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7月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四大题,23小题,共8页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中,所写之“情”是人与人相处的高尚关系——等于是一种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这种情,绝不限于男之对女(或女之对男),可以扩及于人之对物,或对一切不幸的事与境。这是最广博、最崇高的“情”。
曹雪芹把男女之间的“爱情”命名为“儿女私情”(第五回曲文《乐中悲》)。这就表明:他讲的“大旨谈情”虽然也包括着若干“儿女”之“私情”,真正目标却是一个博大崇高的“公情”。
汉词语中并无“公情”一说,这是为了解说而姑且“杜撰”而为之。“公情”何在?即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为普天下女儿之不幸境遇命运而痛悼。
曹雪芹选取了女儿作理想的用情之对象,展开了他如何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一切是“体贴”。换言之,古人已说过的“换我心,为你心,方知相忆深”,即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方能体会到别人的真正的悲欢哀乐,苦楚辛酸,然后方能真正地给以同情与慰助!
“体贴”不见于孔子经典中,但他教导门人弟子说是“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接近“体贴”。
然而,孔子是消极的“勿施”;曹雪芹则是积极的“施予”。孔是推己及人,先己后人;曹则是先人后己,甚至是“为人忘己”或“有人无己”。
《红楼梦》因何而生?为谁而作?历来说法虽多,切合实际的是“自传说”。但所谓“自传”,并不同于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自己的“传记”。“自传”当然只是个简明方便的“示意”罢了——作者是通过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几个重大的哲思与期望。这一点,其实不复杂,也很明显,然而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解,以为乃是“写别人”的讽刺书,乃至“揭秘”的骂世书。
请您暂“放下”那一切纷纭的揣测,且听笔者的讲说,循着这条理路往前走走,试看如何。
书中第二十五回有一首咏叹“通灵宝玉”(即主人公贾宝玉)的绝句,实为理解全书、打开“红楼迷宫”的一把金钥匙,其诗云: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自从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这好了,诉与我们读者的,“大旨”已明确无误了:此石经娲皇之炼,本是“补天”之材,不想单单遭弃,自惭自悼,不知已历几千几万岁月了。这日忽来僧道二仙,坐于此处“高谈阔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次后遂谈及人世的“富贵荣华”的乐事。只因这一来,便“打动”了石头的“凡心”,务欲下世投胎,去“受享”那人间世的快乐。
然而,等到它真的到了人世间,目睹身亲,百般滋味,方知二仙之诫不差:人世并不如所遐想的那么美,众生之处境、之命运,乐甚少,甚而苦实多——女儿尤其如是!
其次,石头之来,寻一“富贵温柔之乡”,原为“受享”,但一经亲历,又知物质享乐一点儿也不能满足他的灵性之所求,故曰“富贵不知乐业”。贾宝玉“别号”叫做“富贵闲人”,何义?浅解以为此乃“奇福”:又富贵又闲暇!
完全错了!雪芹妙笔是说:于富贵利禄场中,我是无缘的“空闲”人,两无交涉!
他又号“无事忙”,此又何义?
原来,“富贵闲人”既是与财富和荣誉无关之意,此之乃谓“无所事事”,又即:我之所忙,不是奔竞利禄名位,而是为了“无事之事”而忙——为了众女儿而忙,为她们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
一句话,他要过的是诗人逸士的高层精神生活,而这与世俗的价值观念是抵触的。是以世人诽谤讥嘲为“疯傻痴呆”。这种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于是石头悟了:娲皇炼石补天,原为济世利人,身为石头,原非为“己”而来,还应依循娲皇遗意,以“利物济人”为事业。
悟到这里,这才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情”字!
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情和欲正是针锋相对的实质(理念与行为),而“外相”有时相混,世俗常人,往往不辨而妄思。
从此,石头矢志以“情”为己任,乃至可称之为“情教”的教主,博施的“情圣”!
