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坐看林间倦鸟归

 昵称45109175 2023-07-24 发布于浙江

明末清初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又一个繁荣时期。明代虽学术研究趋于低落,白话小说创作却开辟了文学史的新阶段,也开创了古代小说理论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苏州地区城市文化的发展,促生了白话小说创作传播的群落,且大家云集。其中,冯梦龙、袁于令、金圣叹、毛纶、毛宗岗、褚人获等,则是这个群落的中坚,影响最为深远。他们以小说编订和评点为尚,相互交往,写出了一批重要的批评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使小说批评在十七世纪达到了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力和实践意义,对小说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在对“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评点中,苏州人就占了两席,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毛宗岗,字序始,号孑庵,自号孑叟、天谷老人、半衲,明崇祯六年(1633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其家境贫寒,但却居贫自乐,放情吟啸,或写木石,或作墨牛。工诗文词,尚理学;还特别喜欢通俗文艺,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几近滚瓜烂熟。与游者多名人,或劝之仕,则张目不答。清顺治八年(1651年),经岁试入长洲县学,与褚人获为同学。

其父毛纶,字德音,号声山,约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他工诗文,擅词曲,在当时颇有文名,学识广博,但一生却穷困不仕,“以斐然之才,不得志于时”。曾经受聘坐馆课徒。清顺治八年(1651年),他应聘前去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天津兵备道布政司参政“吴中望族”蒋灿家,教授其孙子蒋子逵。儿子毛宗岗亦跟着去到了蒋家,开始与蒋子逵兄弟交往,并与“世为中表”的戏曲家尤侗相识。后来,毛宗岗也子承父业,教授过蒋灿的曾孙蒋深和蒋涵、蒋廷鋐。

数本残书何足忌,祝融忽学秦皇,一朝一炬尽消亡。岂能重购索?空自费思量。焚砚虽然常发愤,并书焚去堪伤!从今遣闷更无方,将何来下酒,一斗竟荒唐。(毛宗岗《临江仙·数本残书何足忌》)

只道生从胎卵,原来索自枯鱼,棱棱瘦骨欲凭虚,谁复假之毛羽?纵使凌霄有志,那堪涸辙难舒,林连支遁莫怜予,空说庄周知己。(毛宗岗《西江月·咏鲞鹤》)

才见春蚕欲死,忽有素鸟如生,马头娘子已藏形,幻作柱头丁令。月羽还须剪就,缟衣不待裁成,若叫冲举向青冥,应化游丝千仞。(毛宗岗《西江月·咏茧鹤》)

毛纶著有传奇《补天石》《三国笺注》《琵琶辞》。后半生则以评点为精神寄托、名山事业,受金圣叹的影响,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评批元人高明所著的《琵琶记》。康熙四年(1665年),毛纶双目失明,乃更号为声山,后以号行。其评点之《琵琶记》《三国志演义》,则改由毛宗岗执笔代书。评点时,毛纶口授,再由毛宗岗校订、加工和最后定稿。康熙五年(1666年),其评点之《第七才子书琵琶记》付梓。毛纶认为《琵琶记》为绝世妙文,甚至胜过金圣叹所评的《西厢记》;既然《西厢记》已成为“第六才子书”,毛纶遂将《琵琶记》列为“第七才子书”。

他曾自谓:“予之得见《琵琶行》,虽自幼时,然尔时不过记其一句两句吟咏而已。十六七岁后,颇晓文义,始知其文章之妙乃至如此。于是日夕把玩,不释于手,因不自量,窃念异日当批之、刻之,以公同好。不意忽忽三四十年,而此志未遂。盖一来家无余资,未能便刻,二来亦身无余闲,未暇便批也。比年以来,病目自废,掩关枯坐,无以为娱,则仍取《琵琶记》,命儿辈诵之,而后听之以为娱。自娱之余,又辄思出以公同好。由是乘兴粗为评次。我口说之,儿辈手录之,既已成帙,将徐为剞劂计。”

