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大号科考船探访记

 阿奇旅拍专栏 2023-07-24 发布于江西

​在三月春暖花开的一天,我们乘车前往珠海高栏港口, 开启了探访“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之旅(以下简称“中山大学号”科考船)。

车行一个多小时,直达高栏港码头。下车后就看见了泊在港口的“中山大学号”科考船。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首任船长蓝明华(右一)带领他的大副及助手,走上码头,热情洋溢地迎接我们。

​大家初次见面,相互介绍、热情握手,开启了登船参观学习的序幕。

​登船之前,大家迫不及待地走近这艘科考船,一睹芳容​,拍照留念。

​​我们也拍一张留存纪念。

​然后我们登船来到会议室。船长蓝明华向我们介绍了科考船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他投身于海洋科考领域,为海洋科考工作保驾护航的航海探险经历。

​​据介绍:“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于2019年10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2020年8月命名下水、2021年投入使用,其船身长114.3米,型宽19.4米,总吨位6800吨,续航能力达15000英里,船上可容纳100人(包括24名船员和76名科考小组成员),船上装备可以支持为期60天的出海科考任务。迄今为止,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科考船。

​通过观看微党课《秉承“蓝色信念”,逐梦强国新征程》和南极科考纪录片,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受益良多。

​我们从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海洋观、我国海洋认知与海洋战略的调整、海洋科考的重要性、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中山大学的蓝色信念与坚持向海图强,奋勇向前的追梦史。

​​微党课视频/离开蓬塔。

​微党课视频/箱式取样。

​初次远航,身手不凡。2022年度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全年共执行海上航次14次、其中7次海洋科考航次,海上作业时间为160天,总航程达10294海里。经受了惊涛骇浪的恶劣天气严峻考验,提升了乘风破浪不畏难的航海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航海任务,为海洋科考工作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强劲保障(微党课视频/海上取样)。

​从船上走廊的宣传展板上,我还了解到中山大学承载着历代优秀前辈们向海图强的宏大梦想,从“小舢”起步,到营建“大船”,打造“国之重器”,大力建设一流的海洋学科群的发展理念和追梦践行足迹。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启航运营,成为助力中山大学战略发展的重器;既是面向全球海域的 “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也是中山大学培养海洋学科群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 “海上移动育人实习基地”,还是今后开展国际海洋科研合作的开放平台(图为科考船大厅)。

科考船如同一座移动的高楼大厦,图为乘坐电梯上下的楼层指示图。

​我在驾驶舱遇见年轻帅气的蓝明华船长,趁他闲暇之余聊了一会。得知他是1978年7月生人,广东平远热柘人(图为蓝船长与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来源于网络)。

​2002年,他从海洋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探宝号”、“海洋四号”、“奋斗五号”和“海洋六号”四艘船上从事过探海之旅。曾任“海洋六号”船船长兼党支部书记,参与过为期四个月的南极科考探险之旅,在自己的航海生涯中书写了精彩的篇章。他一直奋战在海洋地质调查海上一线,其突出的贡献得到上级的肯定,曾被评选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第三届杰出青年(图为蓝船长在南极科考航海途中/源于网络)。

2021年3月,经过层层择优选拔,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经历过惊涛骇浪锤炼,见识过海洋大千世界的蓝明华,加入了中山大学的行列,担任“中山大学”号科考船首任船长(图为《手机拍客记》版主欣欣向荣与蓝船长合影留念)。

​我们参观了宽敞明亮的现代化驾驶舱,体验了一番驾船出海航行的快感,有不少人还拿起船长的望远镜远眺蓝海,过了一把当船长的瘾。

​我们还依次参观了船上的信息中心、工作舱,海上图书馆、船员生活区域等处。这是船员向我们介绍海洋科研取样贮存程序。

科考船信息中心。

​海洋科研化验室。

​甲板上的海洋科研机械设备。

​海上图书馆。

​休闲区域一角。

​多功能厅一角。

​海上餐厅。​船员卧室。​​海上健身房。​交流学习。

​科考船一角。

这艘科考船上的甲板平台,可供大型直升飞机和无人机起降停泊,可为海上科研后勤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图为中山大学数学学院师生们在甲板平台合影留念)。​

​经过半天的参观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山大学的决策者在参与建设海洋强国方面的远见卓识,也十分钦佩“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蓝船长和他的年轻团队,为他们点赞点赞!

万里征途不言远,乘风破浪勇毅行。我们相信:“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一定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考船旗舰,在实现中国海洋科考强国之梦,助力中山大学的海洋科研学科群奋力崛起的征程中,将会谱写出更多精彩璀璨的新篇章!

点击欣赏原创小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