可以毫不张皇其词地说:一部《红楼梦》,是演情而辨欲之书。
(摘编自周汝昌《与中华文化之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曹雪芹把“情”解释为“儿女私情”,但我们可以将他所谈之“情”扩充为对一切事物的关怀、同情、怜悯、仁慈、体贴。
B.关于《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自传说、讽刺说、骂世说等不同的解释,这些说法都源于持论者对《红楼梦》的错误理解。
C.作者将第二十五回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比作“打开'红楼迷宫’的金钥匙”,是指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真正的主旨。
D.周汝昌赋予了“无事”两层含义:“无所事事”和“无事之事”。前者指向世俗的利禄名位,后者指向众女儿的悲欢离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极具博大崇高之“公情”,实际是曹雪芹自己对待女儿的心境与行止的写照。
B.《红楼梦》并不为表现宝黛爱情悲剧,因为儿女私情不过是为己的“欲”,和“情”是针锋相对的实质。
C.作者将曹雪芹的“体贴”与孔子的“勿施”进行比较,意在说明《红楼梦》中的“情”符合儒家道德。
D.僧道二仙携石入世的目的,是要让他目睹世人的痛苦,从而领悟并振作,担当起“利物济人”的事业。
3.下列各项《红楼梦》引文中,不能佐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士隐叹息道:“老先生莫怪拙言,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大凡古今女子,那'淫’字固不可犯,只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
B.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C.只因那宝玉闻得傅试有个妹子,名唤傅秋芳,也是个琼闺秀玉,常听人说才貌俱全,虽自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
D.(宝玉)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到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
4.《红楼梦》的“自传说”最先是由胡适提出的:“《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结合材料看,周汝昌对“自传”的理解和胡适有何异同?
5.作者是如何循着“理路”逐层深入,推导出《红楼梦》中“情,是为人的,无私的,忘我的”这一结论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巴金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
(选自巴金小说《家》,有删改)
文本二:
曹禺
[是午后二时的光景,宾客们正在用喜酒,新娘的花轿就快要抬进来了。]
 新:(沉浸在苦痛的思索里,几乎未留心她们已经出去,恍恍惚惚地踱来踱去,顺手取起一枝梅花,望了望,又苦痛地掷在桌上。沉闷而忧郁的声音,低低说出来)啊,如果一万年像一天,一万天像一秒,那么活着再怎么苦,也不过是一睁眼一闭眼的工夫。做人再苦,也容易忍受啊!(略顿)因为这一秒钟生,下一秒钟就死,睁眼是生,闭眼就是死。那么“生”跟“死”不都是一样的糊涂?就随他们怎么摆布去吧!反正我们都是早晨生,晚晌死,连梦都做不了一个的小蠓蠓虫。唉,由了他们也就算了。(到此仿佛完全静止,突又提起精神。)不过既然活着,就由不得你想的这么便宜。十年的光阴。能自由的人也许觉得短促,锁在监牢里面的。一秒钟就是十几年见不着阳光的冬天哪!(深深地)活着真没有一件如意的事:你要的是你得不到的,你得到的又是你不要的。哦,天哪!
[觉慧抱着一大束梅枝,由正中门生气勃勃地走过来。]
 慧:大哥,鸣凤呢?
 新:出去了。(长嘘一声)
 慧:(笑着)大哥,我就怕看你做成这么一副受苦受难的耶稣相。
 新:(苦笑)是做么?
 慧:(鼓动地)那么,你为什么不闯一下呢?
 新:(沮丧地)有什么个值得?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
 慧:(不觉放下梅花,同情而兴奋地)就这么悲观?大哥你就这么看得透?生下就为着死?(突然愤慨地)我们活都没活够,祸都没闯够,我们……
[远处忽然鞭爆大发,一阵非常热闹的琐呐声,夹杂远远人们的喧嚣。]
 新:(不觉立起)这是什么声音啊?
 慧:(讽刺地)这就是活着的声音,大哥的新娘子大概是到了。
女仆们:轿到了!……新娘子来了!……快去看!走啊!到了!到了!
