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儿子犯了死罪,朱元璋大怒,处死了儿媳汤氏。随后,还不解气,又把亲家汤和夫妇叫来问罪:“你们是怎么教育的女儿,把我儿子带坏了?” 汤和吓得跪在地上一直赔不是:“是臣教女无方,臣罪该万死!” 汤夫人痛失爱女悲痛难耐,她接着怼了朱元璋一句:“嫁给了朱家,是朱家的人。”言外之意,我还没怪你们朱家把我女儿带坏了呢! 可能对于女人来说,女儿都没了也没什么好怕的啦。 朱元璋竟被怼地一时说不出话来,而一边的汤和则吓破了胆,他紧攥着夫人的衣服示意她赶紧住嘴。 几个月后,平静下来的朱元璋也觉得过意不去。 他又召来汤和说:“鲁王妃不是还有个双胞胎妹妹吗?就再嫁给鲁王吧。” 在朱元璋的眼里,这是抬举汤家。 汤和也只能乖乖领旨谢恩。 鲁王正是汤和的女婿,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朱檀。 朱檀作恶多端,不思进取,迷恋仙药,犯了罪为保命把罪名统统推给自己妻子,这样的男人实在不是做夫君的好人选。 可君命不可违,汤和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小女儿再跳入火海。 汤和,可以说是朱元璋创业路上的一大贵人。 当年朱元璋不过是皇觉寺里一个吃不上饭的穷和尚,正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信邀请他投靠郭子兴的起义队,朱元璋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后来,在朱元璋打天下之际,汤和从南打到北,一刻也没闲着,立下了很多的汗马功劳。 朱元璋登基后,为了拉拢功臣,便与功臣结成姻亲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汤和的女儿出生没多久就被朱元璋盯上了,将她许配给了同龄的鲁王朱檀。 当时来看,这是个很不错的归宿,汤和夫妇对这个女婿也很满意。 朱檀既受宠又有才气。 他的两位舅舅都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功臣,很受重视。生母是郭宁妃,也十分受宠。 马皇后去后,郭宁妃直接掌管后宫,成了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 爱屋及乌,朱元璋对朱檀也十分看重。 他出生50天就被封为鲁王,成为了明朝最小的藩王。 朱檀也争气,他谦逊好学,头脑聪慧,自小饱读诗书,妙笔生花,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喜爱到了极点。 汤和夫妇对女婿固然满意,但同时也有不小的压力。 两人15岁那年,朱元璋亲自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后,离开南京,去了山东兖州的封地。 临行前,汤和夫妇再三嘱咐女儿一定要好好服侍鲁王,千万不可惹怒了他。 年幼的汤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满怀期待的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兖州是繁华之地,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频繁,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檀的宠爱。 夫妻二人也没有让父母失望,一开始励精图治,把兖州管理得国富民强。 但几年后,朱檀守着富足的封地,人也变得飘飘然起来,开始贪图享乐。 他大兴土木,在兖州城外建了一座园林,常常与鲁王妃留宿在那里。 而这正是朱元璋最无法容忍的。 他为了保障皇室成员的安全,曾在《皇明祖训》中立下规矩,藩王们要常怀警备之心,日夜不可怠慢,身边带刀侍卫不可离十丈地。 朱檀显然缺乏安全意识,为了享乐,他与王妃常常私自在外游玩,夜不归宿。大大违背了父亲的旨意,让朱元璋非常生气。 为此朱元璋严厉训斥了朱檀,但对朱檀来说不痛不痒,他觉得惹怒父亲也不过如此,更加放肆。 朱檀与王妃继续到处游逛,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在游玩中还认识了不少的道士。受其影响,朱檀开始信封道术,迷恋长生不老仙丹。 从此,鲁王府里常常烟雾缭绕,焚香诵经之声不绝于耳。 为了让仙丹起到更好的效果,有道士建议用100个8岁阉割男童做药引,朱檀鬼迷心窍开始派人在兖州大量抓捕男童。 而鲁王妃不但不予以劝诫,还帮助丈夫为非作歹。 一时之间,兖州城被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家有男童的更是连门都不敢出。 兖州城民怨沸腾,消息也很快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朱元璋雷霆震怒,立即下令抓捕鲁王夫妇进京问罪。 到了京城,朱檀一口咬定此事都是王妃干的,自己并不知情。 朱元璋本来就护犊子,抓住这个借口直接杀掉了儿媳,给儿子实行了髡(kun)刑。 所谓的髡刑就是剃掉头发,在古代这算是一种耻辱刑,羞辱罪犯的人格。 但相对于他犯的罪,这样的判决未免太轻。可谁让人家是皇帝的儿子呢? 几个月后,朱檀又得了个黄花闺女,小姨子汤氏,美滋滋地带回了封地。 这次他仍不思悔改,继续练他的仙丹。 继妃汤氏吸取姐姐的教训,极力劝诫,可已走火入魔的鲁王根本就听不进去。 仅三年后,朱檀就因大量服用丹药,中毒而亡,那年他才20岁,还没来得及做出更多的恶事。 继妃汤氏余生虽孤单,但也不用再害怕受他连累,算是捡了一条命。 朱元璋一气之下,给了朱檀一个恶谥“荒王”,对这个儿子也是极其的失望了。 可毕竟是亲生的,朱元璋还是给儿子修建了豪华的陵墓,厚葬了他。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溺爱是悬在孩子头上的一把利刃。 朱元璋太爱自己的儿子,犯了错也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信号,反正有人替自己背黑锅,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玩丢了性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