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棍汉子“秃头三”:一辈子都想娶个媳妇,到头来还是空空一人

 梦回乡关 2023-07-24 发布于浙江

这几年,村里的光棍汉子明显多了起来。

农闲时分,他们不修边幅地硌蹴在村口的那段老土墙头下,满面愁容地聊着女人、收成以及当下的无奈。

这群汉子中,“秃头三”的资历最老,他已经打了七十多年的光棍了。

人如其名,“秃头三”是个头上没有几根毛的光头,大伙常爱拿他的秃头开玩笑,有同辈还会从背后嘻嘻哈哈地捋上两把,“秃头三”不还手,就皱着眉骂,他骂人也有章法,不骂爹不骂娘,只骂对方妹或者老婆。

他骂人,但从不生气。他似乎天生有一副好脾气。

跟身边那几个长相猥琐的汉子相比,秃头三的五官还是挺耐看的。

粗黑的眉毛,高挺的鼻梁,眼睛虽不大,但炯炯有神,而且身量接近一米八,走起路来,腰背微驼(毕竟年岁大了),大步流星,看着挺有老英雄气概,这架势,在村子光棍里是独一份,别人望尘莫及!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沦为了一个无妻无子的光棍,想着就令人惋惜!

“秃头三”身世可怜,八岁不到,父母就相继离世,自幼跟着大伯一起生活。

寄人篱下的日子,自然是可以想象的,尤其是他那个伯母,斤斤计较,小肚鸡肠,那段日子,“秃头三”可是吃尽了苦头。

到了成家的年纪,大伯不怎么上心他的婚事,大伯母更是做起了甩手掌柜,一拖二拖,“秃头三”由俊小伙变成了一个大龄青年。后来就剩下了。

三十啷当的一个汉子,身强力壮,精力旺盛,你说他不想女人,这是鬼都不信的胡话!

那阵子,“秃头三”白天还好,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顾不得想这事,可一到晚上,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了。

尤其是隔壁邻居家悠悠传来的,女人小声哼唱曲子的声音,他更是百爪挠心,床尾墙上的泥土被蹬得纷纷往下掉落。


终于,四十岁那年,邻村一寡妇走进了“秃头三”的视野。

寡妇早年丧夫,孤身一人拉拔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生活。那年,孩子旧疾复发,去医院救治需要一大笔费用。

于是,寡妇放出话来,谁要是救她孩子一命,她当牛做马万死不辞。

“秃头三”知道了信儿,从床头柜子里摸出全部家当,连夜去了寡妇家。

他不要寡妇当牛做马,他只要寡妇做他的女人。甚至,他可以为了这一点,自己一辈子心甘情愿地当牛做马。

孩子从鬼门关被拉回来了。寡妇守诺,带着孩子住进了“秃头三”那座破败的院落。

有滋有味的日子过了不到两个月,寡妇带着孩子不辞而别。

“秃头三”火急火燎地找上门去,问寡妇为啥突然跑了。

寡妇隔着门缝冷冷地回了句,过不到一块儿去。

“秃头三”的脑子懵懵的,那天,他自己都记不清究竟怎么是走回家的。路上,双腿几次发软,险些跌坐在地。

他想哭,可泪就窝在嗓子里,怎么都冒不出来。

“睡了这两个月,也算两清了!”

寡妇的这句话,一直在他心头回荡。他付出了真心,没想到全都喂了狗。

街坊们劝他想开点,他愣愣的没个表情,原本挺直的脊梁,弯成了弹棉花的弓。

苦累的日子继续过着。庄稼割了一茬又一茬,圈里的山羊抱了一窝又一窝,门前的榆树叶子落光了又长出来,长出来又落下去。

转眼,“秃头三”快五十了。

那天傍晚,村里的赵媒婆神秘兮兮地找上了家门。

当时,“秃头三”正站在羊圈外饮羊,见了赵媒婆,他心里纳闷:这女人十几年没登过家门,咋今天来了?

“秃头三”问她啥事。赵媒婆警惕地将他拉进里屋,“老三,我这里有个姻缘,要不要?”

“啥姻缘?不会又是……”

“你把我当啥人了,这人外地的,本地没啥熟人,还能跑?”赵媒婆说得言之凿凿。

内心一番合计,“秃头三”应允了。

第二天晚上,灯下相看了那女人,样貌可以,但似乎心眼子不多。

但架不住赵媒婆和那女人“表哥”的一再哄劝,“秃头三”掏了两千块彩礼,留下了女人。

女人从哪里来,“秃头三”没问出来。那个汉子是不是他的表哥,他也不确信。

女人有了,热炕头有了,就差孩子了。

那天,“秃头三”正坐在门楼下摔落生,门前老榆树上的一对喜鹊“喳喳”叫个不停,他听了心里也跟着喜不自胜。

谁知,伴随喜鹊叫声而来的,并不是天降喜事,而是一场祸事!

一辆轿子车停在了门口,下来两个身穿制服的男人,一见到“秃头三”,就神色严厉地说:“你家女人是拐卖来的,我们要带走!”

“秃头三”惊异地眨巴了两下眼睛。回头看女人,女人兀自蹲在一旁低头剥食花生。

街坊们都来了。

有人出面说好话,夸“秃头三”待女人好,知道心疼人,女人到这里是享福来了。

还有人说,“秃头三”隔三差五就给女人买衣裳,把女人宠上了天,再找个人家,八成没“秃头三”好。

“秃头三”愣愣地站着,不知道说啥。眼睛望着街坊们,吧嗒吧嗒淌眼泪。

对方不听,执意要带走女人。

“秃头三”含泪将自己给女人新买的衣裳打了个包袱,都让她带走了。


从此,“秃头三”又成了一个人。

女人没了,孩子更不会有了。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秃头三”闷闷不乐,不爱出门,出门也不为别的事情,就为了去村头的代销点里打酒。

浑浑噩噩地过了半年,“秃头三”瘦成了麻秆,头发也白了一片。因为酗酒,身体被掏得没半点儿精神。

村里人看不下去,纷纷好言劝他,但都没啥用。

后来,在族里老人的操持下,让一位后生认了“秃头三”当干佬,他才渐渐恢复了以往的精神。

有干儿子了,下葬的那天,也就有人摔老盆了。这是村里的规矩。

那以后,“秃头三”又爱出门了。与人说说笑笑,插科打诨,脸上有了活泛的血色。

近几年,他在村头由一群光棍汉子组成的人场子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啊,光棍的日子难熬,能找就找个……”

“叔,谁不愿意找啊,可女人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这群苦闷的光棍,日日夜夜盼着娶上女人,可这早已成了他们心中遥不可及的梦想。或许,也只有在梦里,他们才能风风光光地做一回新郎。

“找不着女人,就赶紧认了干儿,不然黄泉路上可是要受气的……”

每每这时,“秃头三”就爱把这句话搬出来说道说道,跟他走过黄泉路似的。

众人点头不语,各自盘算着心事。这时,长长短短的唉声叹气也就不绝于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