 妈:(一路嚷嚷着)好了,好了,新娘子到了,花轿到了。(对觉新笑嘻嘻地)大少爷,这可该吃你喜酒了。快出去,快戴上花,接新人吧。(走近要为觉新戴上)
 新:(不觉闪避着)黄妈,我,我有点闷气。你,你先出去给我倒杯茶来。
 妈:(连忙)也好。(立刻由偏门下)
 慧:(方才己跑到正门外望,现在忽然跑回来。急促而痛切地)大哥,大哥,你再想想吧!这是你一生的事情啊!(急切)你,你,你就闯一下吧!我劝过你四次了,我给你预备过!(匆促地望了一下)你,你现在决定走。还来得及……
[由正中门跑进觉民和琴小姐。两个人也都是气愤愤的。]
 民:(欣喜地)大哥,你在这儿!我们到处找你,你好一点了么?
琴小姐:(踌躇地)大哥,新娘子已经在大门口啦,你,你还不去?
 慧:(认真地)琴表姐,你忘了跟我们一块儿在这屋里读书的人啦?
琴小姐:(诚挚地)我,我怎么会忘记梅姐姐?(深切的同情,望着新)不过事情已经延迟到现在,我,我简直看不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慧:(固执地)有,有办法,有!只要有决心!(忽然)大哥,你不能再犹疑了,(恳切地)这不是人家的事啊!
 新:(仿佛自语,长嘘一声)怎么样呢?
 慧:(冲动地)走,走,现在还不太晚,还来得及。你可以先到我的同学家里……
 民:(忍不住叫出)这是不可能的。觉慧,你这是……
 慧:什么叫不可能?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
 氏:(由正门探出身来)新郎官预备好了么?
琴小姐:(连忙)好了,就好了。
 氏:(也探出身)快出来吧,外面人等着呢!
 民:是啊,就出来。
[沈、王二氏立刻匆匆又走开。]
 慧:怎么样,大哥?
 新:(立起)不,没有这种办法。
 民:觉慧,你那是纯粹小孩子的话,这件事只有慢慢……
 慧:(性急)慢慢,慢慢,现在事情都遇到头上,你还叫大哥……
[克明仓促由正中门上,后随袁成与苏福,衣服穿得十分整齐,袁成手中捧着一顶两边各插一条金花的博士帽。]
高克明:明轩,你怎么还不出来?
 新:就来。
[外面老太爷的声音:“克明啊!”]
高克明:是,爹!
 民:(不得已)大哥,你去吧!
 慧:大哥,你不去!(更激烈地)大哥,你要大胆,大胆,大胆,永远的大胆!
 新:(苦笑)大胆,大胆?我要想到这个家呀,觉慧,我不能够随便一个人大胆的。
(选自曹禺话剧《家》,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父亲用“拈阄”的办法来决定儿子婚配对象这一情节,体现了旧社会封建家长的独断与荒谬。
B.“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了这一消息给觉新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C.觉新的悲剧是他懦弱隐忍造成的性格悲剧,也是由他特殊的出生环境造成的命运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D.“死就死了,我们生下来就为着死的”表明觉新对自己的婚姻充满了失望与无奈,已抱定了必死之心。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觉新“用铺盖蒙住头痛哭”,这一细节生动地反映了觉新痛心不满却不敢让人知道,体现了他性格的隐忍懦弱。
B.文本二中觉慧反复劝说大哥“出逃”,先是直接反问,晓之以理;接着回忆往昔,动之以情;最后给出策略,鼓励出走。
C.文本二中的人物对话多处使用了省略号,都表现了人物说话时欲言又止的情态,体现了戏剧语言含蓄委婉的特点。
D.文本二中多次写到“梅花”,这既暗示着觉新正在思念的是钱家表妹梅小姐,也是对他们二人纯洁美好感情的象征。
8.根据文本二的内容,概括觉新、觉慧的形象特点。
9.这两个文本内容相近文体不同,艺术效果也不一样,读书小组要为此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从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两个角度,任选其一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子昂上言①: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2)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14.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浪淘沙·北戴河①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③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①本词为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当时新中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②谁边:何处,哪里。③碣石:一说在河北昌黎碣石山,毗邻河北省秦皇岛市辖区北戴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展现了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气势磅礴。
B.上片写大风大浪大雨汪洋,景中含情,以雄浑壮美的意境传达博大的胸怀和豪迈气象。
C.上片“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寄托着作者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
D.下片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简括而鲜明地勾造和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
16.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缅怀少年得志的周公瑾,借以表达心中情怀。《浪淘沙·北戴河》下片,毛泽东追思魏武帝曹操并化用曹诗中“秋风萧瑟”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
2)《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有二弦”,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竖箜篌的弦数还有另一种可能。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     ,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不绝如缕;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千米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      ② 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___________,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18.请在下面横线处按要求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不绝如缕”中,“不绝如缕”使用错误,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
