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梓人物】刘柏谦:德碑万钧

 新用户89134deQ 2023-07-24 发布于湖南


乡土是我们的根,乡村是我们的梦,乡情是我们的魂,乡土文学是你我的人生驿站,是我们心灵栖息的温馨家园。期待您的光临!

致作者一封公开信

文集推荐

施静云散文集

       长篇小说《回水滩》

        电影大片《沉船100天》(剧本)

        优秀作品排行榜(阅读1000以上)

乡愁征文专辑

  德 碑 万 钧

/刘柏谦

北山的西峰东南麓有一迷你碑林,共五通石碑。夕阳之下,石碑石坊披着金色霞光,衬以北山秀色,便是吉林旧八景的德碑夕照[1]。与北山诗碑和吉林文庙碑林相比,虽有旧八景之说,却少有游人光顾,决然是时过境迁了。几通石碑在铁栅栏维护下被胡乱生长的野树包围,夕阳西下之际,绿树掩映之中,山披金色,树影婆娑。人在碑林前站立,便有清风徐来、江天寥廓之感。侧目见山林青翠,碑影远投,崇仰之心和一腔敬意定会油然而生,正是这几通石碑的主人将一座自然村落一般的江城雏形拉进了近现代,为百年地方史增光添色,让北国边城与中原大地遥相辉映。
朗坤德政碑立于19258月,伴有朗坤县长去思坊一座。相邻的是吉林省代省长王维宙德政碑和吉林省省长张作相德政碑。
吉林省1915年设吉林县,于朗坤出任首任知县,一干十年。王维宙1922年就任吉林省代省长,干了两年。张作相是19245月出任吉林省督军兼省长,主政吉林八年。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2],几年时间就建一块德政碑,这在大中国也算是奇迹了。难不成吉林这地方有拥戴官署、盛赞长官习俗?
1915年设吉林县到1931年日本人占领吉林、张作相以葬父为名离开吉林,共计15年。平均3年一块德政碑,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为何德政碑如此密集的出现?首先是吉林洪水泛滥频繁,洪水每至,地方长官便亲赴灾区,拯斯民于波涛之间,救百姓于饥寒之际。
于朗坤在任期间,学务、荒政、均徭、清盗等诸多政务,都苦心规划,竭力经营,务使实惠及民,吉林百姓怀其惠、感其德而颂其功。有诗赞曰:
雍雍我侯明且清,九农既崇五教宏,
神癯躬悴心则氓,十载勿懈厉坚贞。
于郎坤的碑文上刻着:自古为官者不在一时之功而历久观成。虽是简略一语,足见其官声之源。行文至此,不禁脱口赞叹于公:
当官勿搏利,为政休求名。
于公遗箴训,庶可百代行。
王维宙主政吉林省凡两年,时光虽短,政绩裴然。王代省长主政之初,辉发河泛滥,大水淹城。鱼寻街巷觅食,人迁山岭居住。代省长王维宙闻讯,立即组建筹赈处,筹措粮食医药,亲自督导救灾。下令征集船只车辆,限时将粮、药运往灾区。当时国库空虚,无力赈灾。王维宙带头捐钱筹集救灾款,募集官帖600万缗,买药品及衣物等拯救灾民。大水过后,又组织建房,扶助春耕。几项措施一出,社会生活秩序井然如初。桦甸百姓,感其德,念其恩,立碑赞颂。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如此抗洪赈灾政绩天下鲜见。
张作相主政吉林时,王维宙积极协助他兴办实业,参与创建吉林大学,建自来水厂,开展禁烟戒毒,督建北山公园,修筑铁路,主持修葺吉林文庙,捐3万元给吉林省图书馆购置书籍,保护北山、小白山、龙潭山等处山林和文物古迹。值得称道的是,王维宙出入皆微服,与平民百姓无异。王维宙尝言,政治之懿,泽以书诗
见如此行藏,不禁脱口赞颂王公:
心悬日月皆父老,诗书犹在政治先。
留得文明千年迹,得览青山百代贤。
张作相1924~1931年期间主政吉林。1928年吉林大水,东南各县尤以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等地灾情最重,原隰靡穗,疮痍满目,见者心伤。省主席张作相引仁仗义,感照天和,亲自带领百姓开展生产自救,被称为众生之母, 延吉、珲春、和龙和汪清四县全体垦民谨立德政碑。
何为垦民?此处乃指张作相召集灾民复垦自救者。嗣后,重灾区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四县粮食大丰收,四地垦民感恩张作相于大灾中的全力施救,于吉林市北山脚下为张作相立碑颂德。
张作相虽为旧军阀,然秉政军民两权,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和民众的事。1927年筹银195万元建设自来水厂,结束吉林城百姓用自然江水的历史。1929年出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厉行闭关独治,开垦实边,广立学校,振兴实业,训练精兵,扩充实力等政策,建成吉林省第一所大学——吉林省立大学(吉林大学),并亲自任校长。铺成吉林城最早的柏油路。拨巨款开始大规模修建北山公园。严禁种植罂粟 (鸦片),严禁吸毒贩毒,在吉林全境下发播种罂粟之禁令,使吉林省成为全国唯一禁止鸦片的省份。张作相执政8年,政绩卓著。
张作相还是天下少有的明白人。此话怎讲?
