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要将16岁的女儿嫁给55岁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扑通跪下:老臣有妻子啊

 俊慧文史苑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尉迟敬德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个武功高强的莽夫。

但根据正史对他的记载,尉迟敬德绝没有那么简单,他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曾数次表现出不同寻常的智慧。

玄武门之变,是尉迟敬德察觉到局势变化,劝李世民杀掉亲兄,保全地位。

战争中也是他奋勇杀敌,拼死护主,一箭射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事后去通知李渊,这个重要的任务也落到了他的身上。

他对李渊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

李渊深知大势已去,不信也得信,但他的这番话完美的保全了李世民的名声。

据《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变结束时,秦王府群情激愤,也是他提出不要扩张事态,还为太子和齐王遗党求情。

当时,李世民欲铲除太子和齐王的全部遗党,拟了一份一百多户的大名单,让部下去抓来全杀了。

尉迟敬德劝道:“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之党,非取安之道。”

李世民听了他的话一下惊醒,如此杀戮必会惹来更大麻烦。

于是李世民马上决定,化干戈为玉帛,对太子和齐王遗党采取和解策略,使他们都放弃抵抗,稳固了李世民的政权。

玄武门之变,从出谋划策到稳定大局,逼李渊退位,整个过程尉迟敬德都干得非常漂亮,这绝不是仅靠勇猛过人的武力就能做到的 。

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敬德更是他十分看重的大臣。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高居第七位,比一代战神李靖还高出了一位。

但后来,尉迟敬德因立下大功,居功自傲,在朝堂上时常表现出飞扬跋扈之态,得罪了不少人。

一次,李世民设宴款待功勋之臣,尉迟敬德来晚了,当他看到居然有人的席位在他上面,他过去拎起对方问道:“你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座位在我之上?”

坐在他下席的任城王李宗道,赶紧站起来打圆场。

结果,愤怒之下的尉迟敬德竟回过头来,给了他重重的一拳,差点把李宗道的眼睛打瞎。

李世民非常生气,说了一句话,让尉迟敬德听了脊背发凉。

他说:“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

意思是,我以前以为汉高祖处死韩信和彭越是高祖的错,如今才明白,治国最重要的是赏罚分明。

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尉迟敬德,虽然李世民并没有处罚他,但他行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没过几天,李世民就找到尉迟敬德说:“朕打算把小女儿嫁给你做妻子,怎么样啊?”

尉迟敬德惊出一身冷汗,他赶紧跪地说:“ 臣的妻子虽然鄙陋,但曾与臣共贫贱。臣虽然读书不多,但也知道古人富了不能抛弃糟糠之妻。”

尉迟敬德的反应极快,答复更是颇有水平。

虽然古代皇帝采用联姻的手段来笼络大臣,是稳固皇权常见的手段论功劳李世民把女儿嫁给他也是情理之中。

但当时尉迟敬德已经55岁了,比李世民还大14岁,既有发妻又有儿孙,而公主却只有16岁。

这种年龄差距,在古代只有最穷苦的人家为了生计卖女儿才有可能。

而年轻的一国公主,下嫁给年过半百的老头儿,这不合常理。

聪慧的尉迟敬德立刻明白,嫁女并非皇上的本意,皇上实际上是借此理由让尉迟敬德明白,自己确实老了,该退休了。所以,他果断拒绝。

拒绝皇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会掉脑袋。

但尉迟敬德的答复既顾及到皇上的面子,又在向皇上表明他念旧妻,自己绝不是忘恩负义的人,让皇上更加信任他。

不得不说,尉迟敬德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在宴会之事后,李世民很怕尉迟敬德这暴脾气再捅出什么乱子来,让他为难。

他真心想让曾经帮过他的功臣得以善终。如果主动命令他回乡养老会让功臣失了面子,经过深思熟虑后才想出这么个隐晦的方式。

如此,既照顾了尉迟敬德的面子,又不会影响到君臣之间的关系。

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这个结果正是他想要的。几天后,尉迟敬德便上书告老还乡,李世民当即应允。

从此,他再不问世事,寿命比李世民还要长,终年74岁,谥曰“忠武”。

尉迟敬德以高超的武艺、勇敢的精神、不同寻常的智慧和忠诚的品质,最终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大臣。

当然,尉迟敬德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仅因为他自身能力的出色,也是李世民能够慧眼识才,并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的结果。

士为知己者死,尉迟敬德回报给了李世民超越“以命换命”的行动。

没有尉迟敬德,也就没有唐太宗,更不会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所以,君臣二人算是相互成就了对方,也在青史上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的君臣佳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