②“成了扁圆形”说明恒星的样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据此推知前面横线上可以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
③“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中的“各种各样”也可以替换为成语“______________”。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今社会,信息载体和媒介不断演进,发布和推送技术不断更新。“我们处在信息的功能不断被赋予、价值不断被发现、服务不断被定义、边界不断被突破、版图不断被扩大的时代”,“智慧信息不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业态规制、认知途径,更改动人们传播、使用、生产信息的观念、行为、习惯,同时还引领着社会的趋势”。
随着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的进步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后出现的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的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活动课要及时精选有代表性、跟进信息发展趋势、切合学生实际的恰当媒介,尤其要避免使用学生接触不多或专业门槛过高的媒介,优选微信群、融媒体、网络推文等适宜操作的媒介。
21.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五一前后,淄博烧烤火出天际,全国各地游客纷纷“进淄赶烤”。对此,广大网友纷纷评论:
“我们吃的不是烧烤,吃的是一种情怀。”
“淄博卖的不是烧烤,而是那种沁入人心的烟火气和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还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努力的样子。”
“神气什么啊,都是炒作罢了!”
“淄博烧烤也只会一阵风,就跟所有网红一样,红火之后一地鸡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A    4.①同: 周汝昌认同胡适关于《红楼梦》是对曹雪芹身世、经历的真实叙述的观点。
②异:胡适认为曹雪芹是为了抒写他的“忏悔”;周汝昌则认为所谓“自传”并非“传记”,曹雪芹是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探索“人”“人性”“人生”“人世间”“生命价值”等重大的哲思与期望。 5.①作者从咏叹“通灵宝玉”的绝句切入,分析出同情人世间众生尤其是女儿苦难处境、命运的观点;
②通过对“别号”“富贵闲人”的解说,得出鄙弃富贵利禄的观点;
③通过对“无事忙”的分析,得出为众女儿的悲欢离合而忧伤焦虑的观点。
6.D 7.C    8.①觉新是一个受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虽然也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仍选择为家庭牺牲自己幸福,善良、懦弱的封建家庭少爷形象。②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年轻单纯、思想激进、不满封建家长对婚姻的干涉、具有反抗精神的叛逆者形象。    9.“情节安排”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说,能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文本二是戏剧,主要通过相对集中的舞台故事表演来反映社会生活。②文本一叙述了觉新从毕业、定亲到娶亲的全过程,选文主要是以觉新内心的矛盾作为主要情节;文本二写觉新娶亲过程,舞台表演在一个场景,以觉慧与觉新的矛盾作为主要戏剧冲突;③因此,文本一故事情节的时空跨度相对较大,文本二剧情紧凑集中,矛盾冲突相比文本一更激烈。
“人物塑造方法”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说,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文本二是戏剧,主要通过人物对白、独白、动作和舞台说明来塑造人物形象。②文本一通过交代故事背景、并主要通过觉新的心理、行动细节描写表现觉新作为封建家族长孙的顺从隐忍性格;文本二写觉新娶亲过程中,主要通过觉新的内心独白,以及觉新和觉慧、觉民、琴小姐等人的对话来表现众多人物形象特点。③因而,文本一觉新的形象更加完整,心理描写更能让读者理解他的无奈。文本二在觉慧、觉民等形象的对比下,觉新的保守懦弱更加鲜明。
10.E H O 11.B    12.B    13.(1)后来人中有的凭个人的见解而仓促贬低他,人的才华见识,的确相差极大。
2)而今陈子昂不幸,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因此(我)诚挚地想为陈子昂昭雪他在黄泉之下的冤屈。 14.①表达对陈子昂(伯玉)当年不幸被迫害致死的哀悼;②追述陈子昂(伯玉)过去的事情,为其没有被列入宣扬功德的传记而鸣冤;③让陈子昂(伯玉)的事迹显露在拾遗亭上,流传后世。
15.D 16.词的下片联想当年曹操登碣石山观海、写《观沧海》诗的千年往事,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改天换地的博大胸怀。
17. 草创未就     就极刑而无愠色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8. 川流不息     面目全非     形形色色    19.①多数恒星有伴侣   ②有些恒星稳重端庄   ③对于所有这些恒星    20.拟人、排比,作者赋予发蓝光的、发黄光的、发红光的恒星以生命,分别说成是青年、中年、垂亡的老年,这样铺陈排比,形象地说明了发不同光的各类恒星的生命特征,把恒星的生命状态描摹得具体形象。
21.信息推送和数字合成技术在数字信息媒介有了高度融合的趋势,这使集文字、图片、动画、声频、视频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身的融媒体出现,并使融媒体衍生出网络推文、抖音快闪、美篇听书等阅读形式。 22.智慧信息不仅改变人们传播、使用、生产信息的观念、行为、习惯,更重塑了人们的生活社交方式、业态规制、认知途径,同时还引领着社会的趋势。
23.略
烧烤热潮,淄博的魅力与挑战
近期,淄博烧烤的爆红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羡慕和赞美,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批评。在此,我将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城市形象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淄博烧烤现象。