在《<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中,他又称:“昔罗贯中先生作通俗《三国志》一百二十卷,其纪事之妙,不让史迁,却被村学究改坏,予甚惜之。前岁得读其原本,因为校正,复不揣愚陋,为之条分节解,而每卷之前,又各缀以总评数段。且许儿辈亦得参附末论,以赞其成。书既成,有白门快友见而称善,将取以付梓,不意忽遭背师之徒,欲窃冒此书为己有,遂致刻事中阁,殊为可恨。今特先以《琵琶》呈教,其《三国演义》一书,容当嗣出。”

雨阻星桥,云迷月殿,元宵偏永如年。矇眬有梦,待倩阿谁圆。寓馆小楼昏暗,忽惊看、日映窗前。披衣起,欲图访友,趁此乍晴天。半关。初病愈,新词好老,我意欣然。喜良朋良晤,旦夕之间。更见君家宝树,五株特、秀羡燕山。需后福,且宽怀抱,触处任虚船。(毛宗岗《满庭芳·甲午元夕苦雨,后一日,半关蒋子病起,携其弟五郎君见顾,且以新词示我,喜而次韵和之》)

访君路似隔芙蓉,曾过云■幸一逢。自昔闻名惊绣虎,还将问礼试犹龙。西湖暂往经三载,蒋径重来已半冬。料得奚囊新句满,先酬叠倡韵依红。君曾及第镜芙蓉,得失靡常时不逢。无可识韩夸倚马,何从御李羡登龙。空淹踪迹吴还越,浪掷年华春复冬。笑看宫花插帽者,居然占却一枝红。(毛宗岗《和半关韵二律奉赠峄山先生并请正》)

骥足高腾早着鞭,同侪谁复占君先。缙绅序次推前辈,诗礼传家启后贤。得岁正当新改岁,引年还是旧余年。椒觞介寿斑斓集,小阮歌吟侑绮筵。透参得失总成空,自许先知比塞翁。八十寿高因大德,三千行满有仙风。追思怙恃久弥切,随意诗文老愈工。同学较年吾愧长,学同处境不相同。(毛宗岗《寿蒋埴》)

毛纶还在解释《第七才子书》名称由来时称:“凡吾所谓才者,必其本乎性、发乎情、止乎礼义,而非一往纵横、靡靡怪怪之为也。庄子放也而达,屈子怨也而忠,《史》之矫也而直,杜之愚也而正,皆有至性存焉。《水浒》盗矣而近于义,《西厢》淫也而深于情……至传奇末矣……吾于传奇取《琵琶》焉。凡臣之事君,子之事父母,妇之事姑舅,以至夫妇之相规,妻妾之相爱,朋友之相恤,莫不于斯编备之,此东嘉高先生之所为作也……岂非本性乎、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自见其才,而才无不至者乎?故吾名为第七才子书无疑也,于是取而评定也。”

褚人获在《坚瓠补集》中记:“毛德音先生(纶)学富家贫,中年瞽废,同辈惜之。其配亦有贤德,六秩双寿时,同人俱以诗赠之。先生独喜汪啸尹四绝句诗云:'两字饥寒一腐儒,空将万卷付嗟吁。世人不识张司业,若个缠绵解赠珠。久病长贫老布衣,天乎人也是耶非。止余几点穷途泪,盲尽双眸还自挥。荆布虀盐四十年,谁人知得孟光贤。至今还举齐眉案,辛苦终身实可怜。工容何事不如人,嫁与寒儒病更贫。垂老双眉终日锁,莺花过尽那知春。’四诗绝非祝嘏常套,先生所以独喜之与。先生有《三国笺注》《琵琶评》行世。”


康熙五年(1666年),尤侗为《第七才子书琵琶记》作序。毛宗岗则作《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参论》,又延请其师彭珑为之作序。彭珑署名“浮云客子”作《第七才子书序》,称:“予与毛子德音交有年矣,其锦心绣肠,久为文坛推重,不幸两目失视,乃更号声山,学左丘著书以自娱。其郎君序始从予游,予喜其能读父书,以为有子若此,尊人虽失视,可无憾焉。”并题称:“康熙丙午孟秋望日,葑溪浮云客子题于衣言堂之南轩”。

