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训 || 永葆初心 爱之不乏——教研骨干高研班上海学习心得

 陈昱行思录 2023-07-24 发布于安徽

非常感谢叶勇主任给予我这次外出学习机会,五天培训一晃而过,今天下午最后一场专家讲座后,举行了结业典礼。三位优秀学员代表谈了自己的收获,主办方也布置了最后一项作业,每人需提交一份学习心得。于是反问自己: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一、回归“酣学”状态

以空杯心态专心学习是每一位暑期参训教师所自我期许的,但是真正做得好的并不多。听报告这种研训方式本身已经为“开小差”埋下隐忧,单一的听觉输入很难做到专注,动辄几个小时的报告谁能始终专心致志?何况这里有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何况有很多老师人到中年且腰椎颈椎都不再安好……

尽管很多状况,但是老师们仍然坚持做到最好,也许是受到学友们努力的激励,此次,本人的报告倾听力大幅提升,创下近年来专注度之新高!

这次培训,我从头到尾完整聆听了所有的8场讲座,除了23日下午在育才听校长报告没有记笔记只拍照,其余均认真记录。如果说记笔记只是形式,那么从内容理解上看,我也做到了与报告专家同频共振,基本当堂消化吸收每一位专家的观点与思想,辩证分析是常态,有些还及时做了延伸学习——半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获得感也很高,一反之前“听不进去”“很难投入”的游移状况。上一次如此沉浸的学习(听报告)状态还要追溯到2015年台湾研学,后来一些培训的整体状态都会有比较明显的游移涣散。

二、再认“专业”初心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永恒的母题,我们似乎已经疲了!就个人而言,这些年做“领衔人”“师父”久了,就不自觉地放松自我发展,更多关注“带队伍”“做项目”,当然这些也最终能够促成自我专业发展,并且是那种真本领的提升,但是往往忽略像这种集中培训类的专门学习,认为耽误时间,很多理念早就知晓,很多做法早就在践行,没有必要再花这么长时间听讲。

这次培训,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个问题。这说起来有点困难,为了表达的清楚,我想说另外一个问题:堪称社会精英的那些人为什么常常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他们如此高端如此优秀却始终缺点什么,他们到底缺什么?

精英们常常缺少烟火气、地气,或者说缺那种活泼泼的铺面涌动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张力!

拥有这种动人力量的往往是普通大众,比如工厂的工人师傅、酒店的服务员、外卖小哥、门店的小老板,家庭里的修电器的爷爷、干农活的外婆、忙家务的姑姑、贩水果的表叔……这些一线劳动者多么有趣多么智慧多么有活力啊!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藏在“一线”二字里,或者说,在于“实践”。每一种工作,每一个职业,或每一种专业,都必须要扎根实践,要重视一线。有人可能要质疑,胡说八道吧?人家大教授大学者大领导大BOSS是研究大学问管理大事业的,犯不着栽在一线里浪费生命吧?我的观点恰恰相反,越是大教授大学者越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越是大BOSS大领导越要眼光向下看见群众看见细节看见基层看见实事!这便是“初心”,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初心,初心若忘,地动山摇,崩溃是迟早的事。

那什么是教育者的初心?当然就是教学一线、教学实践,就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就是课堂、课程、课题。让我们想一想,无论多大的教育专家,谁能脱离教学实践和师生发展?!从我们每个人的情况看,只有永葆教育的初心,才能真正获得职业幸福,才能真正创造有价值的成果。

写到这儿,不禁莞尔。酣学使我们百川海纳,初心引我们逐渐强大。永葆初心,则世事洞察,爱之不乏。是为心得。(合肥市南门小学上派分校 陈昱 2023年7月25日晚 于上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