升到4.49万吨/年。

盛世黄金,乱世白糖

随着抗日战争逐渐进入胶着状态,1939年,日本殖民当局根据第六号律令制定“台湾糖业令”,用甘蔗取代了大部分水稻种植,以此确保白糖顺利供给。

每约100斤的白糖就能够补充200个战士一天所需的能量,如果想用大米或者面粉来满足相同能量摄入,那重量差不多得翻上3倍。

甚至对于轻伤伤员来说,如果没有办法及时得到救治,白糖或许还能够救自己一命。

在伤口处撒白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毒杀菌,可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或者延缓感染速度。

对于作战处境恶劣、分秒必争的战场,白糖拥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糖产业因此与日本的侵略战争深度绑定。

冲绳岛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伤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号称最血腥的战役。

尸横遍野,战场上阵亡的士兵,几乎找不到全尸的。

盛世黄金,乱世白糖

该战役历时82天,以日本失败而告终,日军死亡人数超过10万,美军伤亡3万余人,非战斗减员1.5万人,有史料表明,这个非战斗减员大部分是士兵亲眼目睹战役的血腥程度后,直接疯了。

不就是一个小岛吗?美日双方为何非得在这里死磕?

日美双方对冲绳岛不计代价、势在必得的原因,不单是因为冲绳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地位突出。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绳岛从明治时期开始就是日本本土最大的产糖区,与奄美大岛、九州与四国等地区撑起了日本的糖类供应。

如果不拿下冲绳岛,日本的本土防御战会源源不断的得到糖类供应。

有了糖类的供应,单兵作战时间可直接翻倍,这无疑会使盟军遭受更大的伤亡,甚至会直接改变战争的走向。

所以冲绳岛看似伤亡很大,但对盟军来说,却是减少战损的最快捷径。

二战后期,由于盟军的长期封锁,日本本土士兵和普通百姓皆无糖可食,在粮价肉价涨了20倍的时候,官方渠道糖价直接暴涨300多倍,黑市场最高甚至飙到了700多倍。

战后驻扎日本的美国大兵,因为拥有了趋近于无限量供应的糖分,经常用多余的白糖在日本换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包括日本女子的温暖。

不然那么多美日混血儿是怎么来的?

盛世黄金,乱世白糖

而白糖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战乱时期,即使在和平年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糖储备也是执政者所不能接受的。

建国初期,郭氏集团仅用30万吨白糖就换得了后来整个大陆的粮油市场。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敢说自己没用过金龙鱼食用油,很多人甚至以为这是一家中国企业,但实际上,金龙鱼的背后的嘉里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妥妥的外资企业,率属于马来西亚的郭氏集团。

金龙鱼之所以有今天的版图,得益于郭氏集团创始人郭鹤年在1973年的一个爱国举动。

建国初期,国家四面楚歌,外汇紧缺,白糖储量匮乏,中粮集团在香港的两位高级经理找到郭鹤年,让他帮忙从巴西采购30万吨白糖,同时买进一些期货。

那时候的30万吨白糖,差不多等同于今天的100万吨,这种行情一出来,市场价格估计会立马大涨20%以上,在外汇上也有利可图。

一方面可以补充国家战略糖储备,另一方面也能赚取一定的外汇。

郭鹤年想都没想,当即答应,利用三天时间与巴西签订了采购合同,并同时在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期货市场买进期货。

该笔交易信息被披露后,白糖市场应声大涨,郭鹤年在这波交易上大赚1300万美元,并按约定将600万美元存入中国伦敦分行的账户。

这是一笔惊心动魄的交易,也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笔商品期货交易,郭鹤年成功的完成了国家委托的白糖采购任务。

这600万美元的外汇和30万吨白糖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因为那一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负8100万美元,而且此时正值中苏关系全面破裂,两国边境局势日益紧张的时期,一定数量的战略糖储备意义深长。

有了这个爱国举动之后,郭氏集团开始在中国内陆开启了暴走模式。

1974年,郭鹤年在中国香港成立了嘉里控股有限公司,这是郭氏集团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1986年,嘉里控股注册金龙鱼品牌,同年,在中国大陆兴建食用油提炼厂;

1991年,第一桶金龙鱼小包装油下线销售,金龙鱼开始游遍中国大地;

1996年,金龙鱼开业界之先河,广告登上中央电视台,瞬间引爆销量;

进入21世纪,金龙鱼品牌的大米、面粉、各种调味品相继上市,打通餐桌食品的“全产业链”;

2020年10月15日,金龙鱼在深交所上市,上市首日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排名创业板第三。

在嘉里粮油旗下,除了金龙鱼之外,还有胡姬花、香满园和欧丽薇兰等品牌。

坊间传闻,金龙鱼构建了“1+16”的品牌方阵”,去年金龙鱼以40%的市场份额蝉联销售冠军,盈利额高达2262亿元,是中国最大的食用油企业。

一家外资企业,虽然不是独资,但在大陆粮油市场占据半壁江山,纵观各行各业,独此一家。

而这一切,全部因为那30万吨白糖,郭鹤年被定义为爱国华侨,否则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所以我说盛世黄金,乱世白糖,今天金龙鱼超过2000亿的市值,就是建国初期30万吨白糖的等价兑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