往昔曾探邓尉春,未花闲过看花人。无端借宿投禅院,有句留题拂壁尘。回忆从前数年事,恍疑今是再来身。却观倡和新诗好,远望名山如近邻。(毛宗岗《数年前早春日尝过邓尉,时梅尚含葩未放,无花可观,晚宿僧舍,题诗于壁,嗣后欲再往而未果,今因见半关子和友人怀邓尉梅之诗,追忆旧游,依韵率成俚句》)

入世浑如入网罗,幽人坦坦兴偏多。能从穷境寻安乐,也学尧夫营一窝。新诗赋得百千篇,何必宫人口解传。喜遇知音称小友,羡他才分自忘年。千人亦见真英杰,岂与邯郸共学行。幸有新知如夙契,无须余子约联盟。谁能青眼识英雄,国士看将庸众同。漫说毛锥定无用,吟坛凭仗奏肤公。(毛宗岗《半关主人以赠百峰邵子四绝句见示,因次其韵》)

三径常时驻客车,偶居别墅兴偏赊。羊求可也来过否,松亦青葱菊亦花。牖户绸缪儗一巢,侮予未许便相嘲。半塘风月堪幽赏,俗艳何曾到眼梢。暂远尘嚣即息机,等闲不肯启荆扉。新诗吟罢无些事,坐看林间倦鸟归。客来不触护花铃,只看新题陋室铭。我亦欲随问字者,陪他载酒过玄亭。(毛宗岗《和半关偶居吟》)

康熙十八年(1679年),毛评《三国志演义》刊行。这是毛宗岗在毛纶《三国笺注》的基础上,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做法,依照《三国演义》古本,对罗贯中原著之《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修订、编纂、删改,辨正史事,整顿回目,改二百四十回为一百二十回。同时修正文辞,改换诗文。如刘备第二次到诸葛亮的草堂时所见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对联,就是毛宗岗增补进去的。

他还将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翰林院修撰兼经筵讲官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之《说秦汉》的开场词,放在了卷首,得以让《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流传万世。毛宗岗又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题为“圣叹外书”、“声山别集”;又伪作金圣叹序冠于卷首,每回首页还用大字突出印制“圣叹外书”四字,还在书前突出印制“金圣叹原批”字样,借以提高声誉和地位,以招徕读者。从此,名为“第一才子书”的毛评《三国志演义》,取代明代刊行的多种本子,风行天下,成为四百年来盛行不衰的定本。

毛氏父子还写下了精辟的《读三国志法》:《三国》一书,乃文章之最妙者。《三国》一书,有斗转星移、雨覆风翻之妙;有横云端岭、横桥锁溪之妙;有将雪见霰、雨闻雷之妙;有浪后波纹、雨后霹霖之妙;有寒冰破热,凉风扫尘之妙;有笙箫夹鼓、琴瑟间钟之妙;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有添丝补锦、移针匀绣之妙;有奇峰对插、锦屏对峙之妙。读《三国》胜读《列国志》;读《三国》胜读《水浒传》;读《三国》胜读《西游记》。吾谓才子书之目,宜以《三国演义》为第一。

老我孑身,一椽四壁,羞说吾庐。喜到处留停,肯容常寓,随方饮啖,尚欠茹蔬。家仲贤东,晴迎雨送,客次无愁出乏车。堪憎者,只腹中礧磈,然亦由渠。逐名利者纷如。问得意之人有几欤。幸早弃儒冠,自安初服,欲娱暮景,时展残书。绝少妻孥,还虚嗣续,犹子童孙聊共居。归来晚,任儿曹稚辈,把袖牵裾。(毛宗岗《沁园春·适兴偶吟,次半关主人韵》)