张作霖任命张作相为东北三省巡阅副使,张作相却坚辞不就。张作相明白,自己比张作霖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能够身居高位,全靠深刻领会张作霖的心意。如果坐上东北三省巡阅副使的宝座,有多少人眼红,有多少明枪暗箭,轻易上位,不划算。张作霖没有勉强他,任命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和奉天督军署的两署总参议,成为了张作霖幕府之中的第一人。
19215月,北京政府任命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在蒙疆范围内所有的都统全部归张作霖节制。张作霖就想委任张作相出任热河都统,仍被张作相拒绝,并大力推荐28[3]师长汲金纯为热河都统。
张作相是这么想的。27师是张作霖的嫡系,28师是收编的旁系。张作霖在军官升迁和军需、军械配置等方面均优先27师。张作相担心长期以往28师官兵会离心离德,埋下隐患。汲金纯是28师老将,使用汲金纯,28师自然也就容易归心。
1921年,张作霖想任命张作相为吉林省督军,被张作相婉拒。张作相的理由是,自己为哨官时,吴俊升就已经是独当一面的统领了;按结拜顺序,吴俊升是二哥[4],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个督军都应该由吴俊升来接任,而不是自己。
直到1924年,张作霖觉得太亏待了自己这位老兄弟,强行命令张作相出任吉林省省长兼吉林督军,张作相终于成为一方大员。
张作霖没想到,张作相敢让张作霖吃憋。为了快速筹集奉军军费,张作霖准备在东北推广鸦片种植。但张作相不许吉林有鸦片,生产、运输、吸食一律禁止。张作霖责问,张作相回应说,你要多少军费,我给你就是,吉林不能有鸦片。
1925年郭松龄起兵反奉被镇压[5],大批中高级军官如何处理就成了一道难题。参谋长杨宇霆力主全部杀掉,张作相苦劝张作霖,甚至哭谏,终于使得张作霖收回成命。
张作相看到追随郭松龄的军官大都出身保定陆军学校和陆军大学,一旦全部正法,奉军中将出现杨宇霆的士官派一家独大。一旦奉军主力失衡,对张作霖控制奉军十分不利。事实上,留下的这批军官日后都成了东北军的骨干力量。
张作霖死后,奉军一时间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手握奉军大权的杨宇霆[6]本欲趁机发难,心知人心难服,需要一个缓冲时间,就推张作相做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可张作相何许人也?如何看不出杨宇霆的阴谋诡计?杨宇霆等人就再推举张学良出任奉天保安司令,张作相为东三省保安司令。等一切尘埃落定,建议一致通过之后,张作相姗姗来迟,以母丧为名坚辞不就,一举成就张学良担任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
1931年九一八日军占领沈阳后,急速回师侵占整个东北。21日占领吉林,此前张作相以奔父丧名义离开吉林。后来,把兄弟张景惠反复劝说他出任伪职,张作相严词拒绝,毫不客气。
194810月,解放军攻破锦州,捕获了收拾细软的张作相,随即被礼送至天津。
张作相的一生丰富多彩。史家曾以让官让权让司令,修路禁烟办学校归纳其一生。张作相最为难得的是识大局,得大体,对奉系发展功莫大焉。
毛泽东曾用一副对联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张作相不幸行走于奉系,风云少舞台小。倘将其放到更大舞台,无论治军治政,都当有更大作为。而奉军无论是老帅张作霖,还是少帅张学良,得张作相辅佐,无异于汉得张良,周得吕旺。
解放军捉住张作相礼送天津,蒋介石力邀张作相赴台。大乱之际,得以善终,岂非上苍护佑?感慨张作相一生,纵横捭阖,为政有吉林两块德政碑,有唯一无鸦片省美名。观之仰之,吟颂不由自主而出。
老张会骂妈了巴,误事鸟人一把抓。
三让堪比子房妙,两党善待问史家。
笔者搜索了多个数据库,几乎没有吉林知县于朗坤的记载,唯一得到的是一页铁岭县志46字简介。于芹字郎坤邑人以岁贡生需次吉林署滨江县历两年调吉林县历任十年民情歙然循声卓著后乞休卒于吉林。大意是于芹于朗坤以贡生身份出任滨江县两年,后调任吉林县十年,并在吉林终老。按此推算,于朗坤1915年出任吉林知县,出任滨江两年,应是1913年的事情。
王维宙是清末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任奉天巡抚衙门机要科科长。
张作相是泥瓦匠出身,与张作霖结拜。1902年张作霖被清廷收编,委任为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相当于营长),张作相也被任命为哨官(相当于连长)。
就三人履历出身看,只有王维宙是正途出身。于朗昆是贡生上任,并不算正途中的佼佼者。所谓贡生,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没有秀才以上的考取经历。
十五年间,三位吉林首脑薪火接力,把一座原始生态的船厂改造成近现代城市。从一座木建筑城变成一座砖瓦建筑城。开辟了北山公园、松花江岸景区等多处宜居宜娱的城市。吉林城使用了自来水,修了柏油路,相继出现了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在文明大转型之际,吉林有这样三位德高望重者主政,实是苍天恩德。此前数百年皆守成之辈,此后数百年当有不负天下第一江山者。后世治吉林者若不以三贤为楷模,必不得苍天护佑。

