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李白在济南

 龙泉清溪 2023-07-24 发布于山东

Image

Image

李白在济南

孙凤国

《长安三万里》影片中出现李白在济南入道的情节时,儿子兴奋地抓住我的手,问:“真的吗?”

李白确实是在济南入的道士籍。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怀揣着大展宏图的梦想奉召入朝,受到了唐玄宗的亲自召见,并命其为待诏翰林。但现实很快将他击败,他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自己建功立业的梦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所谓的奉诏应制只是个侍从游宴。天宝三年,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在洛阳,他与《长安三万里》中另一位诗人杜甫初次相遇,一遇便成莫逆。闻一多先生将二人相遇比喻为日月相会,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唯有孔子与老子相遇才能与之媲美。

当年秋天,李、杜二人再次相逢于梁宋,在汴州(开封)又遇到了《长安三万里》中的另一位诗人高适。三个怀才不遇之人一起结伴漫游,把酒言欢,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后来,李白在归鲁途中,大约于十月间来到齐州(济南)紫极宫(紫极宫无确考,多数学者倾向于现在华不注山脚下的华阳宫),入了道士籍。

Image

李白入道士籍的过程和《长安三万里》影视中情节颇为一致:李白背剪双手,环绕神坛而行,口中念念有词,向神祗诉说自己的罪过。七天七夜后,李白经受住了肉体和精神的考验,天师高如贵用朱文写于白绢上的道篆授予他,李白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

仪式结束后,李白设宴为高天师送行,并赋诗一首《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以表谢意全诗如下:

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入道后,李白精神得到解脱,趁兴游览了济南,并写下《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其一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其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其三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鹊山湖,在济南鹊山下,因而得名,古时的鹊山湖东至华不注山、北至鹊山、南至标山,烟波浩渺,气象万千。这三首诗描绘了李白在鹊山湖游览的景象。

Image

从三首诗中,我们可以得知,李白此时心情大好,全然不似来济南之前,将在宫中郁积于心中的苦闷一荡而光。李白尽情泛舟湖上,细细观赏大好风景,因而在第一首诗中后半部分讲,此行不似东晋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雪夜乘舟访戴逵,匆匆而去,匆匆而返,可以尽情游玩。在第二首诗中,李白将同往的李太守比喻为东汉时期的李膺,李膺文武双全、誉满朝野,颇受世人尊敬。李白在赞扬里太守的同时,也是将自己比为李膺的朋友郭林宗。郭林宗博览典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司徒黄琼征召,太常赵典荐举,但郭林宗认为朝廷衰败,纲纪废弛,已经无可挽回,于是一概不应,而是周游天下。郭林宗在游历洛阳期间,与时任河南尹的李膺结为至交。郭林宗返乡时,前来送行的当地名士齐聚黄河边,光车辆就有数千辆之多,郭林宗与李膺泛舟黄河,同舟而渡,众人望之以为神仙。李白想效仿郭林宗,周游天下。

李白此行除了游览鹊山湖外,还登临了华不注山,后来回忆起这次济南之行,写下一首《古风》: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
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
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
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
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
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
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
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该诗李白运用了擅长的浪漫主义风格,引用了大量的典故,讲述了自己在登临华不注山求仙访道的奇特想象,他所攀登的,既是现实中的山,又是虚无中的仙山,亦真亦幻,亦虚亦实,借登上华山之巅,恍如驾云乘风、飘飘欲仙的感觉,表达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需求和对定国安邦、建功立业的愿望,可以看出,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情应该是矛盾的,自笑为名利所牵,不能安闲潇洒地生活。

Image

李白此行在济南的游历详细经过和停留的具体时间,从已知文献中,我们不得而知,但颇为有趣的是,在华不注山西南十多公里的匡山上,以前有一处“李白读书堂”。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记载:“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与此。”同时,他在《杂诗十首》中提到:

匡山闻有读书堂,行过山前笑一场。
可惜世间无李白,今人多少贺知章。

以戏谑的语言指出济南匡山为李白读书堂的附会,究此说法来历,源于《长安三万里》中,另一位诗人杜甫“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诗句。其实杜甫诗中的匡山是指四川彰明的大匡山,李白少年时曾在此读书。或许是济南人对李白的喜爱,也或许是提升知名度的需要,还或许是对杜甫的诗句一知半解,慢慢地便有了济南匡山“李白读书堂”的传说。

清人王大堉对济南匡山的“李白读书堂”表现的比较豁达,“世间风雅多好事,不妨附会以流传”,不管是何原因,这个传说最终促进了人们对文化的接受,又何必太较真呢?

如今,匡山上仍立有“太白读书处”石碑,不同的是,匡山脚下的马路,已经叫做了济齐路。

(作者单位:济南市商务局)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