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以来,很多粉丝朋友纷纷询问我有没有通啦啦皮肤膏?夏天了,天气炎热,身体湿气往外发,极易导致皮肤病。身体湿气重,易伤害皮肤,诱发湿疹、青春痘、银屑病和脚气病等。可以把地肤子、苦参和马齿苋共同熬成水,湿敷于患处,能起到除湿止痒效果。日常应远离高温潮湿环境,适当的晒晒太阳,多户外活动来排除体内湿气。侵袭的部位不同,相关症状也存在着差异,需根据症状来判断湿气积蓄在哪个部位,然后根据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祛湿方法。湿气聚集在膀胱,气化不利,易诱发尿路感染和膀胱炎。其特征是:排尿次数增加、尿急和尿不尽,或是伴有小便浑浊、下肢水肿、发热和腰痛等。膀胱经正是身体祛湿排毒的重要经络,日常可以舒展或拍打该部位。或在中医指导下,选择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中药,如玉米须、车前子、白茅根和泽泻等。湿气阻塞经络可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痛风等。具体表现为:四肢困重、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四肢肿胀痉挛、肢体酸痛麻木等。此类人睡觉前可用艾叶和花椒水泡脚,水温达到43~40℃左右,持续25分钟左右,能起到除湿驱寒功效。可以一边泡脚,一边按摩足三里穴、承山穴和涌泉穴以及阴陵泉穴,这样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或者选择具有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如海风藤、独活和牛膝、威灵仙等。具体表现为:小便短赤或发黄、口苦、腹胀和厌食、胁肋胀痛、大便不调等。这种情况下可以喝五汁饮,由麦冬、鲜芦根、莲藕、马蹄和梨组成,能起到清热生津效果。或者选择具有除湿退黄功效的中药,如大黄栀子黄芩和龙胆草等。具体表现为:腹胀、粪便不成形或溏泄、嘴巴中黏腻、打嗝和泛酸等。适当喝红豆薏米粥,可以加入白术、山药和莲子以及芡实等来滋养脾胃。或者选择具有行气化湿功效的中药调理,如蔻仁、苍术、陈皮和枳壳等。下面我来分享2个治疗皮肤病的验方效方,这两个方,都是扶阳名医的经典方,大家搬好小板凳,拿好笔和纸,认真记录下来吧!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好了,收藏起来,以后需要时,你就可以做自己的神医了。第一个方子是:追风拔毒方,是扶阳大家王师发明的方子,可以治疗反复性结节痒疹皮肤病。方药组成是:炙黄芪75克、制川乌60克(先煎2时)、赤芍50克、朱茯神25克、苦参30克、地肤子30克、茵陈60克、油松节30克、忍冬藤60克、生姜60克、炙甘草25。第二个方子是:乌蛇皮荣汤,李可老中医发明的方子,可以横扫一切皮肤病。方药组成是:乌梢蛇30克、桂枝尖10克、赤芍15克、当归3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皮15克、紫草15克、制首乌30克、白蒺藜30克、白癣皮30克、炙甘草1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最后,我再分享一下常用治疗皮肤病的中草药,它们分别是:1、祛风止痒:地肤子、蝉蜕、白鲜皮、荆芥、薄荷、防风、刺蒺藜、独活、羌活、乌梢蛇、僵蚕、蜈蚣。
2、清热止痒: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大黄、知母、金银花、败酱草、丹皮、生地、夏枯草、水牛角。
3、燥湿止痒:苍术、藿香、枯矾、地榆、白术、白芷、薏苡仁、车前草、藿香、佩兰。
4、化瘀止痒:桃红、红花、三棱、莪术、丹参、苏木、透骨草、鸡血藤、水蛭、益母草、三七。
5、祛寒止痒:花椒、吴茱萸、艾叶。
6、杀虫止痒:雄黄、白矾、蛇床子、花椒、百部、川楝子。
7、扶正止痒:附子、熟地、肉桂、桂枝、鹿角片、干姜、黄芪、党参。 我是许九九,我是个爱分享的人。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