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kslztqs 2023-07-23 发布于山东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01

公元前551年,祖宗可以遥追至商汤的孔子出生了。

孔子出生的时候,华夏的年表已经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乱。

这一时期,华夏大地明明有一个大周王朝还在世,但是周朝下面的各个诸侯国却乱成了一锅粥。

诸侯的乱战,从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的是社会的安定团结,以及物质层面的冲突,但其实,这种乱还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家的精神没了依靠。

在这种乱出现之前,大家的心里是有规矩的,什么样的人必须要行什么样的礼,什么样的人要陪什么样的乐,这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在礼乐之下,大家虽然过得未必小康,但是起码大家心存敬畏。

但是等到诸侯,在周朝天子的眼皮子底下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大家就都蒙了,说好的礼乐呢,怎么谁的拳头硬,就能打谁,怎么谁使诈,还能获得更多,此时的的华夏大地看似升级勃勃,但是在精神层面,已经陷入了寂寂长夜。

02

孔子见到了这种乱世以后,很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如何才能改变呢?

儒家学说横空出世。

当时孔子创建的儒家学说,主要有两个观点:

第一,不光统治者是谁,但你一定要做到一个字,那就是“仁”,你作为统治者,只有做到了讲仁德,你才能约束你的子民,你要是嘴上出尔反尔,行动上又暴虐不知道收敛,那么你的子民怎么看你,他们怎么可能会学好,如果他们也都不学好,那么......

第二,统治者以仁德之心对民众,那么民众就要像榜样看齐,并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外在的表现就是“礼”,也就是要有规矩,要不然统治者给你一个吃饭的家伙,你吃完饭不知道感谢,还拿家伙当武器,这就会破坏君民的和谐共处。

简而言之一句话,孔子希望君王和子民和谐相处,具体的实行办法就是学习儒家学说提倡的仁和礼。

 

03

孔子在当时那个所有人争的眼红脖子粗的逐利时代,能提出这么一个既有利于君王,又有利于百姓的学说,是非常的了不起。

而且人家的学说不光是提出一个论点,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法(参看(论语)),而且人家还亲自去一线培养学生。

单从这一点来看,孔子绝对是当得起那十个字的,不过在那个利益至上的年代,孔子的学说并没有能成为主流,因为缺少当时缺少一个很关键的契机。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了六国,诸侯逐利的情景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因为秦国的壮大靠的是法家的那套东西,所以秦始皇一开始并没有立刻改弦更张(焚书坑儒传说和事实不符),结果还没等他稳过来神,秦朝两代就被颠覆了。

伴随着秦朝的倾覆,是新的一波逐利乱战。

04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搞定了他最大的敌人项羽之后,建立起了刘汉江山。

秦朝之所以被颠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秦朝的国力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曾有人说,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好的,只要能吃饱穿暖,那么他们可以被一直压迫,秦朝末年暴政,硬是逼的老百姓揭竿而起,由此可见,当时的基层情况是多么的糟糕。

刘邦建国之初,天下其实还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当老百姓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你最好不要要求太多,否则你会发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于是刘邦建国以后,就开始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而大汉从上到下,遵循的也是黄老派的学说。

其实不光单独汉朝这么做,几乎所有古代的王朝几乎在建国之初,对于基层民众都会比较宽容,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人,自认为自己武功盖世,然后就想把步子迈的大一点,结果毫无意外的,他们都扯伤了自己的身体局部。

 

05

刘汉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坚持了好几任的君王,等到汉武帝正式接管朝政以后,这种局面才开始被改变。

汉武帝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想当一个“无所事事”,且经常还要被外人羞辱的君王(和亲),于是他就想挺一把腰子,当然汉武帝不是毫无依据的妄想,而是当时的刘汉已经在休养生息中,变得府库充盈了,人家是有物质基础的。

但是光有物质基础还不行,黄老之学的好处是于民休养生息,坏处是限制了君王的拳脚,而且一旦要动刀兵,那么就会有将领的权力暴涨,如果再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思想加持,那么强大的兵力,将会变成一把双刃剑。

如何打破传统思想的桎梏,如何在大举兴兵的同时又加强君权的稳定呢?

当时没有现成的答案。

06

为了解决汉武帝的问题,很多学术团体都绞尽了脑汁,但是都没有给出让汉武帝满意的答案。

这时一个叫董仲舒的儒家弟子站了出来。

他没有把原始的儒家(孔子)思想直接拿出来,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原有的儒家学说进行了升级,然后汉武帝就看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解决方案。

你不是担心有人凭借武力影响君权吗?

那我告诉你,根据我们儒家学说研究,君权不是靠拳头抢来的,而是靠上天神授的,谁不服谁就是违抗天命,在古代,老天爷的背书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你不是被黄老学说给困住了手脚吗?

那我告诉你,根据我们儒家学说研究,君王是天子,本就拥有整个天下,你不出去拿回自己的东西,你都算是失职,因此你想开疆扩土,那不叫权力,那是义务!

汉武帝的问题找到了答案,不过这个答案不是免费的,因为你不能光自己认可儒家给出的结论,还要让全天下的人都认同,那么怎么办呢?

搞学术垄断呗,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横空出世了。

07

汉朝后来用几百年的实践证明,儒家学说是好用的,是可靠的,是值得君王信赖的。

儒家与时俱进的本事,让儒家学说适应了各个不同的时代,并一直屹立不倒。

儒家学说配合封建王朝统治,让高成本的暴力统治没有了立足之地,双赢之后,儒家自然就成了国学,而儒家的创始人自然也就成了圣人。

把孔子捧的越高,那么儒家的学说就会越深入人心,然后君王的统治者就越省力。

因为孔子再创立儒家之初,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双赢,双赢能带来稳定,而稳定是一个王朝各阶层最好的润滑剂。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孔子是如何成为圣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