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夜郎国在哪里?

 敦厚书屋 2023-07-24 发布于广东

夜郎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块建立的一个古国。汉武帝时橄選使者唐碳到夜邯国,使其归附于汉,夜郎王向汉使者道,“汉 与我相比,哪个大,”夜郎之地只不过是汉时一州,煮以为真已比汉朝疆城还大,这就是“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来历。

西汉时期,人们把散居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统称为“西南夷”,其中以夜郎最大,在今天贵州省西、北部及四川南部一带地方。

相传第一代夜郎王是从竹中剖出的。有一女子在遁水边浣衣,水上漂来一个三节大竹,正好停在她脚边,并闻其中有号哭之声,剖而视之,得一男孩,抚养长大,文武双全,自号为夜郎王,以竹为姓,亦称竹王。破竹所弃之处变为竹林。遁水东通广西郁林,古代又名并柯江,即是今天贵州南部的北盘江上游。可见这里是夜郎发祥之地。

夜郎何时建国,还不太清楚。到战国时其势力已相当强大了。所谓“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到战国末的公元前 279年,楚顷襄王派其大将庄环从湖南湖远江而上,灭掉夜郎、且兰和滇国。恰在此时,秦国大军夺取了楚的巴和黔中地区,庄跡归路被截断,他只好变服随滇俗,称王手滇。可知夜郎至迟在战国末年已建立国家,有君长等政权组织。

司马迁说夜郎人 “耕田,有邑聚”,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1975 年在贵州西南的兴仁、兴义县的汉墓中出土一具陶制的水田模型。块块相连的田中水稻茁壮成长,灌溉渠道纵横交错,水闸上飞乌昂首而立,池中荷花点点,游鱼尾尾,岸上树木参参,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反映了这里的人们对水利的重视和依赖。据《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夜郎王兴与钩叮王禹、漏外侯俞之间相战。汉王朝派并柯太守陈立去处理,他诱杀了夜郎王兴后,兴的岳父翁指率众反。陈立引兵破坏其水道,夜郎人大为震恐,斩了翁指的头以献。这一记载正与上面的水田模型相印证。

夜郎人习惯于将发挽成椎形醫,饰以银、铜钗,就是所谓的“椎结”。 1977—1978年 在贵州西部的章赫 威宁等地,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百余座西汉基。其中许多基中死者头带长铜发钗、佩带着滇式的铜剑或铁刀,并在头上套以铜鼓或铜、铁制的锅。这种特殊的葬俗同云南的滇人很不一致,这些死者很可能就是古夜郎人。

古夜郎国是由夷、溪、僚等民族联合组成的。其中夷是后来的罗罗,即今天彝族的前身。它是夜郎国的统治民族,所谓“尤、付、尹、董氏”的大姓皆属此族。使人感兴趣的是贵州西部的威宁县汉墓中,所出的陶器上有十余种不同的刻划符号(其中有几种相同)。葬文工作者认出数种符号与彝文相同,并可泽出它们的彝语音、义。而在其东北的章赫东汉墓中,又发现一个持矛、跣足、围裙而头饰“指天刺”的人物。这“指天刺” 就是在今天彝族中仍很流行的 “英雄髻”,又称“天菩萨”。

夜郎国同内陆有很密切的经济联系,四川的特产枸酱就是由夜郎商人贩运到广西广东一带的。而夜郎的特产筰马、髦牛又常运到四川贩卖。

夜郎与内陆政治上的直接联系是从秦王朝开始的。秦统一六国后,在夜郎等地设置官吏,并从四川宜宾经贵州西部开“五尺道”以相联结。到汉武帝时期,因中原有事,无暇南顾,夜郎国力得到发展,人口已有数十万,它与滇一样,曾经称雄一方。

汉武帝时,对南方进行经略。建元六 年(公元前 135年),汉与夜郎王相约设立汉朝郡县官吏,并使夜郎王之子为县令。在夜郎地建立健为郡,治所在费(fu服)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地跨今四川东南、贵州西北、云南东北部。

但是夜郎只贪汉朝的财物,认为汉朝道路遥远,不会真正控制这里,才在口头上同意归汉。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南越及且兰反,汉以十余万人分五路进击。在击败南越及且兰后,夜郎王不敢再自大,而是感到孤独无援,手是到长安拜见汉武帝,真心归汉,被封为夜郎王,授以王印。汉王朝又在贵州置并柯郡,治所在故且兰(今贵州凯重西北),辖境相当今贵州大部、广西西北部和云南东部。夜郎是郡下一县,从此夜郎就成为中央王朝的都县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