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曾记得当年的京城和平里(四)

 新用户8926AVU2 2023-07-23 发布于北京

     那年头,电影院是人们的最爱。电影票都是单位分发,能去看场电影,是业余文化生活的大事,看电影也成为青年男女约会的理想地点。

     当时各部大院都有自己的礼堂,如劳动部礼堂、建研究礼堂、化工部(煤炭部)礼堂,开始时是对内开放,开会演出放电影,都是当年的热闹场所。

     在1960年4月,将和平里街道委员会改为和平里人民公社时,其成立大会就在化工部(煤炭部)礼堂举行的。

     如今化工部(煤炭部)礼堂很少有开会和演出,礼堂院内门可罗雀。


     九十年代劳动部礼堂拆了,地点盖成楼宇了。

     第五俱乐部正对地坛东门,处在街口热闹地方,当年人们经常光顾它。


     第五俱乐部原来是547工厂(239工厂)的礼堂,据说该厂是用当年参加支援抗美援朝的奖金建成的。它开始也是内部礼堂,但建在和平里东街上,后来对外开放。人们可以花钱买到电影票。尤其是在八十年代初放内部电影,或外国引进电影,人们更是趋之若鹜,到处联系电影票。

     漫画上电影院前夸张的描写,倒也很应景。


     这里除看电影外,也承接单位开大会、文艺汇演和歌咏比赛,以及各种艺术院团演出。

     有文回忆说,相声艺术家李文华曾在547工厂工作过,他的家在兵工厂宿舍区柏林寺五区,后来调入广播文工团。1979年春节前,工厂在第五俱乐部举行联欢晚会,通过李文华把广播文工团说唱团请来演出(当时李文华是书记、马季是团长),一时间,第五俱乐部盛况空前。当晚的演出名星大腕有姜昆、李文华、马季、唐杰中、郝爱民、赵炎、马增惠、殷秀梅、赵连甲等等。


     1992年第五俱乐部转型,改名为浙江证券的交易市场。新世纪初,改造成HI-5 KTV俱乐部。如今再次改造成盒马MIKTV俱乐部。


     547工厂是家军队工厂,对外称兴平机械厂,地址在第五俱乐部西南,即和平里东街11号。

     在工厂周边,民国时还有军队的步兵营房,称地坛外东兵营,即现在的和平里五区地界。早在明代永乐年间,地坛东门外就建有军队的神枢营营房。

     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沦陷时,日本在安定门外护城河北,即和平里东街11号所在地,建成日军北支工厂,生产步枪马枪,轻重机枪及掷弹筒等。

     抗日胜利后,国民党联勤司令部兵工署接收,改为第七十兵工厂。

  国民党联勤司令部是在美国帮助下,于1946年9月在南京成立的机构,用于对陆海空军多兵种的联合后勤保障。



     1951年6月,解放后中央兵工总局接管了兵工厂,按编制定为546工厂,1956年3月改名为547工厂。到文革前兵工厂划归第七工业部。

     在1967年3月将547工厂改成239工厂。

     待我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有编号的工厂属保密单位,生产的东西与国防军工有关,就象我们四机部的工厂,工厂编号是七字头的,进厂就接受保密款育。

     在2003年航天部将35所与239工厂合并,冠名为航天科技集团公司35所。


     547工厂所在地的原名,在明代时叫北柏林寺。

     元代在元大都北部建成了一座寺院,名叫柏林寺,寺院南门在炮局胡同,北到和平里南街。河北文物局介绍,在河北赵县也有座柏林寺,山门匾额上写的是'柏林禅寺',建于汉代后期,原来叫观音院,到元代时才称为'柏林禅寺'。

     柏林寺与赵县的柏林禅寺有何关联,不得而知。

     史料记载,柏林寺始建于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是当年的'内八刹'之一。这里曾经是一片柏树林,绵延有十里之遥,寺庙因此得名柏林寺。


     有文物人员进寺院里,看到现在的柏林寺有古柏、古槐等,饱历了岁月的磨洗,零零星星,茕茕独立,已经没有成林的气象了。

     明初洪武元年修建北京城北墙时,安定门城墙将柏林寺分为两部分,城内为南柏林寺,城外为北柏林寺。

     几百年过去后,城内南柏林寺保存完好,但很少对外开放,寺院山门被墙砌住,一般进寺院走西侧门。人们很少知道柏林寺的存在,旅游往往都会去在它西边的雍和宫。

     北柏林寺早已不存,成为城郊村子和坟地,后来此地就叫做柏林寺或小柏林寺,俗称九百间,其地域西到地坛东墙,北至和平里南街,东至东土城路,南到护城河。

  547工厂在柏林寺区域的西北部,占地估计有25万平方米。在兵工厂南门外至护城河,以及东门外大街的东部区域,是547工厂的宿舍区。1979年在兵工厂的南门外地区,成立了柏林寺社区居委会(柏林寺西),和平里东街东部(原柏林寺1~6区)成立了民旺社区居委会。


     两个居委会所辖地域,除了新建的和平新城及雍和航星园等社区外,也保留有柏林寺小区和民旺小区。




     和平里邮电局位于和平里中街东段路北,1953年设立,是当时和平里地区,能提供全功能邮电服务的三个支局之一。

     人们寄信、寄取包裹、发电报和打长途电话,都要去邮局。那时人们家里几乎没有电话,都是胡同街道或大院传达室替人们传电话,打长途电话往往要打两次,才能找到亲友接电话。而且电话中转很慢,打一次长途电话,加长排队等候,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时间。


     1969年12月邮电局改革,电话业务划到九区电话局。九十年代以后,可以申请安装家庭电话了,但审批时间相当长,没有内部关系,要等很长时间。待批下来了,再去排队等候安装,求爷爷告奶奶,才会来人装机。待到手机出现,电话局才想起改革,反过来求人家装电话。

     邮政局1989年3月18日因危房改造临时迁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搬回到和平里中街6区6号楼层,即人事部对过的居民楼下。


     中国邮政在八十年代初,开办了EMS特快国际国内专递业务。记得有国际包裹,还得建国门外的邮政局去办理,虽是增加了新业务,但办起来还是一副官商作风。

     九十年代初,民营快递业产生,如顺丰、宅急送、申通、圆通、韵达等民营快递公司的建立,打破了邮政EMS一统天下的格局,民营快递公司物流更为亲民。


     尤其是近些年,电子商物兴起,大量的商品经物流快递,送达客户手中。完全颠覆了过去到邮局寄收货物的观念,改变了物流的规则。


     和平里中街的和平百货商场1954年建成,最初建的是平房。商场对孩子充满诱惑,柜台里各种玩具,成了过年的礼物。

     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锅碗瓢盆,鞋帽铺盖,都得在商场买,布料柜台总是挤满了妇女,扯布给大人孩子做衣裳,化妆品也是姑娘们热门话题。


     1984年8月在原和平百货商场基地上,兴建北京和平商业大厦,于1987年7月落成开业。这在当时应该算和平里地区较大型的商场,后来又改成天元和平商业大厦。


     也许是网购的缘故,给实体店带来很大压力,人们很少去大厦购物,熙熙攘攘的人群已成过去式。商场下边临街房屋都已出租,建成了饭馆和商铺。


     和平里百货商场对面是原劳动部,劳动部正门是坐南朝北,临和平里中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数次机构改革,名称变了几次,原有的劳动部大楼全部拆除了,新建起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大楼,楼向改为坐南朝西,正门临和平里西街。


     人事部被分拆开,办公大楼建到和平里中街东口处的北边。后又回归合并在一起,改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文中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