[1] 德碑夕照一说为吉林市城北玄天岭吉林将军德英的德政碑,从山下甚至城内都可以看见山上的德政碑轮廓。
[2]《吉林市沿革与大事》(p131)记载,民国4年,吉林县(包括吉林城)民户57400,人口409千人。
[3]28师,冯德麟(1866—1926)旧部。1917年,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段祺瑞政府将28师划归张作霖辖制。
[4]吴俊升是二哥。1907年,张作霖与马龙潭等七人结拜。老大马龙潭、老二吴俊升、老三冯德麟、老四汤玉麟、老五张景惠、老六孙烈臣、老七张作霖、老八张作相。
[5]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沈阳东陵深井子镇渔樵村人,同盟会早期成员。1925年,在滦州起兵反奉,受到日本关东军和奉系军队的镇压,兵败被杀。
[6]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蛇山沟村出生。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作者简介】:LiuGIish,刘柏谦,吉林市人,工程热物理工学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现已退休。

责任编辑:施静云

排版编辑:李宁平


您看此文用时

  · 






读往编来

 1、乡土文学社章程

 2、乡土文学期刊征稿

 3、乡土文学招聘编辑

 4、会员文友出书方略

 5、乡土诗人擂台赛

 6、全国小小说大赛

滚动下方品味精彩


乡土文学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副主编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编辑部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期刊执行主编    丁   村
期刊编辑部主任  刘燕宏
期刊编辑部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平台执行主编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组长 朱吉述 
编 委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刘燕宏   陈 乐  
             陈贤东  彭太光   陈  缘  
             余   萍  雷青云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皇   甫 
             朱吉述  潘政祥  袁晓燕 
             第一流   姜盛武  林晚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