今岁新正,乐安旧友,见示词篇。因培风小阮,初登五秩,半关佳咏,补祝千年。我效人颦,彼倡此和,只欠歌来侑寿筵。君志大,要知非知命,希圣希贤。还闻将赴滇黔。视万里长途如等闲。待远游异域,追随雁旅,近联同气,款洽鸰原。得晤贤昆,为言老朽,遥望天南眼欲穿。吾衰也,惟侧倾聋耳,伫听荣迁。(毛宗岗《沁园春·俚词补祝观老世兄五秩,并送远行,寄候余庆令君苏斋世契,依半关主人词韵》)

闻说山轩,幽趣大堪寻讨。拟来将、幽怀倾倒。阿谁流寓,占却园林好。凤凰枝、乌鸦栖了。无伤薪木,须叮嘱伊知道。约迁移、定期宜早。尘氛染后,更把庭阶扫。吾来也、休嫌此老。(毛宗岗《谢池春·正欲过半关主人山塘别业,闻已有人借寓,因书此,即次半关韵》)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文学家廖燕在所作《金圣叹先生传》中称:“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毛宗岗性喜唐诗,尤其喜欢杜甫的诗。顺治十七年(1660年),他开始与金圣叹来往,并因此向其请益。金圣叹在《与毛序始书》中有称:“得便过我,试取唐律细细看之。”康熙三十年(1691年),他为好友褚人获的《坚瓠三集》作序,称:“夫人而非儒者惟恐其好事,而儒者惟恐其不好事,盖为仕为学,皆儒者事,不得仕则终于学而已,苟非好事,安能于学无遗事乎?”

毛宗岗是一个十足的书虫,以书为生,嗜书如命。虽家境并不富裕,藏书却颇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夏天,其宅因邻人失火殃及,所藏书籍俱毁,为此他写下了《临江仙·数本残书何足忌》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其弟子蒋廷鋐作《丙戌夏五,西河夫子丧弟,走告于鋐,老泪潸然,似无以解其忧者,因呈此导哀,窃愧左徒也》诗,云:“吾师行年七十四,喜得贤弟相追随。瓶有粟兮同弟饭,囊有钱兮任弟为。四愁不作五噫绝,春风秋月同襟期。鹡鸰华萼本天性,推梨让枣原无奇。”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弟子蒋深所藏其曾祖父蒋灿《戊辰朱卷并遗嘱手迹合装册》题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蒋廷鋐为毛宗岗八十寿辰作《寿西河夫子八十》诗,并注称:“壬辰八月初六日,是月连雨,恰至初六日午晴,洵寿征也。”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毛宗岗作《寿蒋埴》诗,贺其八十大寿。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左右,毛宗岗去世,享年八十六岁。平生还著有笔记《孑庵杂录》。褚人获在《坚瓠补集》中有记:“歌者周明娘,犹浔阳江头之裴兴奴也,时侍予辈饮。毛序始赠《白苹香》词曰:'雅量不辞杯酌,慧心巧合人情。最宜小字自称明,无目之明明甚。一座觥筹佐史,四筵倾倒宾朋。笑他粉面蠢红裙,空有双眸烱烱。’”

别来何久,喜今朝坐上,五君二仲。齐作镇西鸲鹆舞,舞罢持杯高讽。蹴踏齐梁,凭陵晋魏,白眼看唐宋。髀虽生肉,公然意气毫纵。最是月落参横,主人留客,不放归鞭控。能得几场花下醉,况是吴宫如梦。锦瑟怜谁,青萍负我,快作临风弄。唾壶阙尽,狂歌乱击春瓮。(陈维崧《念奴娇·尤展成招饮草堂同丁飞涛彭云客宋既庭御之即席分赋同用飞涛韵》)

木兰庭榭,值主人招客,月弦春仲。寒食东风,开小苑、共傍曲池觞咏。柱史仙才,元龙豪气,更有悲秋宋。佳辰虽再,劝君痛饮须纵。人生聚散亡何,少年走马,向铜街争控。而今齐溷酒徒中,忼慨樽前如梦。市上吹箫,城头击筑,再鼓渔阳弄。挥杯未落,飞花乱扑春瓮。(丁澎《念奴娇·尤展成招饮草堂同陈其年彭云客宋既庭御之席上分赋》其二)

