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山大佛在史志中记载于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建开化寺。在寺后凿石修路,依山凿刻大佛。蒙山大佛经北齐五个皇帝历时20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建成。 据唐代文献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朝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比71米高的乐山大佛稍低,但蒙山大佛比乐山大佛凿于公元713年早了162年,比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早了一个世纪,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大型摩崖石刻佛像。 ![]() 文献记载,当时山西境内出现了诸多高僧,西方求法第一人——法显,净土宗前几位创始人慧远、昙鸾。著名西域高僧佛图澄等都曾在山西活动传法。 由此,开化寺的建设和蒙山大佛的开凿,也就顺理成章了。据《北齐书》《幼主高恒》记载: “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宫”指的是当时的晋阳宫,即现在的晋源古城营村一带。一晚上烧掉一万盆油,光亮能照到十几里之外的地方,其工程耗费之巨可见一斑,同时对开凿大佛的信念也可见一斑。 ![]() 蒙山大佛建在开化寺的后边,北齐年间开化寺是晋阳城的著名寺庙,也是北齐皇家寺庙之一。当时香火极盛。隋朝时改名为净明寺,并兴建佛阁以保护大佛。 到了唐宋时期,蒙山大佛在全国的地位依然很高。包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在内的诸多帝王都曾驾临过此地。 如目前景区内的御驾桥,就是北汉时期刘继元在蒙山建造的避暑宫,特在开化峪内设了御驾桥。后来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为上蒙山礼佛,也在此落驾。 更有地方志记载,当年李渊起兵太原时,一直犹豫不决。后来在起兵前去参拜了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元朝末年(1368年),开化寺毁于战火,大佛头部掉落,古建筑只留下了一座连理塔。由此,自元朝开始蒙山大佛就湮没了,这一等就是600余年。只到王剑霓的出现。 王剑霓,山西忻州人,喜欢历史研究和考证,曾精心研究太原王氏族谱,撰写了《太原王氏之根》、《太原王氏宗族考》、《太原王氏初探》等研究性的文章。 后来他在得知蒙山大佛后,开始一门心思的开始寻找。他查阅了很多历史典籍,经过数年的考证研究,终于1983年,在荆棘和杂草间,发现了这座尘封了600多年的大佛: 被发现时,大佛为释迦牟尼坐像佛,坐北向南,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头部虽已不见,可从身体的构造来看仍能感觉其气势恢宏。 我们很难想象,在1000多年前的北齐年间,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需要花费多少的精力和人力,才能在这悬崖峭壁之上,凿刻出如此的世界奇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