首先,淄博烧烤的火爆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淄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烧烤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淄博烧烤的独特风味源自于对传统烹饪技艺的精湛把握和对地方食材的深度了解。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淄博人仍然坚守着烧烤的匠心制作,因此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其次,淄博烧烤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烧烤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社交活动,一种生活态度。正如网友所说,“我们吃的不是烧烤,而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淄博,烧烤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享受,也是人们交流情感、分享快乐的方式。
此外,淄博烧烤也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美食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淄博烧烤的火爆,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城市,使它成为了美食的代名词。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也为城市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烧烤行业的可持续性问题。随着烧烤的流行,大量的烧烤店涌现出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追求利润,一些商家可能会采用低成本的食材或者使用不健康的烹饪方式,这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也可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政府和商家需要共同努力,确保烧烤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烧烤店的运营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同时,商家可以从食材的源头把控质量,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推动绿色经营理念。消费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优质餐馆、减少浪费等行为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之,淄博烧烤的爆红反映了城市的魅力和活力,也提醒我们关注并应对其中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更要关注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领略到淄博烧烤的魅力所在,同时为推动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烧烤之火,城市之魂
五一前后,淄博的烧烤火出了天际,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进淄赶烤”,这一场由烧烤引发的热潮,无疑给淄博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对于这场热闹的背后,人们的看法却各不相同。有人看到的是淄博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城市的发展,有人看到的只是一时的炒作,还有人对此并不感兴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场烧烤热潮呢?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淄博的烧烤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正如网友所说,“我们吃的不是烧烤,吃的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源于淄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每一口烧烤,都蕴含着淄博人民的热情和努力,都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情怀,也正是淄博烧烤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的原因。
其次,淄博的烧烤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缩影。正如网友所说,“淄博卖的不是烧烤,而是那种沁入人心的烟火气和蒸蒸日上的生活状态,还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努力的样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淄博烧烤背后的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每一次烧烤的成功,都是淄博人民辛勤努力的结果,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而这种发展,也正是吸引全国游客前来“进淄赶烤”的原因。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些网友的质疑:“神气什么啊,都是炒作罢了!”“淄博烧烤也只会一阵风,就跟所有网红一样,红火之后一地鸡毛。”这些质疑,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在当今社会,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炒作的对象,任何成功都可能只是一时的。因此,我们在欣赏淄博烧烤的同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看待这场热潮。
总的来说,淄博的烧烤热潮,既是一种美食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展示。它让我们看到了淄博人民的热情和努力,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进步和发展。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任何成功都不能持久。因此,我们在欣赏淄博烧烤的同时,也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既要欣赏其美好,也要看清其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场烧烤热潮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