远甸孤台未寂寥,词人作赋动高霄。廿年木钵空栖舜,八彩眉毛好颂尧。此日材华拖一绶,他时声迹最群寮。鹿园幸接阳春雪,目对霜花暑气消。(释今无《奉和孙道宣明府九日同彭云客出五仙门渡海幢登地藏阁韵》)

彭珑,字云客,号一庵,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他“善读书,尤以理学闻名江南”,“方言矩行,士林推重”。清顺治六年(1649年),与徐乾学、宋德宜等结“沧浪会”。顺治七年(1650年),又与宋实颖、尤侗等结“慎交社”。尤侗在自撰的《尤悔庵年谱》中有记:“顺治七年庚寅,宛平金冶公鋐孝廉来寻盟。盟者十子,彭云客珑、缪子长慧远、章素文在兹、吴敬生愉、宋既庭实颖、汪苕文琬、宋右之德宜、宋畴三德宏、金及予焉。予与彭、宋、计甫草东举慎交社,七郡从也。”

太仓文人王家桢亦在《研堂见闻杂记》中称:“每邑推一人为主,高声朗读,使诸友各书花押;而后即席指挥顾盼,旁睨四座者,尤展成、彭云客及三宋也。”顺治十六年(1659年),高中进士。“谒选留都,忽心动,急南还,父病正笃,阅五昼夜而没,人以为诚孝所感。”服阙,补授广东长宁(今新丰)知县,洁己爱民,有惠政。没过多久,却因其生性廉直,以事忤知府,被诬劾去官。其子彭定求“闻难赴粤,焚香吁天,事得白。”

归里后,“殡葬父母毕,悬亲遗像于书室中,寝兴出入必拜告,终其身如此。”益发“惟读书为务”,致力于学问,授徒讲学。初好释道书,晚年得无锡高攀龙、顾宪成书,乃反本守约,一以“主敬”为宗,自称“信好老子”,署其室曰“志矩斋”,人称“吴中醇孺”。江苏巡抚汤斌曾登门请教,并以其为吴中士大夫第一人,向康熙皇帝推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彭珑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平生则著有《志矩斋集》。

咸通留古剎,定慧集名贤。巳勒东坡墨,曾安海印禅。风来松自响,雨过竹尤鲜。于此追芳躅,何须燕水边。(彭珑《和徐松之上巳集定慧寺韵》)

久闻宁邑一名山,果见崎岖不等闲。云发不梳新样髻,玉容未改旧时颜。月为銮镜霜为粉,霞作胭脂雪作环。想是亚婆千古在,天为罗帐地为毯。(彭珑、彭定求《髻岳堆云》)

初来客欲迷桃坞,久住君堪比石淙。绣谷好风莺历历,绿阴微雨燕双双。一军骚雅尊前垒,四壁溪山画里窗。芝草坊名吾久识,不缘入座始心降。(查慎行《蒋树存招集绣谷交翠堂分得江咸二韵》)

蒋子逵,字云九,号佚圃,原名镐,明崇祯九年(1636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本为蒋圻次子,因伯父蒋垣早卒而出嗣。贡生,候选知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蒋子逵去世,享年五十九岁。其兄蒋铭,字新又,明崇祯八年(1635年)出生。庠生。他“家贫不能多得书”,却“忧夫古学之终不可复也”,上溯周秦,下迨宋明,正据经史,旁罗诸子百 家,揽其要领,撷其精华,择其有益于举业者,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编著成《古文汇钞》。

他在《古文汇钞》“选例”中称:“他山之助,相待以为功。余于是选始于癸卯之春,成于丙午之夏,其间已三阅寒暑。讵遭家多故,集成而辍者再,复赖钱子汇公、毛子屿始襄赞之,而是书始成。昔人云:'奇文共赏,疑义与析。’其余与二三子之谓也!”毛宗岗则在《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参论》中记蒋铭之言,曰:“文章但有顺而无逆,便不成文章;传奇但有欢而无悲,亦不成传奇”。康熙八年(1669年),蒋铭去世,享年三十五岁。

