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诗词赏析 |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qiangk4kzk8us4 2023-07-24 发布于云南

图片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图片

一九一八年四月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图片

注释

图片

1、七古: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
2、纵宇一郎:指的是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罗章龙在1915年同毛泽东初次通信时,就已用这个化名。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好友。
3、天马凤凰:岳麓山东南,湘江之西的两座毗邻的小山的山名。
4、屈贾:指的是战国时楚国屈原和汉代贾谊,这两个都是极有才华的人。司马迁《史记》将它们合为一转,后人因称为屈贾。
5、钟:聚集。古人认为山川灵秀之气所聚集,便产生人才。
6、艟艨:(chōng méng)通作“艨艟”,战舰,这里指轮船。
7、要将宇宙看稊米:稊(tí),草名,结实如小米。稊米,形容小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要把世界大事看作如小米一般平常。

图片

写作背景

图片

        这是一首毛泽东写的关于友情的诗,本诗写于1918年春天。1915年9月,毛泽东曾用“二十八画生”笔名(“毛泽东”三字的繁体为二十八画),向长沙各校发出《征友启事》,意在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久毛泽东收到数封回信,其中最令他注意的是一封署名“纵宇一郎的”,文辞别有风度,署名同样不凡。毛泽东一见十分高兴,立即回信约见这个“纵宇一郎”。原来“纵宇一郎”就是当时颇有些名气的长郡第一联合中学的高班学生罗章龙。第一次见面,就相见恨晚的敞开心怀,彼此谈天文,论时事,遂成知己。临分手时,毛泽东脱口而出:“愿结管鲍之谊”。
        1918年4月中旬,在俄国十月革命影的响下,毛泽东、蔡和森、罗章龙聚集了一些积极向上的热血青年创建了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各国的科技,新民学会决定派罗章龙等人去日本留学。
        启程那天,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其他成员,在长沙北门外的平浪宫聚餐,为罗章龙等人饯行。分别时,毛泽东又到码头送行,当面交给罗章龙一封信,说内有一首诗,这便是他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写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图片

作品赏析

图片


        本诗作于1918年春。最早非正式地发表于《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第十期,是由罗章龙在《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提供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毛泽东诗词选》正式地收录了此诗。在毛泽东逝世1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1986年9月9日特地发表了毛泽东这首早年的诗作。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畅达,将平实与典雅高度的统一起来,而且又大量用典,作者在驰骋想象时,把一些典故,信手拈来,融入其中,集思古议今,用典言志于一体,从而构成一个奇情壮采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虽是写送别,但却无传统送别诗那种失落与消沉的情绪,反而高昂激越,境界壮阔,富于浓郁的时代气息,是毛泽东豪放诗风和乐观精神的初步体现。

图片

图片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湘潭学友会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当时他是湖南省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实际领导人。

图片

1919年11月16日,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毛泽东在后排左四。

图片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左六罗章龙,左七邓中夏。

图片
一代伟人千古诗篇
为民立命魂系中华
为国立威叱咤风云
集智涌慧开创新元
胸怀天下昆仑铸剑
天地归心思久日长

参考书目

图片

1《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主编:吴正裕,李捷,陈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2
2《毛泽东诗词鉴赏》主编:公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
3《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鉴赏》主编:杨江华,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4
4《毛泽东诗词赏析》主编:张荣东,逯雪梅。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1
图片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