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暑妙法,刮痧先行

 昵称51657969 2023-07-24 发布于山西

入伏以来,气温逐步攀升,居高不下。大家总把“注意防暑”挂在嘴边。那么,究竟如何防暑,若不慎中暑,该怎样应对呢?躲在空调房里,贪食冷饮绝对是下下之策。李氏砭法从外治法的角度,对防暑有不少独到的心得。

图片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致人生病的外因,而此六气的排序也大有深意。“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暑和湿相邻,相信南方的朋友们都深有体会。环境温度一旦升高,江海土石中水分蒸腾速率加快,空气湿度随之加大。而水蒸气含量上升,空气中氧气占比便相对下降。因此,心肺功能较弱的人群往往会出现胸闷头晕等缺氧症状。

“热蒸其湿是为暑”,是自然规律也蕴含着解暑的不二法门。高温下汗流浃背的黏腻虽不好受,但当清风徐来,汗液蒸发吸热,霎时就凉快起来。若肺宣发失常,难以通调水道,就会影响其所主皮肤的排汗功能。暑热无处宣泄,郁于肌肤,从而导致中暑。正合《温热论》中“夏令受热,昏迷若惊,此为暑厥。即热气闭塞孔窍所致”。但汗也不能过多,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损伤心阴,也会导致心慌气短,头晕乏力。

图片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发现,中暑主要和心肺有关,或为暑热难以宣发,或为出汗过多,心血亏虚。因此,日常防暑和中暑的缓解措施就要以此为抓手。

中暑古称“中暍”,俗称“发痧”。从名字来看,就与刮痧疗法有莫大的联系。李氏砭法对中暑的治则为:刮拭督脉,足太阳、手厥阴经穴部位为主。


方案重点:

背部督脉膀胱经,肘窝及腘窝。

头痛,加刮头维、太阳经区域。

呕吐,加刮中脘。

昏迷,加刮人中。

抽搐,加刮太冲、合谷。

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重刮其经穴部位可提振阳气,蒸腾水液以宣泄内热,肘窝中曲泽穴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腘窝中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四穴合用称为四弯穴。重刮至出现痧点,可泻营血暑热,开窍醒神;中脘穴为任脉经穴,又是胃之募穴,可和胃止呕;人中、百会均为督脉之经穴,位于元神之府,为醒神开窍之代表穴;太冲、合谷分别为主血之厥阴经原穴和主气之阳明经原穴,四穴合用称为开四关,为镇痉之代表。

以上主要阐述中暑的刮痧方案,日常防暑亦可依方而行。

愿李氏砭法走进千家万户,藏医于民,民不疾困!

注:个体差异不同,上述方案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尽快送医。

图片

图片

刮痧请联系尚先堂客服预约,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图片

苏州尚先堂 | 无锡尚先堂

中医六法,砭法为一

以通为治,涤荡化瘀

内外妇儿,砭调诸疾

专于外治,无药而愈

李氏砭法,

绿色安全有效的中医非药物疗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