蒋铭之子蒋深,字树存,号绣谷、苏斋,晚号西畴居士,清康熙七年(1668年)出生。后出嗣于蒋廷镕。诸生。善写生,精画竹,花卉学陈淳。其师毛宗岗称之为“乐安佳士”。由荐举充武英殿、南薫殿纂修,分纂《佩文斋书画谱》《佩文韵府》《皇舆全览》,注释《御选唐诗》。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特授贵州平越府(今福泉)余庆知县,署瓮安县、平越县、石阡府龙泉县知县。编修《余庆县志》。迁思州府(今岑巩)知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编修《思州府志》。移山西大同府朔州知州。

忆初访君寻绣谷,沿缘棹转阊门曲。桃花深坞数千家,三径依然蒋生独。到门先看八分字,爪甲如龙陷苍玉。恰当首夏候清和,一色园林雨新沐。满堂狂客欢哗集,诗酒冲筵事徵逐。曾蒙分韵强留题,不怪归舟避糟曲。别来尘土换颜状,霜雪盈头沾寸禄。我方寓直邻浴堂,君亦辞家赴书局。寒窗琐细注虫鱼,十指排签管锋秃。此时忽漫披横卷,快若重游爽心目。(查慎行《题蒋树存绣谷图为王石谷所画》上)

奉常笔法付宫端,分派同时一尝熟。精研往往到毫末,纵逸宁容拘尺幅。云头解驳天光开,地脉盘旋风气蓄。奇峰翠蹙鼋山石,高幄浓张洞庭木。莎痕苔迹断复连,宽处编篱还补屋。渐深渐入窅无际,中有千竿万竿竹。野老时拖拄杖来,幽人自展遗书读。城端残照红将敛,远势投林鸦伴宿。惜哉此景落东南,欲往从之舆说輹。画图非画乃真境,试问归期何日卜。棕鞋桐帽吾岂无,准拟相随友麋鹿。(查慎行《题蒋树存绣谷图为王石谷所画》下)

仙令从兹去,迢迢古播州。趋途来晓月,到县及新秋。文教孚蛮獠,心情狎水鸥。鸣琴官阁畔,回忆旧朋俦。(徐陶璋《送蒋树存之官余庆》)

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有称:“绣谷以纂修《书画谱》得官,居官有政声,诗亦时露警句,名场中交重之。”袁枚则在《随园诗话》中记:康熙间,苏州名妓张忆娘,色艺冠时。蒋绣谷先生为写《簪花图小照》。乾隆庚午,余在苏州,绣谷之孙漪园,以图索题。见忆娘戴乌纱髻,着天青罗裙,眉目秀媚,以左手簪花而笑,为当时杨子鹤笔也。题者皆国初名士。莱阳姜垓云:“十年前遇倾城色,犹是云英未嫁身。今日相逢重问姓,尊前愁杀白头人。”苏州尤侗云:“当场一曲《浣溪纱》,可是陈宫张丽华?恰胜状元新及第,琼林宴里去簪花。”

沈归愚云:“曾遇当年冰雪姿,轻尘短梦怅何之。卷中此日重相见,犹认春风舞《柘枝》。”“绣谷留春春可怜,倾城名士总寒烟。老夫莫怪襟怀恶,触拨闲情五十年。”余题数绝,有“国初诸老钟情甚,袖角裙边半姓名”之句,人皆莞然。按莱阳两姜先生,以孤忠直节,名震海内;而诗之风情如此。闻忆娘与先生本旧相识,一别十年,尊前问姓,故诗中不觉情深一往云。”乾隆二年(1737年),蒋深去世,享年七十岁。平生则著有《绣谷诗钞》《黔南竹枝词》《雁门余草》《鸿泥轩集》。

