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清被废的皇后回了娘家,还生下了龙子,清廷想要接回,娘家霸气回应:如果再来讨要孩子,我们就兵戎相见

 俊慧文史苑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1653年的一天,顺治突然召来几个大学士,问他们:“前代的皇帝们欲废除皇后,大致走什么程序?”大学士们一听就慌了,皇上这是要离婚啊。

赶紧劝诫皇上:“皇后无大错,怎能说废就废呢?”

顺治早有准备,他列举了皇后三大罪:性格泼辣、嫉妒心强;奢侈无度;没文化。

可是这三条,哪一条也不足以作为废后的理由。

于是,抵制顺治废后的人马一波又波地扑来……

礼部劝顺治:“您可是皇上啊,是天下之表率,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不能无辜休妻呀。”

孝庄太后不同意:“身为皇帝要以大局为重,怎可如此任性?废后可是会破坏大清与蒙古的友好关系的。”

还有人说:“你若不喜欢皇后就少搭理。另立东西两宫,反正你妃子多得是,干嘛非得废掉呢?”

强大的舆论攻势让顺治崩溃,他字字血、声声泪地说:“自结婚,我们就不合。”意思很明显,不是对错的问题,我们就是过不下去了。

我们现代人其实很容易理解顺治当时的心情,他就是不喜欢这个皇后,跟对错没有关系,他就想离个婚怎么就那么难呢?

大不了,大家鱼死网破。最后,顺治威胁母亲说:“你不让我离婚,我就去死。”

孝庄很无奈,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老母亲拿叛逆的儿子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即便她是皇太后也不例外。

就这样,任性的顺治皇帝一纸诏书就废掉了两年前刚娶来的皇后,降为静妃。从此皇上的《起居注》上再没有了她的记录。

按照规矩,被废的皇后通常是幽禁在皇宫内,结局也都是郁郁而终。

而在朝鲜史料《燕途纪行》和《显宗大王实录》中都记载了这位皇后,是被父亲接回了娘家,再也不用受宫廷束缚,余生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她是谁呢?

她叫孟古青,来自蒙古。出身显赫,父亲是蒙古亲王,姑姑是大清孝庄太后,祖先是征服亚欧大陆的成吉思汗。

孟古青从小在草原长大,过着骑马打猎自由自在的日子,且骨子里还流着成吉思汗的战斗基因,她性格是豪迈甚至有些泼辣的。

这种性格,注定是无法在规矩严苛的宫廷中生活下去的。

清廷为稳固政权,一直贯彻“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可以说孟古青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嫁到皇家,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

1651年,北京城内举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盛大婚礼,顺治与孟古青两个不合适的人,从此走在了一起。

可以说,这段婚姻在还没开始前,就被顺治判了死刑。

顺治是一位叛逆的少年天子,这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

他是6岁坐上皇位的,由叔叔多尔衮摄政,他不过是多尔衮的一个傀儡,备受欺压,很多事情敢怒不敢言,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命丧黄泉。

长期压抑的生活环境,使他的心理也变得扭曲,他痛恨多尔衮,与母亲孝庄也非常不合。而孟古青恰恰就是多尔衮摄政期间与孝庄给他挑选的皇后。

他有多恨多尔衮呢?在多尔衮去世后,他竟对其挖棺鞭尸。他有多恨多尔衮,看孟古青就有多不顺眼。

他还因为孝庄对他管教过严,对母亲非常不满。有次,母亲大病顺治都没去看她一眼,而孟古青就是孝庄的亲侄女。

所以说,在顺治还未见到新娘之前,就已经对她非常不满了。

在这种情况下,孟古青刚一嫁过来,就坐着是错,站着是错,喘气是错,甚至活着都是错。总之,他的一切不满,都是因为他不爱。

当然,两个人也确实不是同一类人。

就拿消费观念来说,顺治是一位勤俭节约的皇帝,他为百姓减免了很多苛捐杂税,自己也从不奢侈浪费。

孟古青从小被父母放在心尖上疼爱,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做了皇后她也不懂得节约,顺治非常看不惯她的奢侈之风。

孟古青也很看不惯顺治的抠门样,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又不懂得顺从,性格直爽,经常跟顺治大吵大闹。

其次,两人在精神上也很难沟通。顺治从小来到北京,他喜欢汉文化,是个妥妥的文学雅士,他喜欢的是像董鄂妃那种柔顺又有文化的女子,两人在一起可以对诗吟赋。

孟古青呢,在科尔沁草原长大,喜欢骑马、射箭、打猎,属于疯狂的野丫头类型。

如此来看,夫妻俩人也确实不合适。苦苦熬过两年,顺治是忍无可忍,孟古青也过得很憋屈,不想伺候了,俩人一拍两散好了。

据说,孟古青回到蒙古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还生下了一个皇子。清廷担忧皇子长大后会痛恨朝廷,借助蒙古的势力向清廷发难,所以多次派人来要接孩子回宫,均被拒绝。

我相信孟古青是有这份傲气的。

如果朝鲜史料记载属实的话,孟古青是幸运的。

与其他朝代同为政治联姻的废后相比,她没有被幽禁在皇宫内等死,而是能够回到自己热爱的家乡,重新过喜欢的生活,这在那个封建社会实属难得。

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娘家背景实力强盛。

怪不得说,女人最好的嫁妆是有个强大的娘家。

如果女儿需要,娘家人永远都在,如果不需要,他们只会默默守护,不逾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