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罗刹海市》,何必“对号入座”

 竺言小聚 2023-07-25 发布于重庆

  近日,沉寂多年的刀郎推出了新专辑《山歌廖哉》,其中的一首新歌《罗刹海市》引发关注,冲上了热搜。记者注意到,刀郎这首新歌因与《聊斋志异》的一篇故事同名,还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带火了《聊斋志异》。(7月23日极目新闻)

  与刀郎以前的歌曲相比,《罗刹海市》无论歌词与曲风都明显不同。歌词写道:“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歌词显得晦涩。网友说,没点文化还看不懂。

  据了解,《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越是狰狞怪异,越以之为美,越显荣富贵。小说文末写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据分析,蒲松龄在科举制度下怀才不遇,于是指桑骂槐。后人评价“此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

  刀郎是著名歌手和音乐人,创作了许多流传甚广的歌曲。其歌词多以探讨人生、爱情、家庭等主题,富有情感和哲理;曲调融合民谣、摇滚、流行等元素,简单、悠扬、流畅;嗓音沧桑质朴,给人温暖、真实之感,容易产生共鸣。而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确实与以往歌曲有显著区别。正因如此,这首被称为“十年磨一剑”的《罗刹海市》,引起乐迷、网友较大关注,并引发诸多思路清奇的解读。

  如:有自媒体“一本正经”认定这首新歌,百分百“内涵”曾经“贬低”刀郎音乐成就的“乐坛大咖”;有网友煞有介事将某句歌词与某音乐人“对号入座”,觉得越细品越有“味道”;有网友感叹,文化人就是不一样,骂人不带脏字,却尽得风流;有网友直呼,原以为刀郎已相忘于江湖,谁知竟悄无声息磨了一把大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首刚刚上架的新歌,竟然一下子被解读出如此深刻“内涵”,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委实出人意料。诚然,对一首歌的理解,见仁见智。问题在于,作为著名原创音乐人,刀郎这首自我突破之作,被解读成类似“卧薪尝胆”“君子报仇”之举,近乎异想天开,心胸过于狭窄,已然偏离了文艺评论的正常轨道。

  讽刺本身是一门艺术,中外音乐人都曾以此手法创过作风格独特的类型化歌曲。这种歌曲一般讥讽或隐喻某种社会现象,并不涉及现实中具体人物,否则,难免惹是生非,不可能被传唱。至于刀郎的《罗刹海市》隐喻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不应过于较真和武断,更不必进行“对号入座”式解读。

  还是让音乐的回归音乐吧!否则,捕风捉影、“上纲上线”,涉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能曲解创作者原意,无助娱乐圈营造团结、健康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