蒋铭次子蒋涵,字天存,别号东轩居士,清康熙四年(1665年)出生。诸生。他狷介忤俗,善读书,曾受业于汪琬、毛宗岗。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蒋涵去世,享年四十九岁。平生则著有《东轩诗文集》。时年八十一岁的毛宗岗为之作《哭蒋天存秀才文》,称:“呜呼悲哉!蒋子天存,竟已逝矣。讵意老我,今来哭子。哭子之余,追思往事。恍如昨日,倏若隔世。”“既具傲骨,亦饶雅致。人所矜夸,子所卑鄙……子性好静,坐有常位。整洁书籍,拂拭窗几。咿唔不撤,焚膏继晷。按期程课,靡间寒暑。旁及诗词,专攻制艺。予为品评,瑕瑜剖示。”

忆昔识君年弱冠,风流文酒长耽玩。无事频过交翠堂,觥筹往往行无算。二月山塘柳色青,玉箫金管醉中听。可怜明月初三夜,最忆春风第一亭。沉沉玉漏鸣街鼓,寂寂春阴月停午。灯前一曲《柘枝》新,小玉傞傞踏筵舞。云散花残事已空,秦淮水榭又相逢。三条共剪深更烛,五夜同听锁院钟。(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余庆》上)

数载飘零不相见,去年忽睹云卿面。待诏吾留金马门,修书君上南熏殿。只今天子急循良,莫恨天涯道路长。乌撒白苗生似鹿,畲丁溪子狠如羊。边氓正欲烦君抚,况有君家《理县谱》。九溪斜绕葛蛮司,十洞遥连金竹府。不知握手在何年,离别今朝倍黯然。待尔归来寻旧约,月明重泛虎丘船。(惠士奇《送蒋树存之官余庆》下)

交翠遗书,汇钞一编。君相先兄,为丹为铅。遴选既精,评核维严。嗟哉先生,启迪后贤。(蒋廷鋐《挽钱汇公先生小诗八章》其一)

蒋廷鋐则作《哭天存侄十三绝》诗,并序称:“余与天存侄幼同窗,壮同遇,老同学也,而今先逝矣。”蒋廷鋐,字律先,号笠雪、半关,清康熙二年(1663年)出生于苏州府吴县。诸生。他曾在《半关诗藏稿叙》中称:“仆始学诗,在交翠堂追随毛夫子时,迄今已二十余年。”在《蒨山拟存诗自序》中又称:“余尝从序始毛夫子游,论文之暇,偶及圣叹金先生分解唐诗中李义山七夕诗,退而有味其言……余既不敢重违知己之命,复不敢不白学诗之由,遂援笔自序,盖义山之堂纵未能登,而毛夫子之训庶可以勿谖矣夫。”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蒋廷鋐南行云南昆阳州(今晋宁)访兄蒋廷铨,作《沁园春·仲兄为鋐远省滇南,于又五月十九日,特令合乐命酒,窃感厚意,聊谢鄙词,仍用前调》词,并自注:“鋐南行时,半衲毛夫子、敏斋夏夫子并诸同人俱有候札,故云。”其人嗜砚,藏有多方,时称“半关先生有砚癖”,曾作有《走水砚铭》等。毛宗岗亦曾为之作《折脚砚铭》,称:“相君之面,贵不可言;相君之足,足不全备。四足存其三,砚也如鼎类。然彼无足而块然以处者,不能望君之项背。况君所琢磨之文字,皆不胫而走四方,而君之折足也奚愧!”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蒋廷鋐又以组诗《玉峰杂咏》乞跋,毛宗岗为作《玉峰杂咏跋》和《玉峰杂咏再跋》。其《玉峰杂咏跋》云:“余光剩景,孤迹闲身。有山欲登,老难着屐;无朋作伴,懒独携筇。兀坐空斋,绝少佳兴;忽承旧契,示我新诗。半是纪游,玉峰遐览;大都赠友,金谷偕吟。累幅连篇,异题同韵;清言如屑,秀色可餐。悦目赏心,顿销愁绪;微哦细玩,恍会雅怀。谬属品评,愧虚唱和;幸存副本,时获纵观。”

碧苔红树富愁魔,正坐高秋懒和歌。辕固云亡匡鼎老,说诗久已事西河。(蒋廷鋐《题毛子鸣儒小苌吟稿四绝》其一)

