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发现手脚一年四季都是冷的,特别是冬天睡一晚上都没暖起来,在中医上那就说明身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中医看来,手足发凉归属于“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证”有寒热之分,寒证乃由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末所致,热证系由热盛伤津,热邪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四肢所致。所以手足发凉并非单指是一种疾病,而是提示人体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一种症状。 手脚发冷大致有这几种原因: 心阳不足所谓“心手相连”,手是由心支配的,手上有心经、心包经;手是四肢的末梢,最能反映心脏循环功能和气血通畅情况。 人的心脏不断跳动,心能生火,心的热量主要传导到小肠,一小部分就传到手上,手冷就说明心脏的力量不够了。 而且,心脏与小肠相表里,心脏的火会下传到小肠,小肠利用热能来消化食物,脚的温度又是由小肠的温度决定的,脚冷代表心火不能下移到小肠。 所以测试一个人心脏强不强,摸摸手温就知道了。 一个人的手脚是否四季温暖,直接反映出心阳是否虚弱。手冷的话就要高度重视了,如果还有手麻现象,因为这是心脏病的前兆。 手冷脚冷的人就是中医说的“阳虚”体质,阳虚的人容易感受风邪、寒邪,也是最适合“桂枝汤”的人群——也叫“桂枝汤体质”,特别容易感冒鼻塞流涕,患过敏性鼻炎,还有手脚易凉。 由此可知,手脚冰冷是心阳不足所造成的 , 经方中有许多能够强壮心阳的处方 , 如四逆汤 , 瓜蒌薤白桂枝汤 , 桂附八味丸 , 温经汤 , 当归四逆汤等 , 都是可以增加心阳的处方。 此外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主不明,心神失养就会出现失眠、心悸、头晕。更有甚者,倪海厦老师认为,在女性乳汁和月经同源,一旦心脏出了问题,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全部的乳汁排到子宫,变成月经出来,就会有一部分遗留在乳腺里,从而形成了乳腺癌的物质基础。 乳腺癌的根源就是心脏因各种原因受损(情志、药物等),导致心力不足使乳汁无法完全的下达子宫,在生理期过后,仍然有残余的奶水停留乳房中不去,这就是乳腺癌的原因。 肾阳虚衰肾阳又称“命门之火”、“真火”或“真阳”,具有温煦、运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肾阳到五脏,则发五脏之阳气,促进脏腑的温煦、推动功能,为人体阳气之根本,可以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 如果肾阳不足,人体得不到阳气的温煦,常伴有畏寒肢冷、腰酸、精神萎靡、下利清谷、夜尿多、脉沉微、舌淡胖等。由于手足处于人体的末端,是阳气不易到达之处,所以阳气不足更容易出现手足发冷发凉。这时就需要补肾助阳、温中散寒了。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是由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盛而致。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成。 长期脾胃虚寒,运化不足,阳气不易滋生,难以输布四肢末端,可引起手足不温。同时可兼有胃口差、腹胀或腹泻,治疗上应温中健脾。 血虚寒凝多见于失血、月经失调患者。血弱不能充养四肢,加之感受寒邪,会使血液循环凝滞变慢,影响阳气外达四末:不仅会出现手足冰凉,还可有头晕,面白,肢麻体痛,经量少色暗,舌淡瘀紫等症。 治疗上应该养血散寒,温通经脉。 外寒里热外寒里热,又称“寒包火”、“表寒里热证”等,《医学心悟》上说“其人素有郁热,而外为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是也”。意思就是外寒包裹内火。 由于目前冬季暖气的普及、夏季空调的使用、饮食结构的改变(偏于辛辣油腻)、工作压力变大(情志化火)等因素,该证型在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记得以前碰到过一个女患者,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燥热出汗,白天则畏寒怕冷,手掌像练过“玄阴绵掌”一般冰冷,她就是风寒束表,心火内盛,典型的“寒包火”。 她发病的根源是肺气不足,无力助心火以驱散风寒,只能借寅时(凌晨3-5点钟)肺经气盛才能发汗解表。后来碰到一位高明的大夫,用补中益气汤补肺以助其宣发之力,才药到病除的。 其实,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肺为华盖,居膈上之阳位,属娇脏,易受外部风寒湿邪、内伤火热侵袭,因此,“寒包火”证在肺系疾病中尤为常见。 一旦出现气机紊乱,升降失调,热邪闭遏,阳气郁遏在内,不能外达四末,可引起手足发凉。 另一种是热结胃肠之里热炽盛证,一方面可见到口渴欲饮,腹满硬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等实热症状,同时又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则可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即如《景岳全书·传忠录·虚实篇》所说:“大实之病,反有赢状”。 治疗上不能单纯扶阳,应该表里双解,清热生津,透邪解郁。 总之,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说:“有诸于内,必行于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病矣”;手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