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植物札记 2023-07-24 发布于四川

有一年4月,朝气蓬勃的我在东川一农家饭馆吃饭,汤足饭饱出得店门来消食。突然路边一抹金色映入眼帘,一股惊奇油然而生。爬上地坎,妈呀,一个矮胖的基座伸出地面,托举着一朵巨大金莲。

粗犷的饭馆老板见我诧异,指到,这个地芭蕉哦,刚才你吃了它的茎子。又叫地母鸡,我们这里猪吃得多。

我怒,不是因为我吃了猪食。而是,这分明是那个无比神圣的佛教六花之地涌金莲嘛!怎么叫这么俗的地母鸡,还给猪吃呢!西游记第二回,讲猴子它师傅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讲得真是妙呀,你听那形容:

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你看天花乱坠我们嘴上常用,一听便知它是夸张的修辞,地涌金莲平日用得极少,却没想到真真正正有个地涌金莲。而且这个地涌金莲是中国特有种,只产于云南中部至西部。

托起这朵金莲的基座,是它的假茎;那朵金莲,是它的球穗状花序。那金灿灿展开的层层花瓣,是已展开的苞片,中间似未开放的花心部分,是还未展开的苞片。那它真正的花呢?那藏在每片苞片之间,那小小的一圈圈排列的就是喽。

  

    ( 先花后叶)

 细细看它的外形特点,真真正正是一朵地里涌出来的金色莲花呀!这名字起得真是,妙笔生花,精妙绝伦,无与伦比,我词穷了!

那么追问来了,我国古代怎样给植物取名?现代怎样给植物取名?国际上又如何统一植物名称?

中国有五千年文化,汉语博大精深,最早人们活动范围有限,发现的植物也有限,那时起名字是比较简单的,如诗经等中就出现的蓬、葛、麻、萝、桃;也可以根据植物的某一显著特征,用语言进行描述,取形态的向日葵、罗汉松、两面针、狗尾草、合欢、鸡冠花,取颜色的一品红,紫草、蓝雪花,取性状的忍冬,取产地的番薯、番茄,如地涌金莲就是形态加性状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植物也越来越多,已经被使用的词不好再用,难道要用长长的一串描述短语来当名字吗?而且各地可能对同一物种有不同的名称,就比如这个又叫地母鸡的地涌金莲;又或者不同的特种取了相同的名称,像现在到处有不同长相的格桑花。这可就有些乱套啦,更别提国际交流增多,植物学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用统一的体系和名称才方便。

各国的植物学家们在线等这个解决办法。终于,十八世纪伟大的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于1753年提出了植物双名法。跟人一样,有姓有名,双名之后再附带人名。植物学家们将有亲戚关系的植物并入一属,用同一个姓,各种之间不得重名。林奈将丁语作为命名语言,这与拉丁语曾是欧州有广泛影响的官方语言,且现已是不会发展的死语,可避免争论。

在此之后,各国学者就按林奈的方法,将本国已有植物配上有名有姓的拉丁名,作为学名,我国原有的植物名称就称为中文名,当然也可以翻译一个英文名。但是要辨认某种植物,看拉丁名是绝对不会错的哟!

再看地涌金莲,中文名叫地涌金莲,学名就是Musella lasiocarpa (Franch.) C. Y. Wu ex H. W. Li ,Musella是它的姓,因为它是单属种,有这个姓的就它一个啦,lasiocarpa是它的名,Franch.C. Y. Wu ex H. W. Li三位都是命名人。

有了统一标准是好事,但是我还是更爱这优美的中文名啊,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