玉洞桃花也自红,拟将烂漫答春风。岂知狂客归来晚,零落青山碧涧中。习静长翻《般若经》,每依月观与风亭。自从环佩无消息,檐马丁冬不忍听。(蒋延鋐《感旧二首》)

王孙何事不重游,零落秾华略似秋。燕蹴恰逢沾舞袖,风扶犹欲上歌楼。今生约已东皇判,未了缘从夕照留。色相由来总无著,有生只合住丹丘。(蒋延鋐《落花诗和韵》)

《玉峰杂咏再跋》则称:“吾门蒋子半关素有诗癖,而诗才能畅其癖。今计所吟诗已盈千百矣。近咏同韵百绝,自谓得意之作,要其所作,能使人人得意者,正不止此。此百绝,吾前见其半,兹复见其后半,清新俊逸,多多益善。其自云后不如前,盖谦辞也。尝怪世以唐诗人李贺为鬼才,贺诗亦自成一家耳,何鬼之有!至如半关者,庾谢风流,更非贺比。或举楚骚山鬼为言,无乃近于戏乎!且半关癖则于诗,而其所长非独诗,凡古文词赋,骈四俪六,并臻其妙,乃知有诗才者未有不具通才者也。人言诗有别才,吾未之敢信。”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蒋廷鋐购得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吏部尚书赵南星的铁如意,并作《赋赵梦白先生锏银铁如意歌》。毛宗岗则为之作《题赵忠毅公铁如意似半关世契博笑》诗,云:“半关好古是其癖,得此尺铁如尺璧。非贵其物贵其人,作诗志喜遍示客。”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作《丁酉二月十九日雨窗三首》诗,并自注云:“二月十七日候西河夫子道及先从伯公美公流韵。”“蒙夫子数及门,深许鋐。”

康熙六十年(1721年),又作《潜儿复就馆天津吟示》诗,云:“一身寥廓外,四壁市廛中。友爱坚斋仲,文章半衲翁。”道光九年(1729年),蒋廷鋐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平生则著有《半关诗集》。其自跋中云:“诗以纪事,并以纪时,大抵率真,懒投世好。是以平日问我诗者,无论知与不知,谨谢不敏,非谦也,实无可知于人也。盖诗稿从未出门……余平生最厌刻诗笺送人……后之子孙或有选我诗词刻者,即作忤逆论,异日下泉有知,绝不轻饶,为非我志也。”

蒋埴,字旷生,号肃斋、卧云翁,晚号塞翁,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庠生。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中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高中进士,授浙江乐清知县。他作风低调简朴,只身赴任,立志洁身清廉,革除陋规,听审诉讼时断案精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充浙江乡试同考官。能诗,工书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蒋埴去世,享年八十二岁。平生则著有《经书精义》《肃斋诗文集》《闽游录》《三山草》《金台问答》《乐清纪略》《宦海慈航》。其妾戴凌涛,字文姬,又字文淑,清扬州府江都县人。色艺双绝。平生则著有《绿窗遗稿》。

杨枝好,柳枝好,玉露凋伤早。细雨并销魂,头白鸳鸯老。朝云何处觅,拜月空廊绕。秋思在谁家,忆折钗声悄。(蒋廷鋐《醉花间·被酒步楚兄韵》)

摇落秋园,疏狂情性,凭谁荐杨。叹怀刺扫门,不堪而笑;短衣席帽,故作南翔。迢递江程,苍茫驿路,无限离情搅客肠。谁怜我,看愁深碧海,鬓薄清霜。谁知竟达昆阳,喜无事琴堂昼更长。忆谢氏诗篇,池塘得句;苏公酒赋,风雨联床。几载分飞,一朝聚首,拚尽刀环客异乡。还吟望,怕归鸿信杳,目断高堂。(蒋廷鋐《沁园春·初到昆阳署中赋寄二兄》)

千林叶落千峰晓。飒飒西风早。隔山何处逗钟声,回首苍茫云树接归程。寒鸦古木深秋后。枫叶霜初透。停车晚步望山头,又是一行征雁过秦楼。(戴凌涛《虞美人·秋山》)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